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漂”不动的小镇青年:我选择上班进城下班返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17:45:00    

前段时间一位“沪漂”大学同学来找我聊天,谈最近工作生活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规划,在交谈过程中,我能感受到对方所说的那种“漂”的感觉。

她说在大城市生活比家乡自由很多,超过30岁还没结婚也不会被人指指点点,人与人之间非常讲究边界,“大家都是各管各,没有人会来管你”,但就是这样一种“漂”的状态令她觉得不自在。我们都发现,大学毕业之后留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同学并不多,即使留下来,过了两三年之后也会回老家,这让她觉得还在沪上“漂”着的自己更加孤独。

我也联想起自己几年前短暂的“杭漂”经历。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租房,拿着刚结束三个月实习期的工资,来到这座新一线城市开启第二段实习。因为是三个月以内的短租,房东把1000元/月的单间房价格抬到了1500元/月才愿意出租,前三个月的到手工资基本上用来支付第二段实习期的必要支出了。

我当时不会做饭,购置了一个电煮锅,买到的食材能煮尽煮,很想吃妈妈做的新鲜饭菜。看上去干净的出租屋有蟑螂出没,跟房东借了杀虫喷雾关上门窗猛喷,小单间只有一扇窗户,通风不畅,灭完蟑螂后独自在小区闲逛到深夜返回,还是能闻到一股令人头晕的杀虫剂气味。原计划休息日去周边景点漫步,真正经历过上班后才发觉,休息日更想要在房间休息,没有出游搭子,比起出门玩,更想要待在房间看一部电影。偶尔听到一阵吵架声,往外看发现一堆人在围观,原来凑热闹看吵架的事根本不分城里乡下。

对城市租房生活的滤镜完全打碎是在一个荨麻疹暴发的夜晚。当天晚上难受得睡不着,天亮后打开手机一看发现已经过了上班打卡时间,才看到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发来的微信消息。虽然没有和部门主任及时请假是我的失误,但当老师指出我初来乍到不及时去加主任的微信,平时在部门里一声不吭没有存在感时,还是有种淡淡的失落。那种一个人生活在城市的“漂”的孤独感在当天达到了顶峰。随着实习结束日期临近,还没有落实就业单位的情况并没有让我产生焦虑,偶尔还想要下趟馆子奖励下自己。我迫切地想要回家休息一阵,吃上妈妈做的热饭热菜,跟妈妈吐槽我在出租屋里遇到的种种:那次令人意外的荨麻疹,那几只又黑又大的蟑螂,那台不给力的空调……

现在回想起来,出租屋带给我的满足时刻其实并不是没有。我还记得在那个狭小的房间里,我读完一遍《人生》《活着》,熄灯打开电脑看《海街日记》《倾城之恋》,假装自己在一间私人影院,又或是饥肠辘辘时在温暖的台灯灯光下吃上一顿热腾腾的外卖……我想,比起所谓的更多就业机会,我更留恋的是那种不被外界干扰,可以沉浸式投入一件事情的感觉。

回到老家后,我考上了本地镇政府的编外岗位。骑小电驴单程通勤时间20分钟左右,不用额外操心吃饭住房问题,薪资待遇也符合我的预期,是父老乡亲眼里的“好工作”,于当时想要考编的我而言也是一个很不错的“过渡工作”。

一旦有人八卦问起我在哪里上班,我都只是讲一个地名,至今也不知道我的工作消息具体是何时从哪里传出去的,那些多年不来往的远亲也都知道了,虽然当时这种情况令我觉得不舒服但也没太在意,对这种打探工作的话题敏感度并不高。八卦的人不仅限于单位之外,在基层政府上班的尤其是临时工绝大多数都是本镇人,有时候觉得知根知底也挺好,但也有不少烦躁时刻,比如当被人问起家住哪个村甚至是哪个小组,家里是做什么的,有没有对象之类的问题,当然这些答案他们也可以通过除我之外的渠道获得。根据六度空间理论,最多通过6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而在乡镇,我想应该是用不着6个人的。

后来,我由于工作内耗离开了这家单位,这下我开始紧张起信息的流通了。我没有把离职的消息告诉家里的老人,结果这个消息又从别人的口中传到家中,“离职”二字从我的口中流出,在这个小镇荡了一圈,又回到我的耳边。从其他人口中得知我去镇政府上班的奶奶,这回又从别人嘴里得知我不干了。自从我离职以后,她不时问妈妈“嘉月是不是不在政府里做了”,她总是回家说,村里的哪个人在政府里有认识的人,当时听得我很郁闷:我讨厌自己的故事被当作这些人的谈资,也反感他们说自己“在……有认识的人”这样的腔调,更不解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普通关系会被他们当成是一种值得炫耀的资本。

我迫切地想要逃离一次次冒犯我边界的家乡,至少再也不想回到这个镇上工作。也许是命运之神不希望我走得太远,那些从距离来看需要租房的,甚至参加笔试面试都需要提前一天前往的工作单位都没有录用我,最终是一家可以满足我每天下班回家需求同时又位于隔壁城区的单位给了我offer。从距离角度来看,这是一份只要我不说,同乡人大概率就不会打听得到的工作,它满足了我对于边界的需求,同时又不会让我回到“漂”的状态。我开始庆幸,我的家乡是一个位于区县交界地带的小镇,而且这里有一条跨市的城乡公交线路,这是我第一次切身体会到城乡融合发展带来的极大便利。

现在我开始有意识地在妈妈身边学烧菜了,我不确定以后会不会再次出去租房生活,但这项技能我想要掌握,家里不能只有妈妈一个人会烧菜。我也希望,我与老家保持着这样一种可进可退的距离,不仅仅是满足我单方面获取便利,而是我也可以照顾到家庭需要。我清楚地知道,那种在大城市打拼,逢年过节才回乡一趟的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要的。至于维护自己的边界,本身也是自己的一项课题,那就继续努力吧!

从往返于城乡之间的一趟趟公交车上,我也收获了不少小确幸。即使不认识通勤搭子,彼此也没说过一句话,但看到同样的人每天都能在同样的时间出现,也会有种安心踏实的感觉。这条路线有不少老年人乘坐,有的专门来家乡的菜市场买菜,因为这里的菜价相对便宜,相互聊聊今天买了啥,也有的嫌待在家里无聊,专门乘公交坐着玩儿,又或者组团去城区的景点游玩,没有班味儿的人果然看上去更松弛,不论年龄。每次在站台上等下班回家的公交,遇到身边有人举起手机拍落日或是路边的花草,我眼中就看到了两道风景。若是遇上车厢内喧嚣,那也没有关系,我就戴上耳机,进入自己喜欢的“场”。那个能让我找到自洽感的来源,也许就是这辆跨市城乡公交吧。

(作者为浙江杭州企业职员)

•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期待您的来稿。投稿邮箱:nfzmreaders@163.com)

嘉月

责编 温翠玲

相关文章

  • 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全区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听取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情况汇报 孙绍骋主持 7月25日,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全区经济形势,听取上半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相关工作。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主持。会议指出,上半年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还需付出更大努力。各级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按照自治区党委的既定部署,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全力
  • 通风报信帮朋友出逃境外 国安机关披露一起泄密案件详情 记者从国家安全机关了解到,近日,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查处了一起故意泄露国家安全机关工作秘密导致案件侦办受到影响的案件。张某因出于朋友“义气”,向案件嫌疑人通风报信且拒不配合国家安全机关执法工作,依法受到处罚。擅自通风报信,讲“义气”一错再错国家安全机关对某工作对象的境内关系人张某依法开展问询。问询期间,
  • 知心爱人+高额返利?警方提醒:警惕复合式诈骗 嫌疑人取现视频截图以为人财两得,实际遭遇复合式诈骗,幸亏警方反应迅速、处置果断,成功帮被害人纪先生追回了8700元被骗钱款。近日,涉案犯罪嫌疑人被通州警方抓获归案。纪先生日前匆匆来到通州公安分局梨园派出所报警,称自己遭遇了电信诈骗。纪先生说,当天凌晨1时左右,自己在浏览网页时,突然跳出一个粉色弹窗,
  • 东湖评论:堵疏结合,织密防溺水安全网 盛夏的江风裹挟着热浪,武汉长江两岸的亲水平台总能看到嬉戏的身影。长江武汉段绵延284公里,江面宽阔、水流湍急,暗藏漩涡与乱流的“隐形杀手”时刻威胁着冒险者。溺水是我国1-14岁儿童伤害致死的头号杀手,他们或因贪玩失足,或为逞强冒险,用稚嫩的生命为代价,为防溺水工作敲响警钟。水往往发生在一瞬间,不同的
  •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多措并举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 进入炎热夏季,群众涉水活动增多,溺水事故也进入高发期,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紧密结合夏季治安行动,全面排查涉水安全隐患,严打涉水域救生违法犯罪,加强防溺水宣传教育,全力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强化生态巡防 织密水域“防护网”作为国际湿地城市,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水系发达,分布着多个淡水湖公园和河流,既
  • 防汛总动员!拉好生命“警戒线” 受季节性气候持续影响,防汛工作成为七里河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为确保辖区的安全稳定,有效遏制潜在的安全风险事故。七里河区积极部署,落实落细防汛工作,旨在从源头上降低风险隐患,全面保护辖区内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你好,我是社区网格员,近期雷雨天气较多,一定要随时注意房屋漏水裂缝问题,有问题及时联系社
  • 弘扬工匠精神 建设健康永州 2025年永州市预防接种技能竞赛圆满落幕 红网时刻新闻7月20日讯(通讯员 谌旭敏 郑敏)为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提升全市预防接种服务能力,助力健康永州建设,2025年7月17-18日,由永州市卫健委、永州市总工会联合主办,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办的永州市预防接种技能竞赛在冷水滩区举行。市总工会副书记、副主席邓家旭,市卫健委副主任、疾控局局
  • 安阳市首批高考录取通知书陆续送达 我市首批高考录取通知书陆续送达安阳融媒记者 李慧 文/图花开盛夏,又到金榜题名时。7月16日9时17分,一辆EMS高考录取通知书专递车从邮政大厦出发,10分钟后顺利抵达安阳市文峰区金土苑小区考生刘允乐家中。安阳市邮政分公司工作人员认真核对身份证与准考证信息后,将印有“国防科技大学录取通知书”字样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