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金审学子远赴贵州:解码千年蜡染 蓝靛浸润青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1 11:12:00    

  结束了《天然染色与当代艺术》课程的深度浸润,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的学子们并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学院优秀学子张钰、杨楚楚、梅雯钧、刘洋等人,在刘蒙与王雨竹老师的带领下,自主组建“ICH Studio植染传新设计实践小组”,远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将课堂所学扎根于“蜡染之乡”丹寨县的沃土,开展了一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文化传承之旅。

  一、蜡染博物馆·构建认知坐标系

  实践团队的首站是蜡染博物馆,学子们在蓝白交织的千年历史长河中,逐步搭建起对贵州蜡染文化的认知框架。在博物馆内,学子们系统学习了贵州蜡染的地域流派、纹样谱系及其文化象征,深入探讨从祭祀图腾到生活美学的演变脉络。诸如“蝴蝶妈妈”“锦鸡纹””窝妥纹“等符号背后的族群记忆,成为他们后续田野调查的关键线索。

  二、排莫村溯源·追寻“东方第一染”的原生魅力

  排莫村,作为蜡染艺术代代相传的圣地,承载着无数匠心与故事。此次,金审学子们有幸亲眼见证蜡染技艺的传承人杨世秀老师精湛的技艺,通过深入的访谈,团队成员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项古老艺术在传承中的坚守与创新,它不仅是文化的记忆,更是时代的脉搏。

  三、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沉浸式体验与传承叩问

  实践小组的深度驻点选址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宁航蜡染馆。学子们与蜡染馆创始人宁曼丽女士进行了深入对话,探讨了坚守传统工艺的挑战与在产业化进程中的创新实践。学子们化身“学徒”,通过细致观察和亲身体验,了解画娘们如何以铜为笔、蜂蜡为墨,在素布上绘制承载苗族千年记忆的图腾。国际知名服装设计师成昊老师也从现代设计的视角,为学子们分析了传统蜡染工艺与当代生活融合的路径和潜力。

  “匠心致敬生活”,“一群人,一件事,一辈子”,这是宁曼丽女士和48位蜡染匠人共同书写的传奇故事。随着越来越多年轻力量的加入,宁航这个大家庭逐渐壮大,蜡染技艺也在不断地精进与创新。这段充满奋斗与热忱的历程,深深吸引了金审学子的心。那是一种对匠艺的执着追求,是一种不畏艰难、精益求精的信念。金审学子们立志将这份精神融入到自己的专业学习与未来的工作中,脚踏实地不断奋进,以实际行动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周边蜡染小工坊深掘·采集散落民间的纹样密码

  团队成员深入丹寨县十余家小型蜡染工坊,探索和记录了那些散落在村落与街巷中的民间纹样。这些不起眼的小工坊,虽然规模较小,却承载着苗族蜡染最纯粹的艺术基因,并在创新实验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五、新生力量:蜡染传承打破性别壁垒

  此次调研中,团队意外发现了多位年轻男性蜡染传承人,这一发现打破了苗族蜡染“女性专属”的传统刻板印象。宁航蜡染馆的杨乃金之子王海军、自幼习得蜡染技艺的00后蔡庆凯、致力于蜡染教育的杨成剑、刚刚大学毕业便回乡助母绘制蜡染的杨星星,以及跟随父亲学习精湛画工的杨晓锋,这些年轻一代的“蜡染郎”自幼浸润于蜡染文化环境,在完成高等教育后毅然投身祖辈传承的蜡染事业。这些年轻一代蜡染匠人的作品既清晰承袭了苗族蜡染经典纹样的精髓,又自然地融入了新时代的审美视角与创新表达,展现出非遗技艺焕发的勃勃生机。

  六、成果与总结

  基于扎实的田野调查与一手资料,实践小组对丹寨蜡染纹样的应用场景进行了系统总结,并结合所学专业知识,提出了传统蜡染现代转化的系列设计方案,旨在为这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符合现代生活需求与市场需求的新活力。

丹寨蜡染图案分类与特点


丹寨蜡染主要消费和应用领域


“ICH Studio植染传新设计实践小组”蜡染实践方案设计


  在未来,“ICH Studio植染传新设计实践小组”将继续深入探索蜡染技艺,致力于推动非遗的可持续发展与传承,为这项文化瑰宝在新时代创造更加广阔的前景。

  本文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2024年度工艺美术科研课题“面向消费者需求的传统工艺创新设计研究—以贵州蜡染为例” 阶段性成果(CNACS2024-II-01)。(供稿: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刘蒙)

来源: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相关文章

  • 翰墨书凝香·丹青赋意 “艺海画缘——谢维健、何白沙、黄炳壮书画作品展”在崂山美术馆开展 大众网记者 王钦峰 青岛报道8月7日,由青岛市崂山区文化和旅游局、江门市新会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江门市新会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袂主办,青岛市崂山区文化馆、江门市新会区美术馆携手承办的艺海画缘——谢维健、何白沙、黄炳壮新会三友崂山纪游书画作品特展,在崂山美术馆隆重开幕。随后,笔会交流也在美术馆中如期
  • 金审学子远赴贵州:解码千年蜡染 蓝靛浸润青春   结束了《天然染色与当代艺术》课程的深度浸润,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的学子们并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学院优秀学子张钰、杨楚楚、梅雯钧、刘洋等人,在刘蒙与王雨竹老师的带领下,自主组建“ICH Studio植染传新设计实践小组”,远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将课堂所学扎根于“蜡染之乡”丹寨县的沃土,开展
  • 人文学科何以式微?黄峪、茹国烈、陈秋实共话《文化的故事》 人工智能崛起,AI翻译能完全取代人类吗?文科式微,人文学科还有未来吗?人们常常说起“文化”二字,但文化究竟是什么,又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7月25日晚上,由译林出版社主办的《文化的故事:从岩画艺术到韩国流行音乐》(下文简称《文化的故事》)新书分享会在广州方所书店顺利举行。译者、跨文化研究学者
  • 20首“村歌”唱出美好生活,“成渝地·巴蜀情”原创歌曲展演落幕 7月25日,“成渝地·巴蜀情”——“四季村歌”“成渝德眉资”原创歌曲展演在成都开心麻花环球汇剧场落幕。展演现场展演中,来自五城的原创“村歌”轮番唱起——成都《春风铺开羌寨幸福路》的电子羌笛,是古村落与数字时代的温暖握手;重庆《和美乡村摆不够》唱出了山乡从“脱贫摘帽”到“共富增收”的生活宣言;德阳《情
  • 超市大盗跨省流窜5城疯狂零元购,偷了9家商超!逃跑途中被抓获 【来源:红星新闻】今年7月初,一名湖南籍男子进入贵州,4天内流窜5座城市偷了9家商超,涉案金额达到两万多元。案发后,贵阳警方高度重视,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并在铜仁警方的协助下,将这名跨省“零元购”的小偷抓捕归案。经审讯,犯罪嫌疑人郭某平时喜欢看境外的新闻,7月初,头脑发热的郭某决定效仿国外的犯罪分
  • 苏帮菜博物馆西中市馆正式开馆 时令本味,清淡雅致。今天(7月11日),苏州市苏帮菜餐饮文化博物馆西中市馆正式开馆,为广大市民游客带来一场舌尖上的雅韵江南体验。该场馆位于西中市136号,坐落于宝源桥南逸,第一横河(中市河)北岸,紧挨雷允上。场馆以“品味江南·苏州人的一天”为主题打造,是苏帮菜博物馆在姑苏区开设的第一家集基本陈列、主
  • “贵阳人”大卫:我带老外逛贵州丨在线等,贵州美景美食你有啥推荐的?求安利! 高鼻深目,蓝色眼睛,满脸络腮胡却说着一口地道的贵州话问你“克哪点、吃哪样”?(意思:去哪里,吃什么?)他,就是有着英国脸,贵州心的英国小伙大卫。1995年,大卫就跟随研究民族文化的父母第一次来到贵州。一转眼,2023年,大卫已经在贵州定居、工作,成为贵州大学的一名体育老师,贵州也早已成为大卫的第二故
  • 内蒙古:七项重点工作推进北疆文化进校园   北疆新闻消息 7月10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导意见》和《全区教育系统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工作方案》两份文件。两份文件都是聚焦“文化”主题,围绕落实文件内容,近期将开展七项重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