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云南这个村,用一把小锤敲出数十亿大产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9 15:20:00    

‍‍‍‌‍‍‌

刚走进村,此起彼伏的小锤敲打声便从村巷两旁的屋内传来。进屋一看,只见工匠们一个个低头拿着各种型号的小锤,在加工银壶、银手镯等银器,有的在打型,有的在錾刻……这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新华村的日常生活画面。

新华村耗银近2.8吨建设的银牌坊。人民网记者 符皓摄

家家有手艺,户户有工坊。这是新华村银器加工业兴旺的真实写照。

据公开资料显示,新华村有3000多户银器加工作坊。银器加工技艺的代代传承,让新华村博得了“中国银器看云南,云南银器看新华”的美名,又被称为“中国银器第一村”。2014年11月,以新华村银器加工技艺为代表的鹤庆银器锻制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密布银器加工作坊的新华村。人民网记者 符皓摄

新华村银器为啥名声在外?

“小锤叮当千年回响,千锤百錾守正出奇。”这幅刻于新华村银牌坊下的对联里,隐藏着该村银器兴旺发达的秘密。

据了解,新华村银器加工技艺始于唐南诏时期。千百年来,新华村银器加工匠人靠挑着小火炉和加工工具,以走四方的形式,代代传承着加工技艺。走四方的过程,也学习到了全国各地的加工技艺。

新华村银器加工作坊里的小锤。人民网记者 符皓摄

上世纪90年代,在新华村匠人寸发标带动下,一批批走四方的匠人回到新华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专心发展银器加工制作,使新华村成为全国银器加工销售的重要集散地。

寸发标今年63岁,16岁时便跟着父亲在云南各地走街串巷,学成出师后,足迹遍布祖国西部大部分地区,上门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加工制作银器及其他金属器物。

“朴实、包容、谦让,这是新华村匠人的立身之本。”寸发标表示,在走四方过程中,通过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他逐渐掌握了各民族的加工技艺。

寸发标制作的关公像。人民网记者 符皓摄

回到新华村后,寸发标先后制作出“鹤阳八景壶”“九龙壶”“九龙火锅”“九龙桶”“等银器工艺品,让他在业界声名鹊起。2017年,寸发标设计加工制作的《中华一家亲》大型银雕屏风被国家民族文化宫永久性收藏。2018年,寸发标被评为银饰锻制技艺(鹤庆银器锻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在数十年的技艺生涯中,寸发标领悟到:“匠心,对我而言,就是要守正创新。”在寸发标看来,守正,就是要把小锤敲过一千年的技艺传承好;创新,是要博采众长,让新华村银器发扬光大。

李耀华制作的银壶。人民网记者 符皓摄

在新华村的包容氛围下,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新华村开店创业,主动融入新华村,成为新新华村人。有的继续加工银器,有的则将新华村的工艺用于铜器等其他金属器具的加工,继续传承着新华村的匠人精神。

今年40岁的匠人李耀华,家住新华村附近的乡镇,早年曾跟着叔叔到过川藏地区学习银器加工,也到过上海的专业银器加工厂,从不同地域的同行身上学到了不同的加工技艺。

游学回来,李耀华来到新华村开店创业,成为新新华村人,在与新华村匠人的交流学习中,一步步在业界站稳脚跟。2017年,李耀华制作的银器在云南省职业技能大赛手工银品决赛中荣获一等奖。随后,他被评为鹤庆银器锻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手艺没有门户、地域之见,只要想学,都愿意教。”和其他新华村匠人一样,李耀华的工坊里,先后接纳过来自湖南、福建、浙江及香港等地的手艺求学者。

“我们传承的,不只是某个器皿的制作,而是技艺本身。”在李耀华看来,新华村的包容性,使其融合了全中国的加工制作技艺,几乎所有工艺的器具都能做。同时,包容性,也意味不拘泥于传统,着随着时代发展,加工材料也可以随之做出改变。在银价上涨的大背景下,李耀华将加工材料拓展到了纯钛金属的加工上。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新华村辐射带动下,如今鹤庆县有9个乡镇56个村约1.8万人从事银、铜器加工销售,在全国打响了“鹤庆银器”的金字招牌。

李杰加工制作的银壶。人民网记者 符皓摄

在新华村包容的氛围下,一些外地人也在新华村定居下来,成为新华村人,继续传承着新华村的匠人精神。

今年35岁的李杰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大学毕业后,李杰来到新华村当地旅游企业工作,在线上销售相关银器产品。2016年,他扎根新华村,开始创业,打造了属于自己的银器品牌。

“我们将传统工艺和现代生活美学相结合,让这项技艺引领新时尚。”与老一辈匠人不同,李杰设计制作的产品,化繁为简,没有传统的精雕细琢,产品更贴近生活,实用性强。

新华村一家银器店里的各类银器。人民网记者 符皓摄

时代在发展,大众的审美消费习惯也在发生变化。一些新新华村人的加入,也给新华村的银器业注入了新活力。

比如,他加工的咖啡壶,以实用为出发点,壶身没有精美的图案装饰,壶身还特地加上了木柄防烫;用铜打造的灯罩,朴实不失情调,满足大众日常生活空间陈设的现实需求……

2022年,李杰在新华村新租下一处宽敞的房屋,将其打造为集民宿、咖啡馆和银器加工坊为一体的艺术空间。

“来这里不仅买产品,还能沉浸式体验银器文化。”李杰说。

新华村一家银器店里的各类银器。人民网记者 符皓摄

千锤百錾,守正出奇。一代代新华村匠人在守正创新中用匠心续写着“中国银器第一村”的传奇和辉煌。

据公开资料显示,新华村的银器产业年产值约40亿元。如今,在全国各地,都能见到鹤庆银器店的身影。

在守正创新中穿越千年,在新时代,新华村的小锤越敲越响……

记者:符皓

视频:符皓

统筹:朱思雄

出品:人民日报社云南分社 人民网云南频道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

相关文章

  • 活态传承让民族文化“活起来”——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参访团走进云南民族村 9月8日,参与2025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的媒体从业者与学界专家联合组建采访调研团,赴云南民族村开展实地调研云南在民族文化传承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果。位于昆明市西南郊滇池之畔的云南民族村,是展示云南26个民族社会文化风情的窗口,不同风格的民族村寨展示了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村舍建筑、生产、生活和
  • 国家不会忘记|云南各族用血肉铺就“抗战生命线” 撰文&编辑|高语阳“全中国人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参加抗战,实行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动员蒙民、回民及其他一切少数民族,共同抗日。”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积极推动全面抗战。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最
  • 云南省元谋县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元谋县气象台2025年8月20日20时45分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12小时,元谋县元马、凉山、老城、羊街、新华、平田、物茂、黄瓜园、江边、姜驿等乡镇将出现暴雨,请防范可能引发的内涝、山洪和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来源: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 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发现竹类新种——高黎贡山梨籐竹 8月19日,开屏新闻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科研人员在位于高黎贡山区域的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及邻近的缅甸北部地区,发现并正式描述命名了一个竹类植物新种——高黎贡山梨籐竹。高黎贡山地处中缅边境,地形复杂、海拔落差巨大,是连接中国西南山地与印缅地区两大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的关键区域,其独特
  • 一县一宴:用味觉解码多彩云南 8月8日,第三届云南国际餐饮美食暨预制菜产业博览会拉开帷幕。汇聚全省16州市特色的“一县一宴”展区,以其独特魅力成为焦点,吸引众多观众驻足品鉴、打卡留念。展会上,各县铺陈山河风物的宴席长桌次第排开,宛若一册精装的立体云南地理图鉴。楚雄州四四宴依循四季流转,十六道菜肴承载“四季发财”的祝福;澜沧江“南
  • 金审学子远赴贵州:解码千年蜡染 蓝靛浸润青春   结束了《天然染色与当代艺术》课程的深度浸润,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的学子们并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学院优秀学子张钰、杨楚楚、梅雯钧、刘洋等人,在刘蒙与王雨竹老师的带领下,自主组建“ICH Studio植染传新设计实践小组”,远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将课堂所学扎根于“蜡染之乡”丹寨县的沃土,开展
  • 先进技术引领电解铝产业绿色转型——红河加速打造“中国绿色铝谷”之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系列报道(三)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泸西县的云南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眼前的景象清晰地展现了红河州凭借先进技术引领电解铝产业实现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园区核心项目云南宏合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93万吨低碳铝项目,其电解分厂车间(B系列)第一段厂房的98台电解槽已完成安装调试,正以澎湃电流驱动生产,一条全球领先的绿色铝生
  • 孙颖莎、王楚钦领衔 国乒明日凌晨开启WTT美国大满贯正赛征程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7月6日电 (记者李乃妍)北京时间7月7日凌晨,2025年WTT美国大满贯赛正赛将正式拉开帷幕,国乒众将即将向各项目冠军发起冲击。美国大满贯是WTT本赛季第二站大满贯赛事,也是北美地区首次举办,冠军积分高达2000分,总奖金150万美元 ,吸引了众多高手。本站赛事分为两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