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普陀·遇见新视角|走进真如寺,探秘大殿的建筑密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10:56:00    

真如寺位于上海普陀区,是上海著名的佛寺,其大殿多为元代原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

在城市的喧嚣与繁华背后,总有一些古老的建筑,静静地伫立着,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岁月的记忆与文化的底蕴。

真如寺大殿,一座低调的高龄建筑,隐藏在普陀的真如寺内。历经700年风雨,这里不仅留存着最完整的元代木构遗存,更成为一部镌刻在梁枋间的营造法教科书。

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进,单檐歇山顶。粉墙黛瓦,简约大气。该大殿为1963年修缮恢复而成,主张复原“元代”面貌,去除了后世添建的下檐。

走进真如寺大殿,抬头仰望,14米高的单檐歇山顶以26度的平缓坡度展开,较之明清建筑常见的30-35度陡坡,这种“举折”设计不仅使屋面曲线更显舒展,更暗合《营造法式》“如鸟斯革”的审美理想,堪称力学与美学的完美平衡。当江南梅雨浸润青瓦,雨水沿平缓屋面从容滑落,这种兼顾排水效率与视觉张力的设计,恰是元代匠人“道器合一”营造哲学的生动写照。

大殿的檐下斗拱群堪称一部立体的营造典籍。层叠出跳的“单抄双下昂六铺作”斗拱体系,将深远出檐转化为精密的力学传递链。与宋代《营造法式》规制的严谨不同,元代工匠对构件比例进行了大胆创新。这些看似细微的调整,实则是木构技术从宋式“精微”向元式“雄健”演进的关键见证。

大殿的檐柱体系的抗震智慧尤其令人惊叹。16根檐柱采用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侧脚”工艺,即每根檐柱并非完全垂直,而是柱头向内微微倾斜约柱高的1%~1.5%(具体角度约0.5°—1°),形成“上窄下宽”的斗形稳定结构。当遭遇地震横波冲击,这种“柱脚如磐,柱头如钟”的构造,能通过柱身弹性变形将水平力转化为旋转力矩,最终由榫卯节点吸收消散。这种“微倾自适应”结构与日本古建的“柔结构”、欧洲哥特建筑的“飞扶壁”异曲同工,成为当代木构抗震研究的重要范本。

大殿的梁架间暗藏着耐人寻味的“技术对话”。四椽栿与平梁构成的抬梁式架构,既承袭了宋代厅堂造的轻盈特质,又通过驼峰、叉手等构件的粗犷处理,流露出北方草原文化的雄浑气质。

真如寺大殿殿内的木构上发现许多墨字,除重复及模糊不全的之外,共有五十四则,这些字绝大部分与今天使用的相同。墨字全部出现在柏木和红松制作的构件上,明、清代抽换的杉木构件没有墨字。推测这些墨字可以推断为初建时元人所写,有墨字题记的乃是元代木构。

其中,内额底有二十六字的双钩阴刻墨字题记现存至今,“旹大元岁次庚申延祐七年癸未季夏月乙巳二十乙日巽时鼎建”,字迹清晰,可以进行辨识。“旹”是时的古字,“延祐七年”即1320年,庚申年;“季夏”为六月;二十一日,“巽时”为八点,“鼎建”是新建,上梁的时间,即此殿建于公元1320年阴历六月二十一日八时,初建于元代。这不仅弥补了元代建筑相关文字记载的不足,更为研究我国古建筑宋至明清的建筑演变提供了重要实证。

从斗拱出跳的力学传递,到侧脚生起的结构智慧,真如寺大殿的每处细节都在诉说着那个时代匠人对材料性能的深刻理解与创造性运用。

真如寺一日游:寻访元代古刹,漫品市井烟火

以“建筑为史,烟火为脉”,市民可以在一天内纵览真如从元代古刹到现代副中心的城区变迁,深度感知上海“隐秘古镇”的独特魅力。

在真如寺大殿探访元代大殿,聚焦大殿的抬梁式木构架与“侧脚檐柱”抗震设计,触摸700年前的元代梁柱,感受中国古代建筑力学的精妙。

在真如古镇老街漫行,感受古镇烟火气。从真如寺步行至兰溪路,探访老店“真如羊肉馆”品尝非遗美食,搭配一碗热气腾腾的阳春面,体会“一碗羊肉慰风尘”的市井温情。

在真如城市副中心,感受时代发展脉搏。步行至真如寺北侧的中海环宇城MAX,登顶200米双子塔俯瞰真如全景,对比元代古寺与摩天楼群的天际线变迁。地下空间与地铁11、14号线无缝衔接,体验“站城一体”的现代都市效率。

在海纳小镇,体验数字未来。参观海纳数字创新中心,通过参与数字孪生城市互动展,感受历史遗产在科技赋能下的新生。

相关文章

  • 造房子像搭积木 河北装配式农房成乡村新样板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郭洪杰 张艺萌 曾丝雨 姚佩珊)你能想象吗?盖房子竟然像搭积木一样简单。河北宁晋县北河庄镇西沙良村第一书记靳银聚家的新房子,最近成了村里的“明星”。10天前,他家的宅基地才刚刚打好地基,如今一栋2层小楼的装配式农房架构初见雏形,墙体已接近3米高。施工现场有一台吊车精准地将
  • 每日甘肃 | 中国再添1处世界遗产! 北京时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我国申报的“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分布范围近40平方公里为西夏留存至今规模最大考古遗址“西夏陵”是中国西北地区11至13世纪由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王朝(1038—1227年)的陵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精品微党课征集展播活动启事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鼓励基层党组织不断创新党员教育形式,主动适应新时代党员学习新趋势、新潮流、新需求,激发党员理论宣讲新动能,丰富党员学习内容,引导广大党员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满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即日起启动精品微党课征集展播活动。
  • 塞内加尔一建筑倒塌造成7人死亡 总台记者当地时间5月26日获悉,塞内加尔久尔贝勒地区一栋在建的三层建筑于25日下午倒塌,造成7人死亡,另有7人受伤。(总台记者 韩蓄)
  • 送别!杨林德教授逝世 据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我会第四届第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杨林德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3日11时37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杨林德教授在岩石力学与地下工程研究方面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并为推动我国岩石力学学科发展、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作出了
  • 历史一刻!两个航天员乘组拍全家福,神二十航天员在太空吃饺子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对接后,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北京时间2025年4月25日1时17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入驻中国空间站,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第6次“太空会师”,也是两名
  • 神二十航天员进入飞船返回舱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瞄准北京时间4月24日17时17分发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已进入飞船返回舱。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 启程倒计时 神二十航天员地面训练精彩瞬间 昨日,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正式亮相。执行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陈冬、陈中瑞、王杰3名航天员组成。一起来看三名航天员的地面训练精彩集锦。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瞄准今天17时17分发射预祝发射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