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根职教沃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25 11:15:00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丁玉梅

“大家手拉手,一起来!”在青海职业技术大学教学楼底下,上百名学生手拉手,脚踩欢快的节奏,或转圈或牵手向前聚拢。“虽说我是汉族,但特别喜欢跳锅庄,各民族同学手拉手跳舞的感觉真的特别好。”舞蹈圈内,来自陕西的大二学生刘洋兴奋地说。

这幕场景,正是青海职业技术大学创新推行“锅庄健身舞+民族团结教育”模式的生动缩影。2024年以来,青海职业技术大学立足多民族聚居省情,以职业教育为犁,深耕“政治引领+课程融入+实践深化+服务赋能+品牌铸造”育人沃土,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高原红柳般扎根生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也必然是民族地区高校所有工作的根本遵循。”青海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利说,学校将这一要求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在深耕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青海职业技术大学特别以弘扬“两路”精神为载体,将宏大理念具象化、生动化,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师生心中扎根更深、更实。

青海职业技术大学的前身曾是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两路”精神有着天然的血脉联系。这份深厚的历史积淀,赋予学校弘扬“两路”精神独特的优势与责任。

学校深入挖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内涵,将其融入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和思政教育体系,引导师生在感悟先辈筚路蓝缕、团结奋斗的壮阔史诗中,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根基与时代价值,让这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凝聚人心、铸魂育人的磅礴力量,在师生心中生根发芽。

“我很喜欢我们学校创排的话剧《天路》,舞台上,来自不同民族的筑路者并肩奋战、生死与共的场景尤其震撼。”在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无人机应用专业的学生马天军看来,这部话剧让他真切体会到,“两路”精神的核心,正是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建设祖国伟大事业中迸发出的磅礴力量。这部话剧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让我们在艺术的感染力中,对共同体理念有了更直观、更深切的理解和认同。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青海职业技术大学坚持内外兼修、协同发力。学校主动向外拓展资源,与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携手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虚拟教研室”。

这一创新载体,旨在深度探索将民族团结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的路径与方法。通过跨地域、跨校际的教研协同,两校致力于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和共同体理念,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更为扎实的思想根基和学理支撑。

“我们和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共建,在注重理论课程交流的同时,更注重向南京的师生展示青海各族群众的风土人情。”青海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文君介绍到:“通过精美的民族服饰、独特的高原美食等载体,让文化‘说话’,促进各民族师生间自然而深入的交流交往交融。”

陈文君清晰地记得带队赴南京交流时的情景:“当我们的老师身着色彩绚丽的藏袍在课堂展示,立刻吸引了所有南京师生的目光。大家纷纷拍照,更有好奇的师生主动上前询问服饰的寓意、工艺,甚至亲身体验试穿。那一刻,服饰不仅是文化的象征,更成了连接两地、沟通民族的生动桥梁。这种直观、亲切的互动,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超越了书本,变得可触可感,在欢声笑语中悄然浸润心田。”

这正是青海职业技术大学作为职业院校,坚持以实践育人为重要抓手的生动缩影。学校深刻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需要理论的滋养,更需要实践的淬炼与情感的共鸣。为此,学校精心设计并广泛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深度参与中,深化对共同体理念的理解和认同。

其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中创新设置的“我是文物讲解员”实践课,便是极具特色的育人载体。课程要求学生深入搜集青海本土丰富的历史文化文物资料,从见证丝路南道繁华的彩陶、青铜器,到记录唐蕃古道民族交往的碑刻、文书,再到反映近代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青海的生产生活器具。

学生们需要化身“讲解员”,深入探究这些文物背后所承载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历史。在准备和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们触摸到的不再是冰冷的器物,而是跨越时空的民族情谊、经济互通、文化互鉴的生动故事。

通过解读一件件文物,历史书上的宏大叙事变得具体而微,学生真切感受到青海大地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园,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有力见证,从而在内心深处铸牢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共同体认同。这种基于乡土历史、依托专业实践的沉浸式学习,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真正接了地气、入了人心。

青海职业技术大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通过深耕课堂、活化载体、创新实践、深化合作,构建起有形有感有效的育人体系。师生们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增进“五个认同”,凝聚起建设美丽新青海、共圆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雪域高原常开长盛。

编辑:韩丽萍;

相关文章

  • 补录也火爆!广东2025高招专科批征集志愿投出500多分 8月10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了广东2025年专科征集志愿投档情况。今年专科批征集志愿投档火爆,多所院校满档,部分院校投出500多分的高分。例如普通类(历史)方面,深圳职业技术大学514专业组投出544分的高分,超本科批分数线80分;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503专业组投出529分高分;其余深圳职业技
  • 内蒙古:七项重点工作推进北疆文化进校园   北疆新闻消息 7月10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导意见》和《全区教育系统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工作方案》两份文件。两份文件都是聚焦“文化”主题,围绕落实文件内容,近期将开展七项重点工
  • 新大学的吸引力为何比肩老牌名校? 近日偶遇几位同事,闲聊到孩子,他们的孩子恰好今年高考,其中两个小孩拿到了650分的高分。这个分数,在我的印象里,除了北大、清华、上交、浙大、复旦等几所公认的国内顶级名校,其他985高校,只要不是最热门的专业,基本上可以随便挑。我以为,同事和孩子面对的困惑是选择去哪所985高校,去哪座城市,攻读什么专
  • 环青赛第三赛段:乌拉圭车手继续身披“领跑”黄衫 新华社西宁7月8日电(记者李琳海、潘毅)8日,第二十四届环大美青海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第三赛段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鸣枪,车手们在经过“门源花海”之后决出胜负。 7月8日,参赛选手在比赛中骑行。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经过超过5个小时的激战,来自李宁之星车队的谢尔比·亚历山大在终点冲刺大战中拔得头筹,
  • 养马岛中学开展“国际禁毒日”宣传教育活动 大小新闻6月26日讯 为增强全校师生的禁毒意识和拒毒能力,2025年6月26日,在第38个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牟平区养马岛中学组织开展了系列禁毒宣传活动。活动中,学校通过张贴禁毒海报、设置禁毒宣传电子屏等方式,营造了浓厚的禁毒宣传氛围。校园内随处可见的禁毒宣传元素,时刻提醒着师生们要远离毒品,珍爱生
  • 男子疑勾结高校职工冒充招生办主任 近期@荔枝新闻 接到反映,有一个叫做“高校王主任”的自媒体账号,通过科普宣传中考招生知识,吸引了不少网友关注。6月中旬,记者见到了这个所谓“王主任”,他自称是南京交通技师学院招生办主任,称可以交钱帮低分中考生上这个公办名校,比如分数在200分左右,会收取24000元的费用 。为取信家长,这个“王主任
  •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根职教沃土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丁玉梅“大家手拉手,一起来!”在青海职业技术大学教学楼底下,上百名学生手拉手,脚踩欢快的节奏,或转圈或牵手向前聚拢。“虽说我是汉族,但特别喜欢跳锅庄,各民族同学手拉手跳舞的感觉真的特别好。”舞蹈圈内,来自陕西的大二学生刘洋兴奋地说。这幕场景,正是青海职业技术大学创新推行“锅庄健身
  • 持续增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自觉性主动性 近日,教育部直属高校“扎实开展学习教育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座谈会在京举行,12所高校作交流发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交流直属高校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进展成效,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推动学习教育成果持续转化为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