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华民族一家亲,最是人间烟火气 ——专访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5 11:19: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事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全过程,扎实推动各项工作向主线聚焦、向主线发力。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作为首府,乌鲁木齐更要“走在前、作表率”。围绕如何在各族人民察而不觉的烟火日常中,更好地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题,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专访了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梧。

   访谈嘉宾:张梧 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编委会成员,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成员,山东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尼山学者。  

   关键词 共同体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从治国理政的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共同体”的“共同性”是如何体现的?

   张梧:共同体强调的不是一个“同质体”,不是一刀切、不是千篇一律,它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允许共同体组成的单位具有自己的个性。在这个前提下,又能够形成一体。所以说,“共同体”不是只有“一体”而没有“多元”,而是在“多元”基础上形成的“一体”。“一体”就是共同性。它意味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有了这个共同性以后,就不简简单单是56个民族简单相加的总和了。

   中华民族共同体大于56个民族之和。那“大”在什么地方呢?“大”在了四个“与共”,即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是中华民族各民族间割不断的血脉融通、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文化上的相互联系、社会上的相互交融。比如经济方面,虽然区域不同,生产方式不同,经济结构不同,但彼此之间都能形成很好的互补。通过你来我往的交往,形成了超大规模的统一市场,这也是中国经济的底气,是中国经济的回旋空间所在。比如文化方面,我们构筑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有人说,中华文化是一桌菜,有主菜配菜之分。但我认为,中华文化就像是一道“佛跳墙”,各种食材都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小火慢炖中释放香味,逐渐融合,形成有机整体。因而说,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这些都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性。

   记者:您在讲课中谈到了中华文明具有非常多的突出的一些特征,比如包容性、多元性等。这些特性是怎样形成的呢?

   张梧:中华民族所处的区域幅员辽阔,这些特征是在历史发展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除了中国,还有其他一些多民族的共同体。但与之不同的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不是单纯靠武力征服、对外扩张实现的。比如古代的罗马、波斯等,还有以前的沙俄,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些国家的中心区域或者核心区域,其自身地理条件比较恶劣,生存资源比较匮乏,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必须要通过武力实行对外扩张。使得这些国家具有强烈的扩张性,同时也伴随了对其他民族的侵略。

   相较而言,中原地带不论是物产还是经济发展程度,抑或是社会发育程度,都较周边边疆更加丰富、先进、发达。农耕文明基本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就不需要对外进行武力扩张和征服。相反,倒是周边边疆不同民族争先恐后进入中原。这也决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机制是四周融入中心的向内聚合。就像一个大漩涡一样,不断地把周边少数民族聚合起来,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而不是由中心主动向外去征服。

   正是这一点,奠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明性。也因为这样的文明性,才形成了强大的包容性。各个民族都融入其中,自然就有了多元性。有了多元性,像新疆的绿洲沙漠、东北的渔猎区、内蒙古的草原区等之间,便形成了你来我往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走廊”。比如茶马古道等,把不同区域连成一体,形成了我们这个超大规模的统一性的国家。在多元性的基础上,每个民族都能在中华大地上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栖身之所,就有了认同,继而形成统一。所以我们的文明,就能够以国家的形态一直得以传承,体现出突出的连续性。

   关键词 民族

   记者:您在为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授课时,提到了一个被广泛点赞的网络视频。当一个新疆小男孩被问到“你是什么民族”时,他回答:“我是中华民族”。这个回答赢得了广大网友的一致好评。对此您怎么看?

   张梧:应当说,这个视频非常生动地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民族地区,特别是以新疆为代表的民族地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可以说是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经济、文化、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从“润物细无声”变成了“平地一声雷”,从一个少年的胸膛中喷涌而出,这就说明我们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真正做到了深入人心。还有包括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新疆的青少年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时非常熟练,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说明我们在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真正做到了有形有感有效。

   同时,需要阐释的是,“民族”一词本是西方舶来语。简单来说是指人们在历史发展过程当中所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共同体。但在某种程度上,它和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含义不同。西方一些反华势力,把狭隘历史经验冒充为普遍规律,把民族国家规定为“一族一国”,并把“一族一国”歪曲理解为“一个族群,一个国家”,为民族分裂势力制造舆论,试图肢解中华民族共同体。仔细分析会发现,“民族”概念其实有三个层次。最低是种族(race),只看肤色与血统等生理因素;然后中等是族群(ethnic group),比种族多了历史、宗教、语言等文化因素;最高是国家民族(nation),在以上两个层次多了主权和领土等政治因素。

   如果“民族”指定的就是前两种,那么,世界范围内就从来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一族一国”。如今全球有2000到5000个族群,也只有190多个民族国家。真搞这种“一族一国”,必将世界大乱。真正能与“民族国家”对应的“民族”,当然只能是国家民族。只有到了“国家民族”这个层次,才有资格谈“一族一国”,才能成为“民族国家”。正如法兰西民族对应于法国,在中国,能够建国的只能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

   关键词 铸牢

   记者:当下,随着互联网的深度普及,网络时代正在建构人类交往的新的虚拟社会空间。而这也必将影响到人们的行为、意识等。我们怎样才能把互联网变成“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张梧:确实,在互联网上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有悖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噪音和杂音。但我们要看到,这些噪音和杂音看上去似乎声量响、流量大,实际上却只是一小部分人。针对这些人,我们要做的就是一定要发动人民的力量。进入新媒体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人人皆可是“媒体”。随着新疆旅游越来越热,我们要鼓励人们拿起手机拍视频,真实记录所见所闻所感,让市民主动呈现自己真实的生活状态,让大家看到一个真实的新疆,就能够有效应对和对冲少数别有用心人刻意制造的杂音和噪音。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更多国外的博主来新疆走一走看一看,借助他们的镜头和视角,向世界展示真实的新疆。

   记者: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新兴领域迅速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社会工作正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您觉得“三新”领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抓手在哪里?

   张梧:实话说,针对这个领域我确实没有深入研究过。但我想,对于新兴领域来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这些群体更好地团结起来很重要。怎么团结?个人认为要用“事儿”。简单来说,就是要用事业去团结、去凝聚人心。什么样的事业能更好地凝聚人心呢?我想可以从新业态入手。从新业态中去发现能够促进各民族相互交融,并能碰撞出新产业、新模式的事业。这样就很容易因为共同的事业,共同的平台,共同的兴趣,使各民族走到一起。自然而然形成同工作、同打拼、同奋斗,共同创造成果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 文化

   记者:您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扎根生活,扎根实践。乌鲁木齐把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作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一个抓手,您如何看待文化传播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起的作用?

   张梧:应当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我觉得乌鲁木齐确实是干在了实处、走在了前列。我们讲,铸牢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各族人民都能够切实拥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各族人民能够深刻感受到,只有深入交往交流交融,只有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获得进一步的美好生活。我觉得乌鲁木齐这一点做得非常好,它实现了从靠差异性获得红利,向靠共同性获得红利的转变,我认为这对全国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同时,我们还需要吸引更多文化人走进新疆,来深度挖掘宝贵的文化资源。当年王洛宾在新疆,对新疆的文化宣传贡献就非常大。他使一大批新疆民歌变得家喻户晓、口耳相传,也让更多人通过民歌对新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网络短视频平台很多,可以便捷有效地将新疆原生态的文艺形式进行广泛传播。比如红遍网络的一首歌曲《苹果香》。虽然创作背景是在新疆伊犁地区,但却在这首歌里能够充分体现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歌里有段歌词“六星街里还传来巴扬琴声吗?阿力克桑德的面包房列巴出炉了吗?南苑卤香是舌尖上的故事啊,你让浪迹天涯的孩子啊,梦中回家吧”。你看,巴扬琴、列巴、卤肉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不正说明新疆就是各族群众共同栖息生活、深刻交往交流交融的家园吗?

   关键词 民族团结

   记者:这些年,通过促进民族团结、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您怎么看待这些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怎样才能做到“有形”而不散,“有感”而不浮,“有效”而不虚?

   张梧:变化往往通过日常生活的小事、琐事的细节最能说明问题。举个我个人的例子。我两次来到乌鲁木齐,感受非常深刻。和之前相比,明显感觉现在街头餐馆的融合菜越来越多了。这体现的其实就是“舌尖上的交往交流交融”。说明大家口味在慢慢趋同,心也就融在一起了。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但民族团结不是抽象的,它是具体的,是扎根在我们各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有形有感有效,我想,只有在人间烟火当中,它才是有形的,只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才是有感的,只有真正进入了各族人民的心灵深处,它才是有效的。所以我觉得这些看上去非常普通、非常日常的一些行为,实际上才是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基础工程。

   铸牢工作不能只是“高大上”,还需要“小而美”。这样大家才能真正感受到各民族间的团结。比如端午节,大家都吃粽子,这就是一体。但每个地区的粽子样式或者馅料、吃法等却各不相同,像新疆就有酸奶粽子,这就是多元。在这个多元中,大家都通过“过端午”的方式寄托对屈原这位爱国主义诗人的追思,体现的是共同的爱国主义情怀,这就是一体。非常具体也非常有意义。这些日常不觉的小事,能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是真正融入我们生活里的,是我们本身就蕴含的。(吴杨)

相关文章

  • 下班路上被音乐截胡,乌鲁木齐人昨晚不急着回家了!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文图/记者王丽娜 米热扎提·木塔力甫)傍晚的疆来城,人潮涌动。一场别开生面的街头音乐会,如璀璨明珠点亮城市夜空,为过往行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听觉盛宴,也点燃了城市别样的热情与活力。7月10日,作为洛宾艺术季小红书“live哪有来乌好·烟火生活季——乌鲁木齐处处是舞台”的联动活动,天
  • 内蒙古:七项重点工作推进北疆文化进校园   北疆新闻消息 7月10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导意见》和《全区教育系统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工作方案》两份文件。两份文件都是聚焦“文化”主题,围绕落实文件内容,近期将开展七项重点工
  • 重磅!大同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迎来新变化 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方凯)日前,记者从大同市卫健委获悉,202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5元,达到99元。同时,2025年起,大同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项目也将扩容,增加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DR)正位检查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内容。大同市卫健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国家基本公共
  • 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我国经济总量预计可达140万亿元左右 【大河财立方消息】7月9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会上介绍,再有不到180天,“十四五”将收官。总的来看,这五年取得了新的开创性的进展、突破性的变革、历史性的成就,中国已成为世界发展最稳定、最可靠、最积极的力量。在经济发展方面,主要体现在
  • 中国中亚合作迎来哪些新机遇?听听这位中亚人士怎么说……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零时差工作室】“中亚中国合作正迎来新的机遇。”塔吉克斯坦民族大学国际关系系副主任哈比布·米尔佐耶夫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成功举行,成为推动中亚国家同中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新里程碑。“人文交流在中亚国家与中国关系发展中发挥着日
  • 养马岛中学开展“国际禁毒日”宣传教育活动 大小新闻6月26日讯 为增强全校师生的禁毒意识和拒毒能力,2025年6月26日,在第38个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牟平区养马岛中学组织开展了系列禁毒宣传活动。活动中,学校通过张贴禁毒海报、设置禁毒宣传电子屏等方式,营造了浓厚的禁毒宣传氛围。校园内随处可见的禁毒宣传元素,时刻提醒着师生们要远离毒品,珍爱生
  •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根职教沃土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丁玉梅“大家手拉手,一起来!”在青海职业技术大学教学楼底下,上百名学生手拉手,脚踩欢快的节奏,或转圈或牵手向前聚拢。“虽说我是汉族,但特别喜欢跳锅庄,各民族同学手拉手跳舞的感觉真的特别好。”舞蹈圈内,来自陕西的大二学生刘洋兴奋地说。这幕场景,正是青海职业技术大学创新推行“锅庄健身
  • 植绿扩边479万亩 新疆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织厚“绿围脖” 今年以来,新疆持续巩固拓展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成果,在去年锁边“合龙”的基础上植绿扩边479万亩,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绿围脖”越发厚实。记者从6月24日举行的新疆“三北”工程攻坚战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推进会上获悉,今年新疆通过科学确定适沙作物、科学利用地下水资源,增加锁边绿色防护带宽度110米至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