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最高法发布“农资打假”典型案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20:12:00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记者罗沙)生产、销售伪劣农资犯罪损害农民切身利益,危及国家粮食安全。最高人民法院31日发布4件“农资打假”典型案例,涉及种子、农药、化肥3类重要农资,涵盖利用网络电商平台销售、“农资忽悠团”进村兜售等典型犯罪手段。

据介绍,此次发布的4件典型案例中,有3件对被告人判处了五年有期徒刑以上重刑。同时,人民法院注重加大对犯罪分子的经济制裁力度。在张某、司某等销售伪劣产品案中,被告人组成“农资忽悠团”下乡兜售伪劣化肥,组织程度高、销售金额大,社会影响恶劣。人民法院对主犯张某和司某分别判处十一年和九年有期徒刑,同时分别判处罚金人民币九十万元。

同时,典型案例突出对种子质量安全的刑事司法保护。其中的2件销售伪劣种子案例中,赵某在没有取得种子经营资质的情况下,购入无任何标签标识的带菌马铃薯种薯予以销售,导致农户种植后疫病流行、植株枯死、薯块腐烂,使生产遭受特别重大损失;李某柱等销售未经品种审定、纯度远低于国家规定标准的水稻种子,89名农户种植后造成大幅减产或者部分绝收,使生产遭受重大损失。人民法院对上述被告人依法定罪处罚,该重判的坚决予以重判。

此外,人民法院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多措并举促进惩防结合。丁某、张某平销售伪劣产品案中,被告人利用网络电商平台销售伪劣农资,审理法院组织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各界群众观摩庭审活动,强化以案释法,取得良好法治宣传效果。

相关文章

  • 通风报信帮朋友出逃境外 国安机关披露一起泄密案件详情 记者从国家安全机关了解到,近日,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查处了一起故意泄露国家安全机关工作秘密导致案件侦办受到影响的案件。张某因出于朋友“义气”,向案件嫌疑人通风报信且拒不配合国家安全机关执法工作,依法受到处罚。擅自通风报信,讲“义气”一错再错国家安全机关对某工作对象的境内关系人张某依法开展问询。问询期间,
  • 暑假警惕5类电信诈骗   愉快的“暑假模式”已开启,需要提醒的是,不管如何安排暑假活动,预防诈骗这根弦不能松!近日,南昌警方经过梳理历年暑期发案情况,总结5类暑期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提醒广大群众小心防范。  A  兼职刷单类诈骗  近日,家住青云谱区的刘同学想找份兼职赚点零花钱,在各个社交平台上刷帖,并通过某平台的“
  • 涉案2.71亿元!副部级王勇被判死缓 2025年7月8日,湖南省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原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勇受贿一案,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王勇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将追缴在案的王勇受贿所得财物及其孳息依法上缴国库,不足部分继续追缴。经审理查明:2007年至2023年,被告人王勇利
  • 为报复前女友拿轿车出气,因故意毁坏财物罪被判缓刑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2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广军)因感情纠纷,何某竟然拿前女友的轿车出气,不仅掰断后视镜,还砸坏挡风玻璃等。记者2日从宁乡市法院获悉,该院近日以何某犯故意毁坏财物罪,判处有期徒刑9个月,宣告缓刑1年3个月。律师提醒,守法从控制情绪开始,极端行为是法律红线。何某与杨某原系男女朋友,两人分
  • 11次容留他人吸毒 这对夫妇获刑 来源:台海网台海网6月28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曾艺轩 通讯员 海法)把自家出租屋变成“毒友圈”据点?以为是“讲义气”,实则是犯罪!昨日,海沧法院发布这样一起典型案例,一对夫妇在短短两个月内竟11次容留朋友吸毒,最终双双锒铛入狱。2024年9月到10月,租住在某小区的林某和万某夫妇,多次“热情
  • 合肥乡村治理,有了“民意直通车” “这路你们可能给修下,方便我们老年人出行。”日前,在庐江县乐桥镇乐桥村王庄村民组的“小板凳”议事会上,村民王应兰老人反映,村里的一处涵洞路面,因为雨季冲刷出现凹陷,存在安全隐患。得知情况后,村“两委”立即行动,组织施工队对凹陷路面进行修复,仅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了2米路面的混凝土浇筑和涵管加固,如今
  • 3岁女童误操作车辆撞伤行人?家长赔偿15万余元! 6月19日,记者从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人民法院获悉,该院近日审结一起未成年人误操作机动车致人受伤的赔偿案件,3岁女孩的监护人,其已离异的父母被判决承担赔偿责任。2023年10月22日,严某(女)驾驶电动三轮车载3岁女儿童童外出购物。行至某路段时,严某停车购物,停车后未拔出电动车钥匙,将童童留在车内。在
  • 男子为博取眼球散布“火灾系人为”谣言,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近日,有网民在网络平台散布“九龙坡石桥铺大火系人为”的谣言。目前,散布谣言的张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根据重庆市公安局九龙坡区分局6月14日发布的警情通报显示,经查,2025年6月12日,张某(男,34岁)为博取眼球,将捏造的不实信息在网络平台散布,致谣言信息迅速传播扩散,造成恶劣社会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