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清明”,谷雨“润”心,春夏之交的四月仿若手中的流沙,不经意间便从指缝间溜走。春和景明,微风送暖,阳光下的人们都在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着、拼搏着。虽然向往成功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但幸运的是,我们从没有一个人孤身奋斗。心中的榜样、眼前的朋友,甚至身边的陌生人都会在我们遇到挫折时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为我们传递融融的暖意与力量。
温暖,可以是来自充盈的家国情怀
就在不久前的4月24日17点17分,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顺利将陈冬、陈中瑞、王杰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4月23日晚,航天员陈冬向恩师姚志强发来“报备”信息。 阚力 摄
飞船发射前夜,担任乘组指令长的河南籍航天员陈冬,向他中学六年的班主任姚志强发来暖心“报备”:恩师,三次出征向您汇报。随后姚志强在回复中说,祝贺祝贺,一切顺利,为祖国航天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继执行神舟十一号、神舟十四号载人航天任务后,陈冬将三度“出差”太空。职业生涯的这一大步,也成为恩师姚志强60岁这年最好的退休“礼物”。

4月23日晚,航天员陈冬的中学班主任向记者展示二人合拍的老照片。 阚力 摄
回想2016年10月17日,陈冬迎来人生第一次太空之旅。执行“首飞”任务的前一天,他专门给姚志强打了电话,“老师,我马上去太空了,除了家人我只给你打了电话”。
姚志强向记者感叹,从高考仅填第一志愿到飞行员、航天员,在他多年教学生涯中,敢想敢做的陈冬是他最值得骄傲的学生之一。难掩激动地说,“能为国家培养这样优秀的人才,也算为我40年的教育生涯画上圆满句号”。
一对师生,同样志存高远,同样心怀祖国。像他们一样愿为了国家强大而付出的,还有最近引人关注的一对复旦伉俪。
就在我国著名学府上海复旦大学即将迎来建校120周年之际,学校材料系高分子专业1985级校友李平与历史学系1986级校友廖梅夫妇决定为母校一次性捐赠10亿人民币,支持建设复旦大学学敏高等研究院。

复旦大学实验室一角
“我们希望为学校捐助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应该是比较困难的——在学术上有挑战性,需要花费很久时间,需要很多财力支持,但是会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我们把它当作我们的社会责任。”廖梅这样说。
去年11月,李平、廖梅夫妇回到母校,第一次从学校科研负责人那里听说了学校高起点建设研究院的构想。在与校领导多次深入交流讨论后,夫妇俩觉得研究院的设想完全与他们的想法吻合。双方一拍即合,夫妇俩决定捐资10亿元,支持建设复旦大学学敏高等研究院,助力学校基础研究和交叉研究。
“我们觉得中国已经到了这个阶段——可以在自然科学、基础科学领域,为全人类、全世界做一些贡献。”李平、廖梅夫妇对此充满期待。

复旦大学1989届材料科学系本科毕业合影
上世纪80年代,李平与廖梅在复旦相遇、相识、相知。他们在校园里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是学校校园文化的活跃分子,在学生会的工作中并肩合作,最终携手成为人生伴侣。虽离开复旦多年,但李平与廖梅始终心系母校发展。他们将复旦视为滋养心灵的精神家园,而反哺母校,也成了他们不懈的信念与实践。
温暖,可以是不求回报地想他人之所想
近日有网友发现,北京一家拌面馆存在“同餐不同价”的情况。难道又是一起“明暗菜单”事件?不,这是明明白白的暖心之举,与暗暗付出的有爱善行。
在这家店里,购买同样一份套餐,有人要付20元,有人却只付了15元。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前往店内调查,一进门就被墙上贴的一张海报吸引。经了解,原来是店主从店内的套餐中选出了4款,降低价格专门提供给外卖骑手。

“这家店是我一年多前开的。开店前,我也做过两年外卖骑手,所以我特别知道他们的辛苦。”店主是来自山东的93年小伙张景海。他深知,每天的饭点正是骑手们最忙的时候,他们很难按时按点吃上饭。
“自己淋过雨,也总想为他人撑把伞。”张景海微笑着说,如今开店当老板,便特意推出4款优惠套餐,让骑手们能吃上实惠又管饱的饭菜。

真相大白后,事情并没有结束。市场监管所的工作人员得知此事后,向周边商家发出倡议,得到了众多商家响应。“目前周边共有13户商家自行报送了针对外卖骑手的优惠套餐,包括餐饮、手机贴膜等众多品类,最低88折,最高五折。”工作人员说。
有人担心风雨兼程的外卖小哥有没有吃上一口热饭,还有人惦记自己公交车上的乘客有没有一段快乐温暖的旅程。
如果您在北京乘坐一辆52路公交车,就有可能听到乘务员顾晓东流利的双语播报,洪亮的男声像播音员播报一样字正腔圆,又不失亲切。

有人将他报站的视频发到网上,点击量很快10万+。“我坐过他的车,把一车人指挥得明明白白!”“为新时代李素丽点赞!”网友们热情评论道。
圆脸盘,架着一副眼镜,笑起来露出一对酒窝,今年49岁的顾晓东,已经在公交车厢里服务乘客29年了。
用英语报站,始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零基础的他从ABC开始学起,并通过了北京市服务行业的英语口语测试。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温度”,他还在车厢里说起了“相声”,一段“贯口”总能将乘客逗乐。

顾晓东的“绝活儿”还在不断增加。近些年,他学习了简单的手语,能够更好地服务聋哑乘客上下车、换乘其他线路。
“我经历5种公交车型的换代,不管如何变化,我都希望乘客能一直感受到车厢里的快乐和温暖。”顾晓东说。
温暖,更可以是紧要关头那挺身而出的英雄气概
都说自古英雄出少年。4月初发生的一幕就再次证明了“古人诚不欺我”。
4月4日傍晚,北京市朝阳区一家游泳馆内,一名5岁女童从漂浮垫上落水,因为正值晚饭时刻,泳池旁没有救生员,女童母亲张女士发现后立即跳入水中,但因水深且不会游泳,难以靠近孩子。

董钰琳(上)发现檬檬(下)落水后,立即向她游去。
情急之下,张女士只能声嘶力竭地呼喊。千钧一发之际,她看到泳池另一边一个小小的身影冲了出来,“她没有丝毫犹豫和畏惧,迅速游到我女儿身边,用尽全身力气将我家孩子托举起来,一次托举不行就两次,奋力向泳池边游去。”张女士回忆道。
另外一个泳池旁的游泳教练听到张女士的呼喊声后,迅速跑来跳入水中,将两名女孩都抱上了岸。
事后,张女士辗转了解到,救人的女孩叫董钰琳,是北京中学小学部三年级的一名学生,“我们联系上董钰琳父母,想给予酬金或礼物表达谢意,但都被婉拒了。”

“没有那么厉害啦。”读着张阿姨写给自己的感谢信,年仅8岁的董钰琳害羞地笑了,露出了还没长齐的门牙,她告诉记者,“我学自由泳一年多了,看到那个女孩拼命扑腾,水花很大,就知道情况危险,我也没顾上什么泳姿,往前一冲,一上一下地踩着水,就游到了她身边。”
事后,董钰琳的父母也对孩子的举动表示了赞许,但也郑重地提醒她,“勇敢是对的,但不能盲目地勇敢。”
说起勇敢,4月中旬一张新疆女辅警“灰头土脸”的照片在网络流传开来。这是一名来自新疆的“00后”女孩,她的名字叫布帕太姆·阿布杜喀迪尔,2023年5月参加工作,现任洛浦县公安局杭桂镇派出所辅警。
4月16日,新疆洛浦县,一名2岁女童坠入一口深达40米的废井。然而,井口狭窄,常规救援设备根本施展不开。

此时布帕太姆站了出来,身高1.55米、体重仅40公斤的她,决定下井救援!下到井底后,她迅速将孩子抱起,并把绳索绑在孩子身上,将其托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多分钟后,落井幼童被成功救出。
救出幼童后,布帕太姆满身泥土地出现在了井口。而网上被大家传播点赞最多的照片便是在这个时候拍摄下来的。

4月24日,洛浦县公安局举行优秀警务辅助人员晋升层级暨授衔仪式。报道显示,经局党委研究,决定对主动请缨下井救人的布帕太姆·阿布杜喀迪尔破格从七级晋升至五级,同时对其余优秀辅警进行授衔。此外,她也获得了洛浦县见义勇为模范的称号。
一如这名勇敢的女孩儿所说,“群众有危险的时候,每一位人民警察都会勇敢冲上去,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在今天的社会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把热心助人、见义勇为当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试想在这样的社会、这样的国家中,人们怎么可能不安居乐业、不为之同心守护。从今天起,希望我们不再担忧眼前的阴影,那是因为有人站在了我们的背后,选择为我们传递温暖的力量,与我们共同面对并战胜所有的困难。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客户端、北京日报客户端、新疆日报等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李拓,王海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