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无人车上路“两难”如何破解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10:48:00    

技术狂飙多年后,无人驾驶终于跑到商业化运营的临界点。《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落地满2年,《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本月起施行。越来越多城市迈出无人车“合法上路”第一步,而研发多年的上下游企业,对于商业化运营更显迫切。

日前,以“加速推进智能网联车及无人驾驶装备创新应用落地实施”为题,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自贸区金桥片区工委邀请企业代表、行业专家召开座谈会。一边是技术创新,另一边是安全底线,无人车上路的“两难”如何破解?数据积累、场景开放、规模应用……各方逐一厘清瓶颈难题,也为法规政策的修订提供有益思路。

数据积累:不止于“熬里程”

倘若将两辆无人车放在你面前,一辆车稳稳行驶了一万公里,大多是普通天气和场景;另一辆车行驶了1000公里,却扛住了台风、高温等极端天气的考验。绝大多数乘客或许会选择后者。

然而现实是,大部分无人车仍在“熬里程”。

图为一辆智能网联汽车正在测试中。/文汇报记者张伊辰摄

“从道路测试、拿到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到获得示范运营类资质许可,车企通常需要熬过3年的周期。”小马易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政府事务官黄涵涛抛出困惑。即便企业好不容易闯关成功,走到商业化应用这一步,哪位合作伙伴愿意接收一台跑了近1万公里的“旧车”?根据现行规定,无人车牌照与车辆编码绑定,企业交付的无人车必须是在测试场景中跑过的那辆。

从安全管理角度来说,以里程数为标准,为车企划定“准入门槛”容易理解。但里程数达标,是否与绝对安全画等号?上海几何伙伴智能驾驶有限公司公共关系经理朱逸婷并不这么看。目前,各类软硬件测试对场景库的覆盖有限。尤其是暴雨、大雾等极端天气,企业对此掌握的数据不多。

朱逸婷的困扰并非个案。在积累大量结构化数据后,更多创新企业亟待“解锁”极限场景,测试无人车的性能极值。简单理解,摸清系统的“能力边界”。“能否根据上海的城市生命体征搭建出特色场景?”朱逸婷建议,结合上海的地域特点、气候特征搭建更趋近于真实的测试场景,让企业跑出高质量数据。

相关部门已有不少探索。近日,浦东新区新增开放583条自动驾驶测试道路,不仅覆盖金桥、张江、临港等核心区域,也覆盖了城市主干道、产业园区、港口码头等多种场景。至此,浦东新区自动驾驶测试道路总里程超过1000公里,成为全国最大的自动驾驶开放测试区之一。

开放场景的基础上,“无人车”的智慧也仰赖于数据的共享共用。试想这样一幅场景:道路上突发交通事故,无人车尚未“看见”,却能提前数百米从系统中收到事故提醒,主动绕行。

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一季度金桥向相关企业开放175个路口的交通信号灯数据。业界期待,这类试点能继续扩围,比如进一步共享事故警情等交通数据,让“无人车”从海量数据中跑出更优路线。

示范运营:统一接口是关键

“从道路测试到生产应用,目前正积极筹备示范运营。”上海金桥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瑜剧透了最新进展。数据显示,该区域内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累计测试里程超18万公里,无人装备测试里程超过4.5万公里。

商业化运营在即,不少企业仍有现实顾虑。

图为不少创新车企酝酿商业化运营。/文汇报记者张伊辰摄

“唯有摊薄单车运营成本,才能实现项目商业化盈利,这背后需要规模化量产支撑。”黄涵涛希望,在约定规模数量、确保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允许企业申请无人出租车运营许可。企业可在划定区域内实现“商业闭环”,并以成功范例吸引更多拥有资源实力的后来者入局。

“能否向创新企业开放更多C端场景?”朱逸婷建议,向试点企业开放核心商圈停车场景。比如,由政府牵头改建一批停车位,并统一支付、监测等系统接口,让更多企业便捷地找到应用场景。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标准规则的重要性。

成立迄今8年的上海恩井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精耕汽车零部件领域,始终聚焦一件事——如何在复杂路况和场景下确保车门安全打开。此前施行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相关国家标准中将自动驾驶分为6级。其中,L0至L2为驾驶辅助,驾驶员需全程监控驾驶;L3为有条件自动驾驶,驾驶员在紧急情况时执行接管;L4为高度自动驾驶;L5为完全自动驾驶。

“当L4级以上的自动驾驶到来,汽车方向盘会被逐渐取消,车内空间布局也将彻底改变。”该企业市场负责人姜明浩解释,不久的将来,人们能通过简单语音、手势控制车门。目前,其参与了多家龙头车企的智能驾驶项目,但由于行业标准并未统一,各企业接口、协议有所差异,导致项目开发周期慢、效果偏低。

“当无人车飞驰到一定规模量级时,政府部门要及时跟上创新需求变化。”座谈会上,有企业代表认为,应尽快修订相关规定,支持有能力的创新车企独立开展更大范围的示范应用等。此外,还要加快与其他省市在测试里程、标准规则等方面的互认衔接,避免资源浪费、重复投入,也通过降低时间、资金成本,加速创新车企跨区域部署,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

原标题:《无人车上路“两难”如何破解》

栏目主编:祝越 文字编辑:占悦

来源:作者:文汇报 王嘉旖

相关文章

  • 10台核电新机组获核准上海独揽500亿订单 4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福建霞浦压水堆1、2号机组、山东海阳三期工程、广东台山二期工程、广西防城港三期工程等5个核电项目。这是自2022年以来,我国连续第四年核准10台及以上核电机组,保持了常态化审批节奏。以单台国产百万千瓦三代核电机组约200亿元的投资力度估算,此次新核
  • 核桃编程携手行业共筑自律防线 推动编程教育健康发展 随着编程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进程加速推进,校外培训行业也在“双减”政策引导下加速规范化进程。今年年初,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培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了一场研讨会,聚焦于学习《校外培训机构自律公约》与《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规范》,得到了校外培训行业头部企业的积极响应与共同发起。作为行业头部企业代表,核桃编程受邀
  • 新场景、新技术、新体验!各地花样翻新,释放文旅新动能 来源:新华社新华社广州4月29日电(记者邓瑞璇、杨淑君、郭翔)“五一”假期将至,面对高涨的出行热情,全国各地聚焦文旅供给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推出多元文旅新场景,为假期文旅市场注入强劲动能。“多彩套餐”,触发文旅新体验想一边城市漫步一边体验生活?想一天玩好几个特色项目?为了满足游客对同一目的地的多样需
  • 在中国创新,为全球交付:第一财经记者盘点上海车展十大热门技术 流量趋向平稳,2025上海车展将目光重新聚焦“技术创新”。当上海车展迎来40周年,中国汽车工业已完成攻防互换,告别“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阶段,站在了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全球创新高地上,成为了输出技术方。“在中国创新,为全球交付”的“合资2.0时代”开启。来自五湖四海的参展商、消费者涌入本届上海车展,组成
  • 南财早新闻|今年第二批81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下达;多家国有大行不再设置监事会 南财早新闻,早听早知道。今日关注1、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通知,将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重点包括国家层面已放开但地方仍在审批等15种类型。2、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今年第二批81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继续大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将充分发挥“两新”部际协调机制作用,
  • 刘文萍到广宗县、平乡县调研检查 创新驱动 数智赋能 品牌引领 加快推动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来源:邢台市人民政府_邢台要闻】(记者谢霄凌 通讯员张钊)4月28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文萍到广宗县、平乡县,调研检查自行车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工作。在万达轮胎、天王自行车、好孩子北方工业园、天富自行车等企业,刘文萍进展厅、入车间,实地查看产品测试、生产、组装等,详细询问企业技术研发、供应链配套、市场
  • 为企业“量身打造”适合产品!广东开展2025年企业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需求采集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驻穗记者 姚嘉莉 通讯员 粤市监为深入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强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夯实知识产权金融基础工作,近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采集2025年度企业专利和商标质押融资需求信息的通知》,通过采集企业在专利和商标等知识产权方面的质押融资具体需求
  • 数字化转型与AI赋能下,生物医药行业如何驱动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 当前,中国生物医药领域创新研发实力正稳步增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随之而来的生物医药行业转型升级开始加速,从药品仿制迈向源头创新,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生物医药行业已成为驱动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日前,毕马威中国携手海南国际医药创新联合基金会、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