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发布!甘肃临洮寺洼遗址入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10:35:00    

近日,国家文物局发布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甘肃临洮寺洼遗址入选。具体评选结果如下:

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

浙江仙居下汤遗址

甘肃临洮寺洼遗址

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

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

陕西宝鸡周原遗址

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

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

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

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

一起来了解临洮县寺洼遗址——

△临洮县寺洼遗址全貌


位于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寺洼山村的寺洼遗址是一个从新石器时期延续到青铜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址。遗址的面积约210万平方米。自1924年首次被安特生发现以来,寺洼遗址经历了多次考古发掘,特别是从2018年至202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在该遗址开展了7次发掘,揭露面积近4000平方米,发现了马家窑文化大型聚落和寺洼文化大型墓地,取得了丰硕的考古成果。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起源与发展是考古学和历史研究的核心议题。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聚落作为重要的考古发现,为我们了解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独特而关键的视角。它承载着数千年前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社会结构等多方面的信息,是解开中华文明起源之谜的一把重要钥匙。

△寺洼遗址内出土的半山类型陶器

马家窑文化聚落的发现具有重大意义。这里首次发现史前时期三重近方形布局大型“围壕(沟)”,同时“围壕”内侧发现多处手工业生产生活区,另有疑似“道路”和大面积“人工堆土”的线索。此外,该遗址首次发现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大型聚落,首次确认马家窑文化高等级、中心性聚落。该聚落呈现出独特的布局,以“围壕”为显著特征,三重近方形“围壕”平行分布且直角转弯,形制布局极为规整。口部宽9米—11米,中外两圈深3米—4米,内圈深1.3米—2.5米。这种大规模的围壕建造,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绝非易事。

△寺洼遗址“围壕”内侧西北角发掘区

以“围壕”为界,在“围壕”内侧,内圈“围沟”内发现了陶窑、灰坑、房址、柱洞等诸多遗迹和大量遗物。附近区域也发掘出多处呈片状分布的遗迹群,有大量房址、窖穴、陶窑等遗迹,部分房址应属手工业作坊。结合同时期储泥坑、制陶工具、陶窑和烧制废品的发现,可以确定马家窑类型时期,内圈“围沟”及其内侧区域存在多处制陶区,且布局新颖,在马家窑文化中属首次发现。鉴于制陶规模较大、生产水平高超、延续时间较长,陶窑的集中发现,更是表明这里可能是区域性的制陶中心。马家窑文化的制陶业达到了史前巅峰,其彩陶艺术更是闻名遐迩。精美的彩陶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此外,内圈“围沟”内侧还发现了同时期的石器加工场所,出土成套的石钻、石环半成品和废料。上述均凸显手工业生产在马家窑社会中的独特地位。

“围壕”外侧则有疑似“道路”、大面积“人工堆土”等遗迹。“人工堆土”局部似有夯打痕迹,与疑似“道路”均靠近“围壕”通道处。这在马家窑文化中也属首次发现,体现出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大型聚落的精心规划、丰富内涵和所达到的文明化程度。

△寺洼遗址出土的陶器

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大型聚落中半山类型聚落的发现,具有独特的价值。半山类型遗存此前的考古发现主要是墓地,仅在青岗岔遗址发现过几座房址、陶窑和窖穴。本次在“围壕”内侧,发掘出一批半山类型房址、灰坑、窖穴、陶窑和墓葬,与这一时期尚存的“围壕”共同组成了半山类型聚落的重要内容,填补了半山类型聚落发现的空白。半山类型房址内葬人的现象也属首次发现。半山类型大型聚落的发现,还对探讨东西方早期文化交流,尤其是一些重要生业技术如冶金,以及绵羊、黄牛、麦类作物的传入和早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大型聚落展现了5000年前黄土高原西部大型聚落的整体面貌和丰富内涵,彰显了西北地区早期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填补了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黄河上游核心腹地关键时期的空白,极大丰富了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内容及模式,实证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来源:新华社、新甘肃、《文博中国·甘肃临洮寺洼遗址》

相关文章

  • 人文学科何以式微?黄峪、茹国烈、陈秋实共话《文化的故事》 人工智能崛起,AI翻译能完全取代人类吗?文科式微,人文学科还有未来吗?人们常常说起“文化”二字,但文化究竟是什么,又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7月25日晚上,由译林出版社主办的《文化的故事:从岩画艺术到韩国流行音乐》(下文简称《文化的故事》)新书分享会在广州方所书店顺利举行。译者、跨文化研究学者
  • 20首“村歌”唱出美好生活,“成渝地·巴蜀情”原创歌曲展演落幕 7月25日,“成渝地·巴蜀情”——“四季村歌”“成渝德眉资”原创歌曲展演在成都开心麻花环球汇剧场落幕。展演现场展演中,来自五城的原创“村歌”轮番唱起——成都《春风铺开羌寨幸福路》的电子羌笛,是古村落与数字时代的温暖握手;重庆《和美乡村摆不够》唱出了山乡从“脱贫摘帽”到“共富增收”的生活宣言;德阳《情
  • 三沙:古迹里的南海丝路文明印记 央视网消息:南海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千百年与世界交往的海洋文明史。从“更路簿”的泛黄字迹到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看似普通的礁盘下,到处遗存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文明印记。截至目前,三沙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遗存点103处,涵盖唐宋、明清及近现代等各个时期,记者来到位于三沙赵述岛上的珊瑚石屋,透过古人的
  • 时隔5年,印度恢复向中国公民发放旅游签证 据印度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发布,自2025年7月24日起,中国公民可申请旅游签证到访印度。这是自2020年暂停后,印度时隔5年首次恢复向中国公民签发旅游签证。此前印度对中国公民赴印商务签证也有所限制,近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放松。来源:印度驻华大使馆
  • 每日甘肃 | 中国再添1处世界遗产! 北京时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我国申报的“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分布范围近40平方公里为西夏留存至今规模最大考古遗址“西夏陵”是中国西北地区11至13世纪由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王朝(1038—1227年)的陵
  • 苏帮菜博物馆西中市馆正式开馆 时令本味,清淡雅致。今天(7月11日),苏州市苏帮菜餐饮文化博物馆西中市馆正式开馆,为广大市民游客带来一场舌尖上的雅韵江南体验。该场馆位于西中市136号,坐落于宝源桥南逸,第一横河(中市河)北岸,紧挨雷允上。场馆以“品味江南·苏州人的一天”为主题打造,是苏帮菜博物馆在姑苏区开设的第一家集基本陈列、主
  • 内蒙古:七项重点工作推进北疆文化进校园   北疆新闻消息 7月10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导意见》和《全区教育系统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工作方案》两份文件。两份文件都是聚焦“文化”主题,围绕落实文件内容,近期将开展七项重点工
  • 1935.3克样品,首次揭示!月球样品又有新发现!嫦娥六号揭示月背演化密码 7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系列研究成果,四项重磅研究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这些成果分别揭示了月背岩浆活动、月球古磁场、月幔水含量、月幔演化特征,首次让人们得以了解月球背面的演化历史,为破解月球“二分性”之谜提供了关键证据,更刷新了人类对太阳系天体演化的认知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