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8月30日,上海程十发美术馆第一展厅化身流动的舞蹈画廊。
作为第三届SIDCT当代青年舞蹈双年展的重要板块,“片段展示showcase”以游走式观演模式展开。本次活动由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策划主办,联合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程十发美术馆等机构共同呈现,来自英、法、美、德等14个国家的20位国际舞蹈节艺术总监齐聚现场,见证中国青年舞蹈力量的前沿探索。

展厅内,8部原创作品以“非剧场化”形式自由呈现。观众穿行于舞者之间,近距离感受肢体与空间的化学反应。这种突破镜框舞台的展演方式,呼应了双年展“让舞蹈融入城市公共空间”的核心理念。来自萨德勒之井剧院、巴黎城市剧院等国际顶尖机构的艺术总监们全程驻足,在动态肢体中捕捉创作潜力。

此次展演部分作品以中国文化基因为创作锚点,展现跨越时空的对话。青年编导许梦智从西安出土文物中提取灵感,将唐代“胡腾舞”的健劲奔放融入现代编舞语言。踏毡腾跃间,西域风情与丝路精神在钢筋森林中重生。另一作品中,编导陈姚遥借山东秧歌的肢体形态,模拟市井磨刀匠的劳作场景,金属摩擦声与人声采样交织,淬炼出东方女性的生命韧性。

青年艺术家对舞蹈本体的突破性尝试引发关注。廖婧琳的《裹覆之后》以铝箔为“鳞甲”,构建神话生物“蜈蜈蚣蚣”的运动轨迹。金属摩擦声与京韵唱段碰撞,在京杭运河的记忆场域中探讨有机体与科技的共生。钟秋怡则从羽毛球竞技提取动态逻辑,通过挥拍动作的张力延展与双人错位暂停,在理性结构中释放身体感性。

本届双年展七大板块覆盖主舞台展演、主旨论坛及工作坊等维度。片段展示作为创作者与国际机构的“直通桥梁”,其创新价值获英国舞蹈评论人现场肯定:“中国青年编导正用独特语法解构传统,这种创造力正是全球舞蹈界需要的鲜活血液。”

最近程十发美术馆的一号展厅正值丰子恺纪念展览的进行中,中国的当代年轻舞者的自由与灵动与美术大师对中国少年的关心与热爱恰如穿越时空的互文,在同一空间中形成可爱的并置。

原标题:《演界 | 新人新作展实力,当代青年舞蹈双年展片段展示亮相程十发美术馆》
栏目主编:张春海 文字编辑:蒋迪雯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董天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