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咸安区永安街道推出“银发合伙人”互助养老模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8 09:56: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如何做好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

永安街道作为咸安老城区,11.2万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有1.9万。面对养老服务基数庞大、资源有限、服务单一的困境,街道创新推出“银发合伙人”互助养老模式,让老人在家门口筑起老有所依、老有所护、老有所伴、老有所乐的幸福圈。

当永安街道谈论晚年幸福时,眼前总会浮现这样的画面:一声问候暖心,一餐一宿保障,一群老友相伴,一份爱好怡情。

一日三问,敲开老年人的幸福门

对独居老人的实时关怀,是养老服务的首要课题。

永安街道依托“桂乡管家”“幸福合伙人”等力量,推出“一日三问”动态守护机制:通过“敲门探访+电话随访”,细致询问老人的“健康状况、生活需求、安全隐患”,构建“发现—上报—处置—回访”的闭环服务链条。

3月的一个清晨,在北正街社区,网格员罗慧的日常电话未能接通陈婆婆的应答。陈婆婆独居在家,无应答令人警觉。罗慧没有犹豫,立即联合小区业委会书记和热心邻里迅速行动。

监控排查无果后,紧张的敲门与呼唤仍在继续。最终,报警破门的那一刻,发现了因低血糖昏迷倒地的老人。康复后的陈婆婆携子送来了一面感谢锦旗。“一日三问”化作那道被及时敲开的生命之门,让闭环守护充满人性温度。

今年以来,通过“一日三问”,永安街道累计完成7000人次探访,收集老人微心愿100余条,为17名困难老人申请适老化改造,为22名困难残疾老人申报无障碍改造,发放残疾辅具26件。

这些数字背后,是将“小服务”送到老人“家门口”的实在行动,让独居老人不再孤单,时刻感受“被牵挂”的暖意。

一餐一宿,筑起心头上的幸福网

“吃得实惠、住得安心”是千万老人最朴素而核心的期盼。

日前,永安街道南山社区的李婆婆用手指划过幸福食堂的菜单,指尖在10元套餐的价目上略作停留:“补贴后七块钱,划算着呢!”她放下菜篮子,在窗明几净的食堂餐桌前舒了口气:“不用自己买菜做饭、洗洗刷刷,太方便了。”这是众多老人晚年生活的一个缩影。

永安街道福宁步行街的幸福食堂每到午间便人气十足。得益于永安街道探索出的“3+2”补贴模式——政府每日为60岁以上老人补贴3元,企业让利2元,90岁以上老人甚至免费饱腹。对于腿脚不便的老人,这份热乎饭餐更穿过街道与楼门,直接送到家中。截至目前,街道的助餐服务达3.2万次。

在安全守护上,永安街道亦织就一张温暖而智慧的防护网:由街道人大代表牵头实施“好铃好邻”,为156户独居老人安装智能门铃,当老人在家中按响按钮,求救信号便会第一时间传递到隔壁邻居家里。

去年一个冬夜,75岁的余婆婆突感心悸,仅按下门铃2分钟,隔壁的王姐已赶至其家中——一次与时间的赛跑最终化险为夷。

用智慧赋能保护并非孤证,永安街道为重点老人免费安装700个智能烟感报警器,并接入智慧消防平台,一旦发生火情,系统立即通知联络人与消防部门,让老人住得踏实、睡得安稳。

老老互助,点亮眼眸中的幸福灯

一个老人的寂寞或许深重,但老人之间的相互扶持却可驱散阴霾。

“银发合伙人”模式正以“老老互助”模式激活老年社会内部循环:低龄扶助高龄,健朗照料体弱,结为守望相助的“生活搭子”,既点亮彼此的生活,也为全社会破解陪伴养老的难题。

70岁的王爹爹是粮食小区党支部书记,也是居民眼中不知疲倦的“巡逻人”。他习惯每天踱步到健身角那片老人集中地,除了锻炼,总要多问一句:“今天还没见老张出门?”一点微小的留心,牵动另一颗心的安好。

在车站路廉租房区,69岁的胡婆婆把82岁的余婆婆视为亲姐妹,她每月带着余婆婆外出理发一次,每天一起逛街买菜,闲时坐在一起拉家常,时光在家长里短与共同的回忆中悄然流淌。

这份银发力量更被永安街道凝聚成治理社区的精锐团队,14支各具特色的“银龄互助队”应运而生:宏宇小区的熊爹爹已至古稀之年,却牵头探索居民自治经验,最终在全市推广;60多岁的陈婆婆是育才小区的“幸福合伙人”,积极争取小区公共区域改造,更成为调解邻里矛盾的能手。老人们从需要被关怀的“受助者”,化身为社区的“宝藏老人”,在“被需要”中重获价值感。

文化养老,闪耀生活中的幸福美

精神世界的充盈,是养老服务最终抵达的深层境界。

永安街道推行“社区搭台、居民参与、教学相长”的文化养老模式,依托老年大学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辟多彩课程与舞台,让老人以更从容姿态找回生命韵律。

同心路社区老年大学课堂里翰墨飘香、太极轻灵、瑜伽呼吸缓慢悠长、旗袍优雅步移生姿……老人们不仅能学习技能,还能在社区活动中绽放光彩。

在一张照片中,学员们身着曼妙旗袍惊艳亮相嫦娥广场——那本是参加街道应急宣传活动的现场。

学员葛阿姨难掩喜悦:“真的想不到,老年生活还能这么有趣!”

永安街道的夕阳红队伍远不止于此,各社区122支文娱队伍中,老人比例已超半数:象棋博弈中运筹帷幄,腰鼓声声敲出豪迈,广场舞踏出无限活力。

据了解,该街道每年近400场的社区文化节、百家宴、金婚婚纱、义剪义诊,让老人从单纯的“活动受益者”变为积极参与甚至主导的“创造者”:80岁张爷爷在书法课上一挥而就“老有所乐”,腰鼓队队长每一次指挥落臂都传递着不老热情。他们用行动证明:热爱不会因年龄褪色,只会以更从容的姿态绽放。

从“一日三问”的细致守护,到“幸福食堂”的烟火温情;从“老老互助”的邻里守望,到文化养老的精神丰盈,永安街道将持续深化“银发合伙人”模式,盘活更多资源,让养老服务更精准、更多元,全力打造家门口的养老幸福圈。(咸宁日报记者 王恬 通讯员 徐鹏)

相关文章

  • 老人去世后狗守在家中不愿离开,重庆一社居委回应:“去世一周后才被发现”说法不实 70多岁的主人离世后,狗守在主人的家中不愿离去,瘦成皮包骨头、皮肤溃烂,最终被动物救助机构收养,并被取名为“忠忠”。忠忠的故事感动了很多网民,有人说,“它让我想到了忠犬八公的故事。”事发地位于重庆市江北区,当地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9月8日告诉大皖新闻记者,“老人在家中去世一周后才被发现”的说法不属实,
  • 广东今年第1号总河长令发布!提出20项主要任务 据广东省水利厅微信公众号8月29日消息,广东省委书记、省第一总河长黄坤明,省长、省总河长王伟中近日共同签署2025年第1号总河长令《关于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令》,发布《广东省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进一步在全省范围内部署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实
  • 迅捷·聚力·暖流——回顾东胜8·18暴雨一线 “雨下得像天上倒水一样。”8月18日夜间至19日凌晨,东胜遭遇了自1960年以来最强的降雨天气过程,全区27个观测站中24个站点达到大暴雨级别,最大小时雨强78.7毫米,最大降雨量达214毫米。这一天,东胜最大小时雨强、日雨量、月雨量、年雨量连破历史均值。暴雨临城,东胜无眠。面对65年未有之暴雨所带
  • 人民热评:居民饮水问题等不得、等不起 “吃水比吃油难!”近日,人民网报道了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小北堡社区居民吃水难问题,“近三分之一家庭常年吃不上社区饮用水”。一座1986年建成的水塔,在服务了38年后,已难以满足社区居民现有的用水需求。小北堡社区的饮水难题,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典型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和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原有的一些基础设施
  • 《青海省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0年)》印发 本报讯(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李永皓)8月21日,记者从青海省水利厅获悉,我省于近日印发《青海省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号召各市州党委政府、总河湖长,省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加快建设我省特色幸福河湖。《方案》明确到2030年,全省将高
  • 上海"富家女"花光父亲遗产,"吸血"姐姐!身边人都没放过… 邻居眼中的赚钱能手病人家属眼中的孝女家里备受宠爱的小妹谁也没有想到这样的郑彩霞(化名)却狠狠坑了一把身边人花光父亲遗产、盯上姐姐钱款短短半年时间还骗了邻居周阿姨母女150多万……她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人设一:好邻居vs大骗子郑彩霞和周阿姨都住在宝山区虽然做了十几年邻居但平时只是点头之交周阿姨眼中的郑彩
  • 民乐县金山社区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活动 为进一步增强辖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良好氛围,金山社区开展了一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主题宣传活动,帮助青少年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法治保护伞”。为避免传统普法方式的枯燥说教,社区工作人员精心策划,采用“案例讲解+互动问答+情景
  • 西海岸新区深化农村集成改革,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清晨,西海岸新区广袤的田野在阳光轻抚下渐渐苏醒。大场镇三河埠村的蔬菜大棚内,翠绿的蔬菜生机勃勃、长势喜人;张家楼街道达尼村的艺术创客街区里,画家们挥动画笔,创作正酣;铁山街道杨家山里的乡村会客厅中,前来研学的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乡村魅力……这一幅幅充满活力的画面,正是西海岸新区以农村集成改革为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