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10分钟就能快速恢复精力,随时随地都能做,这个方法不知道就亏大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10:32:00    

不睡午觉,怕下午没精神。睡午觉,午休时间短,浅浅睡一会又休息不够,更怕一睡着,就睡过头,不仅耽误事儿,睡久了还头晕脑涨。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烦恼,到底有没有方法让人短时间就能休息的很好呢?


还真有!斯坦福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安德鲁·休伯曼教授团队提出一种新方案:非睡眠深度休息(Non-Sleep Deep Rest,NSDR)。这种方法让人不用进入深度睡眠状态,但却在10分钟就可以让你的大脑和身体获得较好的休息和恢复


NSDR是什么?


NSDR是一种通过引导注意力和身体放松,帮助大脑进入类似睡眠的休息状态,让身体和大脑得到适当放松的办法。


这种实践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在任何安静舒适的地方进行。只要按照以下步骤来做就行:


1. 准备阶段: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可以躺下或坐在椅子上。


2. 放松身体:闭上眼睛,进行 3~4 次深呼吸,感受身体逐渐放松。


3. 引导注意力:播放 NSDR 引导音频(这类音频短视频平台很多,搜索 NSDR 关键词可以检索到),跟随引导逐步感受身体各部位的放松,从脚底到头部。


4. 想象练习:想象身体逐渐下沉,感受身体与椅子或床的接触,进一步放松肌肉。


5. 结束练习:练习结束后,缓慢活动身体,逐渐恢复清醒状态。


这一方法借鉴了瑜伽休息术和渐进式肌肉放松等技术,而这些技术目前已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临床护理、心理健康和认知功能提升等领域。


NSDR 是如何让人

10分钟快速恢复精力的?


NSDR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影响身体,让我们能在短暂的时间就得到充分的休息,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脑电波的定向诱导。


有研究表明,NSDR通过引导练习者专注于身体感觉和呼吸,能够使大脑从 β 波过渡到 α 波和 θ 波,达到浅睡阶段的放松效果


与此同时 NSDR还可以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帮助身体进入放松状态,并可以显著降低压力激素(如皮质醇)的水平。而这种激素的减少不仅有助于减轻压力和焦虑,还能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为了验证 NSDR是否有真实的效果,还有研究人员招募了 65 名参与者,并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参与者完成 10 分钟的 NSDR,另外一组就是静坐 10 分钟,不做任何特定的放松练习。


实验中,研究人员在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参与者进行了多项测试,以评估他们的身体和认知表现、情绪状态以及恢复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NSDR组在多项测试中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他们的握力显著增强,这说明他们的肌肉力量和身体准备状态得到改善。


而在心理运动警觉性任务中,NSDR组的反应时间显著缩短,注意力和警觉性得到显著提升。在经典的心理学测试西蒙测试中,NSDR组的准确率显著提高,他们的认知灵活性和决策能力也得到了增强。除此之外,NSDR 组的情绪明显也得到了改善,压力和紧张感显著降低。


简而言之,NSDR通过对大脑、交感神经系统以及激素的影响,改变了我们身体“充电”的逻辑,从“慢充”进化到了“快充”状态,短短10分钟就能让身体更放松,精神状态恢复得更好。


NSDR≠传统午睡!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NSDR和传统午睡差不多,只是时间短一点而已,其实不然。


传统午睡,想要休息得刚刚好,这个度真的很难控制。因为在传统睡眠中,我们的大脑会经历多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大约持续90分钟,包括浅睡期、深睡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期。在睡眠过程中,大脑的脑电波会从清醒时的β波逐渐过渡到α波、θ波,最终进入深度睡眠的δ波。


如果控制不好时间,在深睡期间醒来的话,会出现明显没睡够的表现。比如起来后脑子昏昏沉沉的,让人觉得好像睡了,但又没睡。这种懵懵的感觉让人很难受,还不如不睡,这其实就是一种睡眠惯性。睡眠惯性会导致大脑短暂处于抑制状态,所以传统午睡醒来后,很多人往往会陷入比较长时间的认知和感觉下降的状态,而想要恢复正常状态,通常需要十几分钟甚至数小时时间。


而NSDR可控性就比传统午睡好多了,而且它完全没有睡眠惯性这样的问题。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NSDR的核心在于不进入深度睡眠,而是通过引导大脑进入一种类似浅睡的状态,来实现快速地放松和恢复。也就是说,你并不需要真正入睡,但大脑却会进入一种类似浅睡的状态,并让全身心得以快速的休息和恢复。既然根本不会进入深睡状态,所以也就避免了传统午睡睡眠惯性的困扰了。


值得注意的是,NSDR的价值不在于取代睡眠,而是提供一种可控的神经调节途径NSDR通过呼吸-肌肉-意念的协同干预,将大脑从高耗能的β波状态切换至修复态的α/θ波频段,让疲惫身体得到放松。该方法对急性疲劳恢复确实有很好的效果,掌握这项技术,也意味着获得在快节奏生活中主动调节神经资源的主动权,但是一整天的疲劳还是需要通过夜间深度睡眠解决。


来源:科普中国(作者:丁宇 神经生物学博士;审核:林国中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图片

转发给家人朋友!图片

相关文章

  • 医声医事 | 少食生冷辛辣食物,注意睡眠休息,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医生给出五一出游健康指南 #医声医事 少食生冷辛辣食物,注意睡眠休息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医生给褚五一出游健康指南 策划/单俊楠 齐娟 拍摄、制作/纪豪杰
  • 【理通三迤】传承五四精神 勇担时代使命 作者:王春梅“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1919年5月4日,爱国青年以青春热血冲破旧时代的桎梏,掀起五四运动,点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火炬。百年栉风沐雨,五四精神的光芒始终照亮前路,激励新时代党员干部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忱,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奋勇前行。筑牢精神支柱,坚定政治方向。“
  • 持续提升“一老一小”幸福感 近年来,铁东区山南街道福康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载体,深入开展“一老一小”双线服务,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强化生活有保障,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老一小”承载着家庭的希望与幸福,是关乎百姓福祉的民生大事。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关乎民生、连接民心,体
  • 热雪新疆e起来|丝绸之路滑雪场新体验:中外网红的冰雪奇缘 来源:国际在线 在新疆乌鲁木齐的丝绸之路山地度假区,参加“热雪新疆e起来”活动的中外网红们尽情感受滑雪场带给他们的快乐,并围坐在一起畅聊旅途感受,向中外网友推介新疆冰雪文化。他们的深度体验之旅是“热雪新疆e起来”网络主题活动的一部分,该活动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主办,乌鲁木齐市委网信办、阿勒泰
  • 为“心病”定制“心药” 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2025—2027年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将用三年时间补齐儿科、精神卫生科短板。儿童健康承载着亿万家庭的幸福期盼,精神卫生关乎全社会的和谐稳定。如何让“小树苗”在健康土壤中茁壮成长?怎样为心灵撑起守护之伞?这既是时代命题,更是民生考卷。健康报开设“聚焦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深度观
  • 坚持“五育”融通育人才 原标题:坚持“五育”融通育人才朱长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是新时代党的教育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我们必
  • 能穿针引线也能“公主抱” 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还有多远? 今年以来,我国人形机器人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在大模型的催化下,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而与此同时,很多人也在期待,人形机器人能够成为家庭一员,为我们承担一些家庭保姆类的服务。那么人形机器现在究竟发展怎样,距离进入家庭还有多远呢?杭州一家机器人企业的终极目标,是训练出可以进入家庭环境的智能保姆机器人
  • 每一次“吃撑”,身体多个器官会受到伤害 你有没有过吃撑的经历?解开腰带还是撑得直不起腰,想吐却吐不出来,翻来覆去睡不着……你知道吗?大吃一顿,也可能会对器官造成伤害,甚至带来更危险的后果。吃撑一次,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大餐后应如何补救?一起来了解。怎样才算“大吃一顿”?胃是可伸缩的食物“容器”,完全空腹时,成年人的胃容量(以可承载的固体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