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邻里互动服务超市。

海滨社区工作人员与老人聊天谈心。

便民工具站。
在深圳市宝安区,居民小区作为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正悄然发生变化。宝安区委社会工作部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将搞好开门教育要求融入小区治理,通过平台聚“邻”、服务暖“邻”、AI助“邻”,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现代活力小区建设的新路径,让居民从社区治理的“旁观者”变身“主角”,切实提升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如今,小区治理成效初显,暖心服务触手可及,群众福祉持续增强。
平台聚“邻”集民力: 搭建居民共治连心桥
“这儿就像个‘百宝箱’,想用啥工具都有。”在新安街道海滨社区假日名居小区的邻里互助服务超市,居民刘阿姨一边从便民工具站借出电钻,一边感慨道。超市虽面积不大,却功能齐全,换享集市、便民工具站、共享互助、三防应急四个功能区一应俱全。居民们主动捐赠闲置物品,让资源循环利用,使这里成为小区的“共享驿站”。
为实现小区“新治”,宝安区委社会工作部深知需集民智、聚民力、惠民生。航城街道满京华云晓小区在架空层打造了游泳池、邻里议事厅、健身房等共享空间,成为居民休闲议事的好去处。这些共享空间的建设,正是“居民事、居民议、居民定”的生动实践。
宝安区委社会工作部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宝安区以社区党委为核心,通过线上征集、线下走访、党群联席会、居民议事会等渠道,收集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居民小组、物业公司以及居民对小区治理的“金点子”,并将其转化成为民服务的“金果子”,打造了一批“居民愿来、居民常来、居民再来”的共享场景。这些服务阵地不仅满足居民日常所需,还增强了小区凝聚力。
服务惠“邻”暖民心: 写好开门教育“民情”篇章
“太感谢了!这免费理发活动解决了大问题。”海滨社区居民张国军的父亲因腿脚不便,理发成了难题,社区的免费上门剪发服务让他赞不绝口。宝安区委社会工作部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满足居民实际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指导社区党委通过上门走访和座谈调研,精准摸排居民需求,并联合多方力量共同“把脉开方”。
针对“一老一小”群体,宝安区构筑起“老有所养、小有所护”的服务矩阵。为60岁以上老人建档立卡,配备家庭医生;组织志愿者与特殊老人群体结对服务;为特殊儿童家庭提供帮扶,为青少年举办各类活动。同时,挖掘小区内的“能人”,为居民免费提供水电维修等服务,探索引进“服务合伙人”,提供低偿互助服务。
“只有充分了解居民的现实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规划布局,真正为老百姓带来幸福感。”宝安区委社会工作部主要负责同志说道。在搞好开门教育的指引下,宝安区聚焦居民需求,写好“民情”篇章,让服务既有温度,更贴民心。
AI助“邻”增福祉: 点亮智慧治理“创新灯”
今年2月,海滨社区的智慧社区信息管理系统发出警告,显示某小区一名老人在家中跌倒。社区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联合多方力量上门救助,所幸老人无大碍。
AI赋能,让小区从“治”理迈向“智”理。在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宝安区积极探索智慧化管理服务模式,在独居长者家中安装防跌倒毫米波雷达,接入智慧社区信息管理平台,打造“AI监测+问话核实+上门救助”模式,全力保障老年人居家安全。
在宝安,人工智能与社区工作深度融合。目前宝安区委社会工作部正利用AI优势,探索更多智慧化管理服务模式,为基层治理实现更多可能。如今,在宝安区129个社区中,“党建引领现代活力”小区达605个,“居民唱主角”的小区治理模式初见成效。
未来,宝安区将继续深化小区治理改革,聚焦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搞好开门教育”为指引,持续探索创新,为超大型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宝安智慧与力量。
记者 赵盼盼 通 讯员 梁玲 王鑫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