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因石施艺见匠心(为梦想奔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07:49:00    

晶莹剔透的萝卜缨、“带着泥”的弯曲根须,一块玉石废料,在擅长“因石施艺”的玉雕工匠孙佳兴手里,化身一件青翠欲滴、惟妙惟肖的玉萝卜摆件(上图,受访者供图)。

今年42岁的孙佳兴,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19岁开始学习玉雕技艺。平日里,孙佳兴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抱着几十公斤重的原石处理表皮,即“扒料”。

“比起雕琢品相好的璞玉,把一块有‘疑难杂症’的废料、边角料雕出花样,对我来说更具吸引力和成就感。”孙佳兴说。在玉石雕刻领域,对玉料瑕疵的处理是一个重要环节。玉料的质量往往参差不齐,其中许多玉料都有脏、绺等问题。

“剜脏”是一项传统技艺,孙佳兴认为,这不仅是简单地“剜掉”瑕疵,也需要学会巧妙地隐藏、规避瑕疵,甚至利用这些瑕疵,将其转化为玉雕作品中的一部分,为作品增添更多的艺术魅力。

与“剜脏”相比,“遮绺”更具创造性。“这种处理方式是将玉料上浅显的纹绺与题材、形象所需要的纹样、图案巧妙融合,使得这些瑕疵在作品中得到完美遮盖。”孙佳兴说,这样不仅能展现雕刻师的高超技艺,更是对玉料瑕疵的一种艺术化再现。

“比如这个玉萝卜,原石上的黑脏绺裂被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设计成为萝卜的根部。”孙佳兴的巧妙处理,让玉萝卜栩栩如生。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孙佳兴的代表作《乡情》《荷香雅韵》分别摘得“百花奖”和“天工奖”的金奖。

“《乡情》从选料到雕刻,花了3年时间,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对家乡的情怀,体现的是岫岩县黑土地上的生活情愫。”孙佳兴说,创作中,他充分考虑玉料的质地、纹理、颜色,让玉料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美感。同时,借助玉料的天然色调,使作品的题材、造型与玉料的色彩、气质相呼应,浑然一体。

为了传承传统玉雕技艺,2015年,孙佳兴投资兴建了佳兴玉雕造型艺术研发中心。多年来,中心走出了辽宁省级玉石雕刻大师5人、鞍山市工艺美术大师11人、鞍山市玉雕大师8人,还有2名岫岩县玉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17日 14 版)

相关文章

  • 《湖南湘江新区赋》征文收官!谁能角逐万元大奖?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18日讯(通讯员 吴秀丽 杨雯静)8月17日,备受关注的《湖南湘江新区赋》征稿活动圆满结束。本次活动由湖南日报社、湖南湘江新区宣传工作部主办,从5月20日至8月1日,各地作家、诗人及文学爱好者纷纷踊跃投稿,共收集征稿439篇。纵观400余篇投稿,这些作品围绕湘江新区的历史变
  • 金审学子远赴贵州:解码千年蜡染 蓝靛浸润青春   结束了《天然染色与当代艺术》课程的深度浸润,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的学子们并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学院优秀学子张钰、杨楚楚、梅雯钧、刘洋等人,在刘蒙与王雨竹老师的带领下,自主组建“ICH Studio植染传新设计实践小组”,远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将课堂所学扎根于“蜡染之乡”丹寨县的沃土,开展
  • 辽宁一地通报:9名在职教师被查! 9名在职教师被查!多人被降级处分责令退还违规补课所得2025年1月以来,鞍山市教育局加大对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查处力度,严查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行为。7月4日鞍山市教育局通报如下情况铁东区第二中学2名在职教师违规补课,铁东区华育外国语实验学校1名在职教师违规补课。2025年6月,铁东区第二中学
  • “学习强国”开展“红色旅游故事”征集展示活动启事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运用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挖掘红色旅游资源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时代价值,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联合湖北省委宣传部举办“学习强国”红色旅游故事征集展示活动。一、活动主题赓续红色血脉 强国复兴有我二、
  • 你书我说 寻访名著中的大美江苏㊹|一盏“江南”,千年风雅入茶香 千年茶韵,流淌在江苏的历史文脉与日常烟火中。公元760年,李白游栖霞寺时,与侄儿中孚禅师不期而遇,中孚禅师以玉泉山仙人掌茶相赠,李白以诗作答:“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这首《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 沉浸式文化盛宴!2025安徽省“四季村歌”特色展演点亮傩仙镇之夜 在傩仙古镇,一场传统与时尚交融、光影与自然辉映、古朴与摩登共舞的夜游画卷正徐徐铺开。6月20日,2025年安徽省“四季村歌”特色展演活动在池州市贵池区傩仙镇举办。本次展演以“唱村歌游安徽—我的家乡我的歌”为主题,通过“舞台+行进式”的演出形式,围绕“夜市K歌青春季”场景,将文艺演出、民俗表演、夜游演
  • 陶冶情操 点亮生活之美 6月14日,一场名为“融入现代生活 非遗正青春”的插花技艺培训在袁爱琴的工作室举行,10多名学员在天中插花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代传承人袁爱琴悉心讲解和指导下,系统学习掌握插花技艺,为未来就业创业增添一技之长。工作室里修剪花枝的轻响与低声交流的讨论,洋溢着浓厚的艺术氛围。记者 张 朝 摄
  • 云南这个村,用一把小锤敲出数十亿大产业 ‍‍‍‌‍‍‌刚走进村,此起彼伏的小锤敲打声便从村巷两旁的屋内传来。进屋一看,只见工匠们一个个低头拿着各种型号的小锤,在加工银壶、银手镯等银器,有的在打型,有的在錾刻……这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新华村的日常生活画面。新华村耗银近2.8吨建设的银牌坊。人民网记者 符皓摄家家有手艺,户户有工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