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金融支持区域科技创新持续升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5 06:38:00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引起市场对金融支持区域科技创新的关注。当前,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经济圈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金融作为深度赋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服务区域经济科技创新过程中还面临哪些难点?如何激发科技强国建设的持久驱动力?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业内人士。

释放政策“组合红利”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是支撑我国经济创新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承载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区域协调的重要使命。金融支持这些重点区域发展,不仅关乎局部经济提升,更对全国经济格局重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以及国家竞争力增强意义深远。

金融管理部门围绕金融支持区域科技创新,不断搭建科技金融体制机制的“四梁八柱”,加快金融与科技双向奔赴。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重点地区科技金融服务的通知》,指导和推动北京、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科技要素密集地区做好科技金融服务,完善区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此外,科技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推出科技金融政策举措,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金融服务,其中部署了推动区域科技金融创新实践。

金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支持了科技产业转移有序推进。以金融服务长三角创新与开放为例,通过构建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强大的创新能力,使其成为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前沿阵地,并在金融开放等方面形成诸多可复制的经验,带动全国开放水平提升。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表示,长三角地区科创金融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些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模式和案例就诞生于此,这是长三角地区积极发挥机制引领,推进科创金融升级进阶的结果。《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兴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就长三角地区科创金融发展进行了整体化的布局,明确不同城市在科创金融发展中的定位,推动金融、科技和产业良性循环与互动。

此外,金融服务大湾区建设加快了粤港澳三地的融合。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曾圣钧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布局中,各试验区的政策制度创新作用显著。以南沙自贸区为例,其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与政策红利,成为湾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并通过高效的机制引领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动力,探索出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路。

“总的来看,四大城市群具有良好的研发创新基础优势,产业链高端化趋势明显,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创新策源地。近年来,城市群主要城市在金融组合政策的推动下,研发强度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进一步推动城市群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晨表示,各大经济圈通过提供金融支持,加快构建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在城市群内合理流动和集聚,助力城市群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

握指成拳,形成金融合力。近年来,组合政策围绕加强财政政策的引导支持、推进央地联动、打造科技金融开放创新生态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举措,特别是加快推进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这三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开展科技金融政策先行先试,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

加大信贷总量供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这为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指明方向,而信贷作为科技型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更应加大信贷总量供给,推动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

在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下,科技贷款投放逐步提高。截至今年3月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已超过3.3万亿元,同比增长24%,连续3年增速超过20%;全国“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已经超过6.3万亿元,同比增长15.1%。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表示,人民银行已经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的规模由5000亿元提升到8000亿元,同时下调再贷款利率,由1.75%下调到1.5%,其目的是引导金融机构为企业研发创新和设备更新提供更大力度、更加精准的贷款支持。

金融产品在科技创新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各大经济圈作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前沿阵地,正通过金融产品创新为科技产业注入活力。

为推动成渝地区科技创新,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全力推广科技创新再贷款,首批参与天府科创贷、科创通等政策类贷款项目,通过“一优一补”双向降费惠企政策,在帮助科技型企业享受优惠利率的同时获得贷款贴息。从数据看,截至目前科技贷款突破460亿元,科技贷款客户超6000户。建设银行副行长纪志宏表示,做好科技金融是建设银行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行动,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主动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莫秀根表示,从各大经济圈科技金融发展来看,经济圈的科技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科技金融产品创新正与普惠金融、数字金融深度融合。未来,为当好科创企业的“长跑搭档”,银行应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探索金融科技的赋能形式和应用场景搭建,提供针对性服务,更好匹配科技型企业不同阶段融资需求。

数字化提供新机遇

在区域科技金融发展进程中,科技型企业信息不对称、风险评估困难、服务效率低下等痛点堵点亟待解决。数字化技术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为突破这些困境带来了新的机遇,成为推动区域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利器。

“科技型企业大多具有轻资产、高研发投入、盈利周期长等特点,缺乏传统抵押物,且未来发展不确定性较大,限制了金融资源对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曾圣钧表示,传统的风险评估主要依赖企业的财务报表和抵押物,难以准确衡量科技型企业的高成长性和潜在风险。金融机构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综合评估企业经营,满足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

近年来,多地银行立足区域产业特点,依托数字化途径,多维度支持科技金融发展。浙江嘉兴市位于长三角城市群,是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不仅集聚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还有一大批科研院所,孵化了众多高科技创新企业。为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质效,多家银行从组织架构、人才配置等方面探索科技金融服务模式。业内人士认为,鉴于科技型企业具有技术壁垒高、市场风险高等特点,银行以知识产权为核心开展企业大数据分析,着重加强贷前审查环节,重点关注企业盈利模式等情况,通过授信模式创新破解企业融资难。

数字化对推动成渝地区科技创新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刘晨表示,不同行业间在数据管理分析、系统兼容等方面缺乏协调和一致性,导致数据要素难以在金融和支持行业间流动与共享。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印发《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提出,建立覆盖西部地区的科创企业信息共享平台。在此基础上,通过推动成渝两地信用信息共享、市场监管协同等逐步完善,能够为成渝金融机构结合各行业数据要素充分提升服务效率,满足科技创新多样化需求。

我国各大经济圈的科技型企业数量众多且类型多样,随着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为科技型企业压降融资风险提供了有利因素。“金融机构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构建智能风险评估模型。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情况实时调整风险评估结果,实现对风险的动态监测与预警,帮助金融机构提前制定风险应对策略,降低信贷风险,提高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型企业的积极性和安全性。”曾圣钧说。(经济日报记者 王宝会)

相关文章

  • 高新区新增1200余名稀土产业工人服务“两个稀土基地”建设 自“两个稀土基地”建设以来,稀土高新区稀土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卧龙电驱、金龙稀土等行业头部企业相继落户投产,金力永磁、英思特等新投资项目快马加鞭推进,带动区域稀土产业劳动用工需求持续攀升。2024年至今,稀土高新区已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523人,其中稀土永磁行业新增就业超1200人,为“两个稀土基地”建
  • 爱普生中国新任总裁上任 合作创新成为中国市场主旋律 “一起加油!”当被问及学会的第一句中文时,爱普生中国新任总裁石桥响介脱口而出。这句朴素的鼓励,恰是这家品牌成立50周年的日企发力中国市场的注脚。石桥响介,这位与中国结缘二十余年的日本高管,在近期举办的媒体沟通会上,首次以爱普生中国新任总裁的身份亮相,这也是他第二次来中国赴任。从入职精工爱普生的初出茅
  • 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提升至53.3%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7月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知识产权运用取得新成效,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从2020年的44.9%提升至2024年的53.3%;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从2020年的3194.4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3987.1亿元,年均
  • 阳泉市局深入医美机构开展帮扶指导和法治科普 【来源:山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_基层动态】为规范医疗美容、生活美容等行业市场经营秩序,提升行业合规经营意识,近日,阳泉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药物警戒中心深入医美机构、美容美发机构等单位,开展“帮扶指导+法律科普”行动。以科普宣传、引导规范为出发点,规范行业经营行为、优化营商环境,切实保障消费者健康权益。精
  • 成都以“软实力”构建产业硬支撑 西部智谷是“中国软件名城”基地园区。开栏语国家赋予成都“三中心一基地”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聚焦“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目标,成都以“立园满园”行动为抓手,建设特色化专业化产业园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园区里的优秀企业,宛如一个个“显眼包”,它们或拥有硬核技术,或
  • 茅台集团:抢抓政策机遇 不断推动国际市场做优做大 人民财讯7月12日电,7月11日,茅台集团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会议指出,要持续深入推进依法治企,完善高质量考核机制,坚守“质量是生命之魂”,牢牢把握“服务”核心,创新营销模式,抢抓政策机遇,不断推动国际市场做优做大。
  • 新增万余车位让电动自行车“有地停”!“边角料”空间变便民停车区 让电动自行车“有地停”,看似是解决停车位的小问题,实则是关乎民生便利、城市治理效能的大文章。7月10日,记者获悉,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通过“挖潜+靓化”的方式,近期已组织完成东风路-黄埔大道、环市路-天河路-中山大道西等市管八条城市道路的非机动车停放区划线工作,挖潜新增非机动车停放空间超万个。记者实地
  • 培育更多海洋科技领军企业 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培育发展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使命明确、原始创新能力强,承担着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带动产业链技术升级的使命和责任。海洋科技领军企业作为海洋创新体系的关键主体,在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目标、推动海洋产业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