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炎热夏季,群众涉水活动增多,溺水事故也进入高发期,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紧密结合夏季治安行动,全面排查涉水安全隐患,严打涉水域救生违法犯罪,加强防溺水宣传教育,全力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
强化生态巡防 织密水域“防护网”
作为国际湿地城市,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水系发达,分布着多个淡水湖公园和河流,既是湿地生态的重要要素,也是居民纳凉、孩童玩耍的好去处,也因此带来了安全隐患。对此,分局根据实际建立水域档案,对辖区内的河流、人工湖等水域进行登记造册,明确标记责任单位,结合“生态警长”职责分工确定分片包联民警,将重点水域巡查列入日常生态巡防路线。针对水域分布特点,加强对垂钓点、无人监管水域的巡逻管控力度,特别是在午后、傍晚等溺水事故高发时段加大巡逻频次。重点检查河湖边警示标志、防护设施、救援设备等是否完善,逐一排查存在的风险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全力压降溺水事故发生率,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以《公安提示函》方式推送主责部门,及时发布安全提示。针对“野泳”等问题,专门成立由“生态警长”牵头,义警、平安志愿者、网格员等群防群治力量共同参加的劝导提醒小组,在清晨、晚上等“野泳”高发水域加强巡防提示,及时提醒游泳爱好者注意安全,远离危险水段。

此外,分局还不断加大对水上救援装备的投入力度,为各沿海、沿湖、沿河各派出所接处警车辆更新配齐救生衣、救生圈、救生绳等应急救援设备,并定期对装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装备性能良好,随时能够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强化社警联动 打造水上“生命防线”
“暑期马上就到了,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避免出现学生溺水事故发生。”在开发区东城街道金水社区社警联席周例会上,民警贺传勇就夏季防溺水工作提出了相关工作建议,呼吁社区发挥群防队伍人多优势,由社区老党员、网格员和热心居民担任“防溺水监督员”,建立“水域安全互助微信群”,协助开展安全防范工作。
开发区公安分局依托高效社警联动工作机制,全面强化社会治安协同共治,不断提升基层风险隐患防范能力和水平。结合夏季治安特点,与蓝天救援队、应急管理、教育等部门成立联动工作小组,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形成“1+1##_FORMAT_GT_##2”的工作合力,确保一旦发生溺水险情能够迅速响应、科学施救。此外,这个分局还定期邀请应急救援专业人员对各派出所一线民辅警开展专业培训,组织应急救护实战演练,实现一线警力的溺水警情处置、水上救援、应急救护课程全覆盖,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入夏以来,已排查各类涉水区域15处,增设警示标识6个,为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奠定了坚实平安基础。

“防溺水工作不是‘一阵风’,结合日常生态保护排查工作,做到让危险水域‘有人看、有人管、能救援’!”明月派出所“生态警长”郭媛媛带队在明月湖周围例行巡查水上救援装备,5月中旬,这个派出所刚刚破获了一起盗窃救生圈案件,抓获嫌疑人一名,追回被盗救生圈10个、救生绳一宗。
强化宣传教育 筑牢群众“思想堤坝”
“小朋友们一定要记住,游泳时要有大人看护,不要独自在河边、池塘、水库等没有安全保障的水域洗澡、游泳、戏水!”作为开发区丽景小学法制副校长的胜利派出所社区民警冯在斌赶在暑假来临前为学生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防溺水安全教育课。课堂上,民警结合趣味问答、情景演练、防溺水手势舞等互动活动,从如何辨别溺水、如何自救、溺水容易发生地、野外水域为什么危险、防溺水“六不准”等方面做了全面细致的讲解。

预防溺水,关键在“防”。开发区公安分局坚持“预防为主、教育先行”的理念,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防溺水宣传,增强辖区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安全意识,从源头上减少溺水事故发生。一方面,针对低龄群体,分局17名法制副校长联合教育部门将防溺水教育纳入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程,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另一方面,社区民警深入社区、农村、企业等场所进行精准宣传,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摆放宣传展板、播放警示教育片等形式,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远离危险水域,确保防溺知识入脑入心。此外还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发布防溺水安全提示,以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广大网民普及防溺水知识,提高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入夏以来,共开展防溺水宣传活动24次,发放宣传资料10余万份,覆盖群众16万人次。(陈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