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增万余车位让电动自行车“有地停”!“边角料”空间变便民停车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0 14:27:00    

让电动自行车“有地停”,看似是解决停车位的小问题,实则是关乎民生便利、城市治理效能的大文章。7月10日,记者获悉,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通过“挖潜+靓化”的方式,近期已组织完成东风路-黄埔大道、环市路-天河路-中山大道西等市管八条城市道路的非机动车停放区划线工作,挖潜新增非机动车停放空间超万个。记者实地走访发现,环市东路部分路段、小北地铁站等昔日拥堵点,如今车辆整齐入框。市民直呼“方便实用”,地铁工作人员更坦言“管理压力大减”。

小北地铁A出口

挖掘主干道富余空间,加密增设停车区域

在环市路等主干道,记者发现,人行道上原本稀疏的停车框变得密集起来,这是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采取的“见缝插针”式加密措施。通过充分利用设施带、人行道富余空间等,新划设了大量非机动车停放区,如在环市东路的动物园南门对面路段、中山大道西的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路段人行道上的富余空间,新增施划了可供约100辆电动自行车停放的停车区。骑行市民表示,这种做法既提高了人行道的使用效率,也方便了周边市民停车,是一件好事,希望推广。

盘活近千处桥下边角料空间,引导规范有序停车

值得一提的是,路上一些曾被忽视的“犄角旮旯”经充分挖潜后,也焕发了新生。据介绍,市内已有近千处人行天桥下方、高架桥荫蔽处等“边角料”空间摇身变为非机动车规范停车区。记者在彩虹桥地铁站过街天桥底、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天河院区)高架桥底看到不少新增划设的停车位。“如果按照每辆0.6米停车宽度测算,可供超200辆电动自行车停放。”施工队负责人介绍道,“这种地方柱子多、空间不规则,我们反复调整划线方案,确保既增加车位的同时又保障安全通道,市民也不用把车乱停到人行道上。”边角地块的有效盘活,不仅解决了部分区域电动自行车“停车难”问题,也大大减少了车辆侵占盲道、消防通道的现象。

小北地铁A出口

翻新80个地铁停放区标识,疏通站点进出通道

地铁站点周边是非机动车乱停放治理的重点区域。记者向市交通运输部门了解到,本次开展八条城市道路的划线挖潜工作,同步对沿线约80个地铁出入口的停放区标志标线进行了翻新,使得沿线地铁口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容貌焕然一新。记者在小北、区庄等地铁站看到,经过科学规划和精细划线,停车区域划分明确,空间利用效率有效提升。小北地铁站工作人员表示:“以前早晚高峰,电动自行车经常随便摆放,出入口人行道经常被堵得水泄不通,乘客进出非常不方便。现在有显眼的停车区域,市民停车规范多了,通道也畅通了,我们的管理压力小了很多,乘客抱怨也明显减少。”

创新设计施划停车区域,最大限度利用路面资源

因地制宜的创新划线方式是释放空间潜力的关键钥匙。除了传统的直列式外,记者在不少地方还看到弧线、斜向设置等多种布局模式。施工负责人现场介绍说:“在人行道、建筑退界空间相对宽裕的地方,采用双排紧凑式设计;在一些较窄的带状区域,则采用斜线式设计;而在一些人行天桥底、桥墩区域,则采用圆弧线设计,最大化利用有限的路面资源。”这些因地制宜的“小创新”,汇聚成停放空间“大增量”的明显成效。

市交通运输部门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率先在市本级负责管理养护的八条城市道路组织开展非机动车停放区新增挖潜工作,下一步,市区两级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联动,结合城市空间特点,因地制宜规划和设计各类非机动车停放区域,推动打造更多便民利民的非机动车停放空间,进一步缓解非机动车停放难题。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丁雄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骆昌威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丁雄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

相关文章

  • 两个落马“蔡光辉”竟是亲兄弟,一个正厅一个副处,父亲称长子曾改名 2025年7月25日,贵州省黔南州纪委监委发布消息称,黔南州贵定县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蔡光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黔南州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巧的是,半年前的2025年1月10日,贵州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显示,也有名为蔡光辉的厅官落马。通报称,“贵州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
  • 1分钟1块钱?游客身体不适坐躺椅被催收费,景区回应 8月20日,三亚西岛海洋文化旅游区就“三亚游客身体不适坐海边躺椅被催收费,1分钟1块钱”一事发布情况说明。近日,有媒体报道景区“躺椅收费”问题引发社会关注。经核查,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一、调查情况经查,媒体报道的“收费躺椅”系收费服务区,相比景区其他免费休息区(下图所示),设有专属沙滩椅、遮阳伞、
  • 羡慕新天地的上班族 7012M路升级成为5分钟接驳巴士 【来源:都市快报】昨天,杭州公交7012M路升级成为“5分钟接驳巴士”。升级后的7012M路高峰(早上8点-9点10分和傍晚5点25分-6点35分)发车间隔大幅缩短,从原来的15分钟一班,升级优化至5-7分钟发一班车。一大早,我们来到7012M路首末站,实探体验了一番这条升级后的公交线路,并感叹道:
  • 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发现竹类新种——高黎贡山梨籐竹 8月19日,开屏新闻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科研人员在位于高黎贡山区域的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及邻近的缅甸北部地区,发现并正式描述命名了一个竹类植物新种——高黎贡山梨籐竹。高黎贡山地处中缅边境,地形复杂、海拔落差巨大,是连接中国西南山地与印缅地区两大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的关键区域,其独特
  • 登“长沙之眼” 览山水洲城 登“长沙之眼” 览山水洲城360度瞰全城+沉浸光影体验,岳麓山电视塔“焕新”归来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尹玮岳麓山顶的长沙广播电视发射塔,即市民俗称的岳麓山电视塔,曾给无数市民留下了美好回忆。8月17日,改造后的岳麓山电视塔以“长沙之眼”观景平台的新身份亮相,开启试运营。登麓山之巅,览星城千年。“长沙之
  • 上海“夜店王”的厮杀,比你想的更精彩 今年夏天,申城的夜晚被彻底点燃,一座座“夜间经济人气地标”、一个个“夜生活好去处”纷纷延长营业时间,开启丰富多彩的夜间消费模式:这厢,浦东陆家嘴富都滨江—正大、新天地—太平湖等地,深夜24时仍气氛拉满;那边,静安大悦城“夜食天台”、普陀“环球不夜港”等处,凌晨2时不眠夜继续……一场提升申城“夜浓度”
  • 大熊猫“新月”“竹韵”度过在苏州的最后一个生日 今天,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大熊猫“新月”“竹韵”举办生日欢送会。苏报融媒记者 凌欣炜 实习生 林琳/摄制“好可爱!”“快看,竹韵抬头了!”今天(8月14日),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大熊猫科普馆内,细碎的惊叹声混着快门声此起彼伏。游客们举着手机、相机,镜头齐刷刷对准展厅里的主角——22岁的大熊猫“新月
  • 降雨 “套餐” 来袭 潍坊市防办提醒您 受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影响,8月14日夜间至16日我市有明显降雨天气,伴有雷电、短时强降水和7~9级雷雨阵风。降水主要集中在15日下午至夜间,雨量分布不均,北部和西部地区20~40毫米局部60毫米以上,其他地区5~15毫米局部30毫米以上。最大小时降雨量30~60毫米。持续性降雨来袭,市防办提醒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