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每一次“吃撑”,身体多个器官会受到伤害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0 18:15:00    

你有没有过吃撑的经历?解开腰带还是撑得直不起腰,想吐却吐不出来,翻来覆去睡不着……你知道吗?大吃一顿,也可能会对器官造成伤害,甚至带来更危险的后果。

吃撑一次,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大餐后应如何补救?一起来了解。

怎样才算“大吃一顿”?

胃是可伸缩的食物“容器”,完全空腹时,成年人的胃容量(以可承载的固体食物和汤水计算)为50~100毫升,约是两颗草莓大小;正常吃饱(八分饱)后,容量达到800~1200毫升,相当于喝下1~2瓶矿泉水。

“吃撑”的进食量通常在正常食量的基础上增加至少30%,胃容量甚至可撑大至2000~4000毫升,足足有西瓜大小。

除了以容量计算,“大吃一顿”还可以是在短时间内摄入过量高脂、高糖或高蛋白食物,比如火锅、蛋糕、炸鸡等。

如果一个人频繁超正常量进食,可能存在多种原因:

激素失衡

机体分泌的瘦素和生长激素释放肽,均属于“饥饿激素”。睡眠质量差、运动不足或蛋白质摄入不足等因素,会打乱这两种激素的分泌,从而激发食欲。甲亢、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也可能导致吃得多但饿得快。

零食诱惑

不少人的家里、工位上都有零食,可以随时拿取,不知不觉就吃了不少。如果赶上聚餐,食物分量大、种类多,食欲更易被唤起,加上注意力被聊天等社交活动吸引,更容易在无意识间超量进食。

情绪刺激

遭遇压力、情感挫折、孤独时,“吃点好的”是不少人的发泄途径。这种情绪化进食能激活副交感神经,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使人获得片刻的愉悦感。

节食反噬

减重人群可能会暴饮暴食,原因是平时饮食太过限制,造成皮质醇(压力激素)水平过高,阻碍了饱腹信号抵达大脑,增进了食欲,让人更想吃甜品、奶茶等高热量食物。

吃撑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表面来看,一两顿大餐不会造成明显伤害,但身体内部可能已经“乱作一团”,甚至会加重代谢紊乱,继发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脂上升等问题。

心肺受挤压

身体内部空间有限,胃迅速膨胀至正常饮食时的数倍后,只能去挤占心、肺等其他器官的位置,造成肺部扩张受限。

所以,短时间内进食大量食物后,常会让人有种“撑得喘不上气”的感觉,并且可能引发呼吸困难、胸前区不适,甚至心肌缺血、心绞痛等情况。

胃部被“灼烧”

正常情况下,胃消化一顿饭需要2~4小时,但一顿大餐后,即使胃部加大胃液的分泌,也需6小时左右才能消化完。

部分胃液还可能反流进食管,造成胃灼热,出现“烧心感”,甚至有少数人的胃壁因过度撑大,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引发局部坏死、出血和胃穿孔。

胰腺会“自残”

胰腺是机体第二大消化腺,会因大量高脂、高糖食物进入高强度工作,加大胰液的分泌。若胰腺无法在短时间内排出胰液,便会开始“自我消化”。

如果同时摄入大量酒精,胰腺局部受到刺激,可出现炎症反应,更易诱发急性胰腺炎,轻则引发急性腹痛,重则有生命危险。

免疫被削弱

《自然免疫》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突然一顿高脂大餐,足以使全身免疫进入短暂的抑制状态,增加肠道对致病菌的易感性。简单来说,每吃一顿大餐都会开启限时的致病性感染“窗口”。

大餐之后,“补救”很重要

大餐后第二天,即使食物已消化完毕,但各大器官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亢奋和混乱,也要给予恰当的安抚。

少量多次饮水

高脂、高糖食物中,钠含量通常也不少,充足的饮水能加快机体代谢,可适当多喝些白开水、绿茶或柠檬水,以少量多次为宜,达到2000~2500毫升,加速钠的排出。

补充膳食纤维

大餐中往往缺乏蔬菜、水果,易引发便秘等问题。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加速食物残渣的排出,建议多吃黄瓜以及富含钾离子的食物,比如香蕉、土豆、海带、菠菜等,有助加速钠离子的排出。

让肠道动起来

建议饭后20~30分钟做点轻量运动,比如站立、散步,可减轻饭后不适。

若腹胀持续时间较长,可服用健胃消食片等药物帮助消化。第二天可适当做些力量训练,消耗体内过剩的糖原和多余的热量。

为了减轻身体负担,有些人在大餐后会限制饮食甚至节食,这可能会适得其反,加重胃肠的损害。保证三餐正常饮食即可,但需少吃高热量的加工食品。

如果大餐后出现剧烈呕吐、腹痛、发热、腹泻等不适,可能是胃穿孔、急性胰腺炎、肠胃炎的信号,需尽快就医。

来源:人民日报、生命时报

编辑:汤维

审核:陈唯一

终审:彭德光

相关文章

  • 医声医事 | 少食生冷辛辣食物,注意睡眠休息,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医生给出五一出游健康指南 #医声医事 少食生冷辛辣食物,注意睡眠休息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医生给褚五一出游健康指南 策划/单俊楠 齐娟 拍摄、制作/纪豪杰
  • 坚持“五育”融通育人才 原标题:坚持“五育”融通育人才朱长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是新时代党的教育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我们必
  • 每一次“吃撑”,身体多个器官会受到伤害 你有没有过吃撑的经历?解开腰带还是撑得直不起腰,想吐却吐不出来,翻来覆去睡不着……你知道吗?大吃一顿,也可能会对器官造成伤害,甚至带来更危险的后果。吃撑一次,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大餐后应如何补救?一起来了解。怎样才算“大吃一顿”?胃是可伸缩的食物“容器”,完全空腹时,成年人的胃容量(以可承载的固体食
  • 寿命长短,看手就能知道?寿命长的人,手上多有这5种表现 老一辈总爱端详手掌纹路,念叨着 "生命线长就命好"。这种说法虽然带着玄学色彩,但从医学角度看,手部确实藏着身体的健康密码。作为离心脏最远的肢体末端,手部就像人体健康的 "晴雨表",细微变化都可能是疾病的预警信号。双手不发麻:远离重大疾病的第一道防线刷手机时短暂手麻很常见,但长期双手发麻可要警惕。就像
  • 一个月瘦近20斤!47岁知名女星发声:别学我 4月19日,知名演员黄奕在社交媒体晒出自己出席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照片。随后,话题#被黄奕47岁身材辣到#冲上热搜。有网友表示:“这谁看得出来40多岁啊!”“姐常年坚持健身瑜伽,这种自律和好身材真的太让人羡慕佩服了!”据公开资料显示,黄奕,1977年9月13日出生于上海市,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歌手、导演
  • 男孩狂减60斤进ICU:盲目减肥无异于“自残” 来源:【长沙晚报网】曲征“一吃东西就恶心呕吐,焦虑,有抑郁倾向。好多天不排便,肚子一直疼。”这是12岁的李童(化名)一个月前来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时表现出的症状。医师检查后发现,出现这些症状是因其此前连续两个月的疯狂减肥:不吃主食,即便身体不适还坚持天天高强度运动。虽然瘦了60斤左右,但他现在
  • 一直减肥瘦不下来? 可能是你忽视了这些真相 近年来,减重似乎成了一种“全民运动”——朋友圈里总有人在打卡轻断食,社交媒体上各种减脂餐教程层出不穷,健身房里的跑步机上永远有人挥汗如雨。然而,在减重过程中,不少人都会遇到这样一个困惑:明明已经很努力地控制饮食,甚至比别人更加节食,体重却纹丝不动,甚至不降反增?这背后的“隐形推手”,很可能是一种代谢
  • 血糖偏高的人,饭后常有4种表现,若你没有,说明血糖控制比较好 在学校旁的街边,59 岁的常大叔和妻子经营着一家小饭店。小店不大,却满是烟火气。常大叔忙完一阵儿,就爱坐在角落,点上一支烟,抿几口小酒,和相熟的朋友唠唠嗑,一天的疲惫似乎都在这片刻放松中消散。这天晚上,像往常一样,饭店准备打烊。常大叔一边哼着不成调的小曲,一边熟练地收拾着桌椅。妻子在后厨清洗着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