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最有力证据”能否证明系外生命存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18:50:00    

新华社伦敦4月22日电 热点问答|“最有力证据”能否证明系外生命存在

新华社记者 郭爽

英国剑桥大学领导的国际团队日前宣布,在距离地球约124光年的太阳系外行星K2-18b大气层中,发现了迄今太阳系外可能存在生命活动的“最有力证据”。

太阳系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激发着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无尽好奇。因此,这一发现随即成为科学界重磅新闻,引发全球广泛关注。不过,新研究也引发质疑。不少科学家认为,这项研究并非生命存在的证据,距离我们找到宇宙中的其他生命依旧十分遥远。但无论是否被证实,最新发现都凸显了研究类似K2-18b行星的重要性。

信号强劲的“化学指纹”

K2-18b行星位于狮子座,质量约为地球的8.6倍,体积约为地球的2.6倍。剑桥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上的仪器,对该行星大气层进行分析。

刊发在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上的研究论文介绍,该行星大气层中存在二甲基硫醚(DMS)和二甲基二硫醚(DMDS)的“化学指纹”。在地球上,这两种硫化物只能通过生命活动产生,主要来源于海洋浮游植物等。

该研究团队曾在2023年报告了类似的发现。在后续工作中,他们使用不同的波长进行搜索,发现了更强、更清晰的信号,证明了相关分子的存在。

“我们正在见证系外行星科学领域的一次重大范式转变。”团队负责人、剑桥大学天文学家尼库·马杜苏丹在一场直播研讨会上说。

研究人员指出,尽管K2-18b大气层中这些分子有可能来自未知的化学过程,但最新结果是迄今太阳系外行星可能存在生命的最有力证据,这一发现有望推动人类对地球之外其他生命存在的探索进入新阶段。

何以引发关注

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地外生命。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发表的评论文章指出,如果二甲基硫醚和二甲基二硫醚确实存在于K2-18b大气层中,并且是通过生命活动产生的,那么这一发现将是突破性的。

在迄今宇宙中已发现的5800多颗太阳系外行星中,K2-18b属于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但人们对其构成知之甚少。最新研究标志着人类朝着理解该类型行星迈出了重要一步。

研究人员指出,这是首次在一颗处于宜居带的系外行星大气层中发现碳基分子。这些结果与对“氢海行星”的预测相符:即在其富含氢气的大气层之下,是一个被海洋覆盖的宜居世界。

包括马杜苏丹团队在内的一些研究人员表示,这类行星中的一些可能是隐藏在富含氢气的大气层下的“奇异水世界”。如果真是这样,它们或许是寻找外星生命的最佳地点之一。

为何引发质疑

首先,K2-18b上是否存在水——或者是否存在适宜生命生存的地表——仍存在疑问。一些针对该行星及类似行星的建模分析显示,这一行星并不宜居。美国《科学》杂志网站文章指出,K2-18b一般被认为不太可能存在外星生命,它更接近于像海王星这样的气态巨行星,而不是像地球这样的岩石行星。

其次,K2-18b大气层是否真的存在二甲基硫醚和二甲基二硫醚,所获取的信号是不是伪信号,均不确定。剑桥大学研究人员表示,观测结果证明这些信号由偶然事件引起的概率仅为0.3%。

然而,一些研究人员对此持不同观点。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天文学家斯蒂芬·施密特近期重新分析剑桥大学团队2023年的研究,但没有发现存在生物标志分子的证据。施密特表示,新的观测数据“存在较大噪声干扰,所有已报告的特征可能只是统计波动”。

第三,即使该信号确实存在,那么在将其归为生命之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实验室研究显示,二甲基硫醚可以通过非生物过程(即不涉及生命的过程)产生。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化学家埃利诺·布朗指出,“我们对这些大气层的化学性质知之甚少”。其他研究人员也报告称,欧洲航天局探测到一颗彗星上存在二甲基硫醚。

“行星环境才是关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里弗赛德分校天体生物学家爱德华·施维特曼认为,如果这些分子真的存在于行星大气层中,在将其视作生命存在的证据前,“必须集思广益,寻找新方法,通过非生物手段大量制造这些分子,并评估这些可能性”。

接下来怎么做

面对质疑,领导这一研究的马杜苏丹对最新发现持谨慎乐观态度,并表示在宣称发现外星生命之前,获取更多数据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对自己的研究结果保持高度怀疑,因为只有通过反复测试,我们才能对结果充满信心。”

剑桥大学研究人员表示,希望后续利用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进行16至24小时的观测,或许能帮助确认这一结果。施维特曼指出,还需要看到“来自多个独立研究团队的验证结果”。

但正如《自然》文章指出,无论最新研究是否得到证实,都凸显了研究K2-18b等行星的重要性。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天文学研究所天文学家劳拉·克雷德伯格指出,这一研究“真正挖掘了韦布空间望远镜的能力极限”。

“科学研究就是寻找证据,然后不断积累证据的过程。这些结论最终可能都被排除,也可能开启一段激动人心的旅程。但无论如何,探索本身就充满意义。”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蒂姆·库尔森对新华社记者说。

相关文章

  • 粤桂川共绘思政教育新蓝图 本报讯(通讯员 高秀春) 近日,一场跨区域的思政教育活动在广西梧州市拉开序幕。由广西教育研究院主办、梧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承办的“八桂大讲堂·教研之春”第四十七场主题教研暨全区中小学思政教研员能力提升研修活动在梧州举办。来自广东深圳、四川成都及广西14个地市的320名思政教育专家、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围绕
  • 春天的纪念——蒋长虹粉画作品捐赠展在苏州杭鸣时粉画艺术馆开幕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己阳4月26日,“春天的纪念”——蒋长虹粉画作品捐赠展在苏州杭鸣时粉画艺术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共展出部分捐赠作品121件,那些动人的作品正如同展厅外的绚烂之春,五彩斑斓的色彩描绘出世间万物的复苏与繁荣,近乎圆满地呈现了这位艺术家对粉画艺术的不懈追求以及独特见解。开幕式现场蒋长虹
  • 民调显示日本人对美国不信任感上升 日本《朝日新闻》27日发布的一项全国民调结果显示,超七成受访对象不相信“美国会在紧急情况下真正保护日本”。与此前同类调查相比,这一比例显著上升。此外,针对“日本外交是否应追随美国意向”的提问,68%的受访者主张日本应尽可能实现外交自主。民调还显示,54%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民主制度已难以作为他国的榜样
  • 富县:药店推行电子处方 便民服务再次升级 4月23日,走访富县部分药店时发现,多家药店醒目位置主动亮出电子处方开具流程指引,为群众购药带来全新便捷体验。这一创新举措打破了传统纸质处方的限制,让群众买药“少跑腿”,进一步提升了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以前,群众如需购买处方药,往往需要专程前往医院挂号、问诊、开具纸质处方,整个流程耗时较长,对
  • 和讯投顾王镜:重磅会议即将召开,坚定看好5月行情 4月24日,和讯投顾王镜表示,今天大盘结束了11连涨,很多朋友可能比较担心,刚刚有人问接下来这个大盘这一块会不会有这样的一个深度回调的可能性?王镜认为,第一个,回调是机会。第二个大盘会在这个点位下进行深度回调,为什么?因为国家队已经连续护盘护了11天了,如果说在这个点位下进行大幅度的回调,那基本上前
  • 离谱!文山一考生醉酒考科目一 近日,砚山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在组织汽车类科目一理论考试期间,查获一名涉嫌醉酒参加考试的考生,按照有关规定,民警当场取消了其考试资格。当天14时50许,考试员在机动车科目一监考巡查过程中,闻到一考台附近散发着浓烈的酒精气味,随即对疑似饮酒考生进行了质询及核查。该考生起初坚决否认饮酒,考试员遂将其带离
  • “最有力证据”能否证明系外生命存在 新华社伦敦4月22日电 热点问答|“最有力证据”能否证明系外生命存在新华社记者 郭爽英国剑桥大学领导的国际团队日前宣布,在距离地球约124光年的太阳系外行星K2-18b大气层中,发现了迄今太阳系外可能存在生命活动的“最有力证据”。太阳系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激发着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无尽好奇。因此,这一发现
  • 电穿孔技术进阶史:解析传电穿孔的“前世今生” 引言:电穿孔的“前世今生”20世纪70年代,电穿孔技术(Electroporation)因在基因工程中实现“细胞膜可控开放”而轰动科学界。这一曾局限于实验室的技术,历经半个世纪迭代,最终在美容抗衰领域迎来颠覆性突破——EPM(电穿孔结合微芯促渗技术)的诞生,不仅解决了传统电穿孔的损伤难题,更推动抗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