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泸西县的云南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眼前的景象清晰地展现了红河州凭借先进技术引领电解铝产业实现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园区核心项目云南宏合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93万吨低碳铝项目,其电解分厂车间(B系列)第一段厂房的98台电解槽已完成安装调试,正以澎湃电流驱动生产,一条全球领先的绿色铝生产线释放出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云南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
“这是全球首条规模化应用的600kA+电解铝生产线。”云南宏合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技术科科长蔺瑞涛指着运转中的设备介绍,“600kA+代表电解槽的电流强度。这条产线的技术目前是行业顶尖水平,它具备单条产能最大、能耗最低、排放最低、占地最少、投资最省的突出优势。”具体来看,该生产线吨铝交流电耗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00kWh以上,集气效率超99.8%,四级脱氟实现氟化物趋零排放,粉尘低于5mg/m³,二氧化硫低于10mg/m³。
绿色能源的深度应用是项目的另一大亮点。红河丰富的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在此聚合,为生产注入“绿色动力”——每吨电解铝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1.8吨,较传统火电生产下降86.15%。按85%的清洁能源使用率计算,项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1836万吨,相当于减少约400万辆汽车一年的排放量。“绿电加持让我们的产品在欧盟等高端市场更具竞争力。”蔺瑞涛说。
资源循环利用让绿色链条更完整。相较于电解铝生产,再生铝的能耗和碳排放分别下降97.02%、98.46%。下游的5万吨铝灰综合利用项目,还通过“铝酸钙粉生产方法”专利技术将铝灰转化为净水剂,实现“变废为宝”。

生产车间
智能化则为绿色生产按下“加速键”。产业园融合5G、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构建起“绿色能源+智能制造”的深度协同体系。在生产车间,电解生产控制系统通过智能控制器实时监控每台电解槽,生产数据即时汇总至主控室,实现全流程可视化管理。“我们引入AI模型优化生产,它能分析工况、自动调整参数,还能基于历史数据持续优化策略,减少人为操作差异。”云南宏合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动力分厂计控车间主任邱玉山介绍,这种AI智能调控可以实现“一槽一策”的精细化管理,不仅提升了生产稳定性和效率,更进一步降低了能耗与排放。
近年来,在“双碳”战略引领下,红河州作为全省“2+4”铝产业布局中的重点发展地区,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深厚的产业基础和优越的区位优势,抢抓“北铝南移”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自完成签约以来,云南宏合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充分发挥“榕树效应”和绿色铝“链主”企业的产业带动作用,为红河打造绿色铝产业发展新高地持续贡献力量。目前,下游配套的宜博科技(云南)有限公司新能源锂电超大电流传输设备及储能配件项目、云南创联合金公司年产150万吨新型铝镁合金材料项目等精深加工项目正陆续落地、开工建设。红河州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不断推进电解铝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美好图景已经绘就。
“我们会持之以恒加强技术创新研发,通过产学研协同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竞争力,让‘绿色铝’产业链既长又强。”邱玉山表示,未来企业将充分发挥“链主”作用,吸引更多高端铝加工企业落地红河,完善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为红河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双碳”目标贡献绿色铝力量。
来源:云南红河发布
编辑:肖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