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10:40:00    

今年以来,杭州“六小龙”火热出圈,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机器人等领域持续突破,吸引了全球目光。它们的成长轨迹,正是中国民营企业在创新浪潮中勇立潮头的生动缩影——从早期的市场探索者到如今的技术引领者,民营企业正加快成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

厚植创新优势

诞生于市场经济土壤的民营企业,天生具备创新的基因。

数据显示,民营企业贡献了全社会70%的技术创新成果,涵盖了80%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90%的高新技术企业。据统计,在出口强劲的“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中,民营企业贡献超过一半。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主导的技术标准正改写全球产业格局。

“民营企业是市场选择出来的,在推动科技创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要经历激烈竞争,只有保持创新才能存活下来。”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高级专家罗贞礼告诉记者,民营企业正在加快从传统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驱动型,创新意识不断增强,成为中国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位于中关村科学城的微纳星空成立于2017年,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商业卫星研制的民营科技企业。短短8年时间,微纳星空成功发射了25颗卫星,从最开始的10公斤级、80%以上零部件依靠外采,到如今重量达到1000公斤级,核心载荷和关键部组件全面实现自研,微纳星空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微纳星空卫星副总设计师孙鹏介绍,公司承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专项中的“天基微波定标一体化设计及验证技术”课题,主要解决定标载荷与微纳卫星平台协同优化设计问题。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卫星可行性论证和方案设计工作,正在加速推进之中。

2023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明确提出,培育一批关键行业民营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从2012年的2.8万家增长至如今的42万多家,占比由62.4%提升至92%以上。

“要持续激发民营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引导民营企业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加强自主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罗贞礼表示。

构建协同生态

尽管成就斐然,但民营企业创新仍面临不少“成长的烦恼”。

“以商业卫星为例,该领域技术壁垒很高,民营企业早期在资金链、资源整合、产业链协同等方面面临困难。”孙鹏坦言,高成本、资源缺口和服务体系不完善等,让不少民营企业陷入“不敢创新、不会创新、不愿创新”的困境。

破局之道在于构建“政策+市场+技术”的协同创新生态。比如,北京市海淀区为商业航天企业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全力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支持设立星辰未来空间研究院,开展空间信息通信、能源动力等领域的交叉应用基础研究;成立商业航天创新中心,推动商业航天产业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协同,形成商业航天应用产业创新示范等。

微纳星空正是在这样的生态中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国内少数具备“方案论证—整星设计研发制造—部组件制造—地面系统—在轨运营”全栈式能力,以及拥有2吨级别商业卫星制造能力的民营企业,并取得商业航天领域“三证齐全”的资质突破。

深云智合创始人刘宇宙建议,政府应为民营企业特别是初创民营企业提供更多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帮助其渡过难关。同时,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帮助企业完成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整体效能。

“创新之路荆棘密布,从来都是‘九死一生’。要多措并举解决困扰民营企业开展创新的深层次梗阻,确保相关创新政策真正管用、好用。通过持续创新赋能,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罗贞礼说。

拥抱科技变革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民营企业正从“技术跟跑”迈向“创新引领”。

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的研发费用总额达到1.39万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的41.88%;平均研发强度为3.58%,高于全国研发投入强度,民营企业在研发上有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

低空经济领域的创新实践尤为引人关注——作为国内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领域的领军企业,沃飞长空凭借300余人的高水平研发团队,围绕核心技术布局350余件专利,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创造”eVTOL技术体系。2024年6月,该企业完成全球第二、国内首个全倾转过渡飞行试验,标志着我国在低空交通核心技术上跻身国际第一梯队。

“我们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对加强技术研发、发展新质生产力充满信心。”沃飞长空CEO兼首席科学家郭亮表示,企业锚定“十四五”收官与谋划“十五五”的关键节点,全力推进载人适航证取证进程,打造以eVTOL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罗贞礼建议,民营企业应当坚持“创”为根本、系统谋划科技创新,坚持“链”为关键、打造产业闭环体系,坚持“制”为保障、营造一流创新生态。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创新,主动扛起科技自立自强大旗,积极孵化科技含量高、绿色发展足、产业关联强、市场空间大的未来产业,从政策驱动、技术驱动、市场驱动、资本驱动等多方面入手,确保创新成果应用转化目标的实现。(经济日报记者 常 理 曾诗阳)

编辑:聂粤

来源:经济日报

相关文章

  • 卢旺达驻华大使詹姆斯·基莫尼奥:电商市场是一个有待开拓的领域 来源:【湖南日报】“卢旺达政府正大力培训本土青年投身电商行业,这是一个有待开拓的领域。”通过发展电商,卢旺达的优质产品,也将在中国市场找到更广阔的天地。记者 刘乐拍摄 李健后期 宋太桓本文来自【湖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ID:jrtt
  • 10台核电新机组获核准上海独揽500亿订单 4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福建霞浦压水堆1、2号机组、山东海阳三期工程、广东台山二期工程、广西防城港三期工程等5个核电项目。这是自2022年以来,我国连续第四年核准10台及以上核电机组,保持了常态化审批节奏。以单台国产百万千瓦三代核电机组约200亿元的投资力度估算,此次新核
  • 核桃编程携手行业共筑自律防线 推动编程教育健康发展 随着编程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进程加速推进,校外培训行业也在“双减”政策引导下加速规范化进程。今年年初,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培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了一场研讨会,聚焦于学习《校外培训机构自律公约》与《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规范》,得到了校外培训行业头部企业的积极响应与共同发起。作为行业头部企业代表,核桃编程受邀
  • 在中国创新,为全球交付:第一财经记者盘点上海车展十大热门技术 流量趋向平稳,2025上海车展将目光重新聚焦“技术创新”。当上海车展迎来40周年,中国汽车工业已完成攻防互换,告别“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阶段,站在了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全球创新高地上,成为了输出技术方。“在中国创新,为全球交付”的“合资2.0时代”开启。来自五湖四海的参展商、消费者涌入本届上海车展,组成
  • 南财早新闻|今年第二批81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下达;多家国有大行不再设置监事会 南财早新闻,早听早知道。今日关注1、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通知,将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重点包括国家层面已放开但地方仍在审批等15种类型。2、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今年第二批81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继续大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将充分发挥“两新”部际协调机制作用,
  • 刘文萍到广宗县、平乡县调研检查 创新驱动 数智赋能 品牌引领 加快推动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来源:邢台市人民政府_邢台要闻】(记者谢霄凌 通讯员张钊)4月28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文萍到广宗县、平乡县,调研检查自行车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工作。在万达轮胎、天王自行车、好孩子北方工业园、天富自行车等企业,刘文萍进展厅、入车间,实地查看产品测试、生产、组装等,详细询问企业技术研发、供应链配套、市场
  • 为企业“量身打造”适合产品!广东开展2025年企业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需求采集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驻穗记者 姚嘉莉 通讯员 粤市监为深入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强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夯实知识产权金融基础工作,近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采集2025年度企业专利和商标质押融资需求信息的通知》,通过采集企业在专利和商标等知识产权方面的质押融资具体需求
  • 数字化转型与AI赋能下,生物医药行业如何驱动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 当前,中国生物医药领域创新研发实力正稳步增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随之而来的生物医药行业转型升级开始加速,从药品仿制迈向源头创新,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生物医药行业已成为驱动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日前,毕马威中国携手海南国际医药创新联合基金会、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