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创新药是避风港,更是发射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2:48:00    

文丨市值观察 文雨

关税风暴狂卷全球,药品暂时得到豁免。

即便不考虑这一防守属性,医药的配置价值也已显而易见。历经数十年酝酿积累,中国创新药已在细胞疗法、ADC、双抗等新兴技术领域孕育出一系列优秀产品,一个前所未有的商业变现周期正在到来。

【国内国际双循环】

2024年,全国基本医保基金总收入3.48万亿元,同比增长4.4%,总支出2.97万亿元,同比增长5.5%,尽管支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有所遏制,但在老龄化加速到来的背景下维持医保基金可持续依然存在挑战。

医疗“大锅饭”实非长久之计,医疗体系走向分层、分级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大势所趋。也正因如此,国内医药环境自去年以来已有明显转向。

2024年7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明确要调动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强化新药创制基础研究,夯实国内创新药发展根基。

11月,国家医保局发文提到要引导商保更多支持包容创新药耗和器械。

今年1月17日,国家医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2025年将发布医保丙类目录,此举直接指向创新药将迎来增量支付。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创新药,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更进一步,从行业、资金、发展方向等各个具体维度给出指引和定调。

政策松绑的效果立竿见影。

根据国家药审中心发布的《2024年度药品审评报告》,2024年药审中心受理各类注册申请19563件,同比增加5.73%;全年批准上市1类创新药48个品种,同比增长20%,其中17个品种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批准上市;全年批准罕见病用药55款,同比增长22%。

国内紧锣密鼓,海外红红火火。

License-out(对外授权)正在重新改写产业格局,中国研发、全球变现的模式已经蔚然成风。医药魔方与清华大学联合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国内创新药License-out共完成94笔交易,总金额高达519亿美元,同比增长26%。截至2024年底,中国企业研发的活跃状态创新药数量累计已达3575个,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进入2025年,中国创新药依旧在全球加速狂飙,一季度License-out已达成29笔交易,恒瑞医药口服Lp(a)抑制剂授权默沙东、联邦制药三靶点GLP1授权诺和诺德、和铂医药创新药平台授权阿斯利康、信达生物DLL3授权罗氏……

国内与国际通道全部打开,盈利与融资难题悉数解决,中国创新药资产的重估大幕已然拉开。

开年至今,Wind创新药指数累计涨幅最高超20%,港股创新药更加疯狂,其中恒生医药ETF(159892)区间涨幅最高达到40%。

这显然还不是终点!

【估值业绩双支撑】

2021年以来,医疗板块在药品集采和医疗反腐的多重压制下一路狂泻,申万医药生物(801150.SWI)指数最多跌去六成。即便今年有所反弹,该指数目前PE(TTM)依然只有28倍左右,位于历史分位的25%。

低估值的另一面是高业绩。

2024年,国内创新药上市公司火力全开,其中恒瑞医药创新药销售收入达138.92亿元(不含对外许可收入),同比增长30.60%,创新药销售收入占公司总收入(不含对外许可收入)的比重已跨过50%。

中国生物制药全年营收创历史新高达288.7亿元,同比增长10.2%;归母净利润达34.6亿元,同比增长33.5%。其中公司创新药产品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至120.6亿元,大幅增长21.9%。

此外还有:

百济神州2024年取得272.14亿元营收,同比暴增56.2%,归母净利润-49.78亿元,同比减亏约26%;信达生物2024年Non-IFRS(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净利润达3.32亿元(首次扭亏),收入同比增长51.8%,创新药收入占比超85%;三生制药收入增长16.5%至91.08亿元,净利润增长34.9%至20.90亿元……

低估值与高业绩决定了国内创新药企业拥有极高的安全系数,而在全球经济陷入波动的当下,这种高度确定的成长性更加显得珍贵。

从投资的角度出发,创新药首先港股。

2018年,港交所在《上市规则》中新增“主板上市规则”第十八A章,允许未盈利和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融资。2018年至今,有60多家Biotech通过18A规则在港股上市,中国最有活力的一批创新药企业全部云集于此,其中有很多优质标的只在港股上市,比如康方生物、石药集团、信达生物、三生制药等等。

医药虽好,但并非轻易就能拿到收益。

一方面,医药产业向来拥有较高的认知壁垒,研究难度巨大;另一方面,医药研发充满不确定性,投入打水漂是家常便饭。基于此,普通投资者的最好选择往往是投指数而非投个股。

以恒生医药ETF(159892)为例,跟踪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涵盖港股最具代表性的50家生物科技公司,既能搭上国产创新药突破的便车,又能很好的规避单一企业研发失败风险。

2015年-2024年,中国医药产业完成了从跟随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十年时间中国原研新药数量超越美国,本土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总额突破1500亿美元,多款中国原研新药“头对头”战胜海外药企。4月25日至30日,全球规模最大的癌症研究会议之一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将在芝加哥召开,据悉今年会有126家中国药企亮相AACR会议,共发布近300项新药研究结果。

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已经降临,医药是过去五年资本市场最差的板块之一,可能也是未来五年最好的板块之一。

相关文章

  • 以事实为锚 破认知迷局 立清醒中国观 七年深耕、立足事实,9月8日《这就是中国》迎来第300期。本期节目中,主持人何婕与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副院长范勇鹏围绕“中国战略预测精准性”、“不干涉原则下的国际影响力”、“青年战略思维培养”三大核心议题展开探讨,为观众拨开认知迷雾,搭建读懂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在谈及普通人如何提升对中国与世
  • 133万人!上市险企代理人数量见底了吗? 来源:市场资讯来源:国际金融报 2025年上半年,A股五大上市险企代理人“清虚”进展如何?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截至上半年末,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五家上市寿险公司代理人数量合计133.02万人,相比2024年末的138.52万人减少5.5万人,降幅为3.97%。可以看
  • 阿里巴巴,突传重磅! 据证券时报,9月9日,市场突然传出,阿里将于明后天正式宣布上线全新团购产品及评价体系。而券商中国记者获悉,周三(9月10日)上午,在杭州西溪C区,阿里的确有一场重磅业务发布会,活动时间是上午半天。但阿里方面并未说明是否为团购业务发布会。港股下午开盘,阿里巴巴股价直线拉升。截至发稿,阿里巴巴股价报14
  •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1项科研成果获“创客中国”湖北大赛决赛创业组三等奖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郭爱)9月4日,第十届“创客中国”湖北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荆门落幕。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噬菌突围——破解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生物科技革命”项目斩获创业组三等奖。典礼现场。 通讯员 供图该项目由第四临床学院桑明教授领衔的“循噬未
  • 台湾游客打卡榕江 盛赞“村超”独特魅力 感受大陆乡村蓬勃生机 中国台湾网9月9日讯 9月6日至7日,一支来自宝岛台湾的旅行团抵达榕江县,开启了一场别样的乡村体育文化体验之旅。他们不仅在现场沉浸式体验“村超”友谊赛的火热氛围,更走进“村超”历程馆,探寻这项乡村足球赛事背后的人文故事与精神内核,亲身感受大陆乡村发展的蓬勃生机。台湾游客现场观看“村超”。(中国台湾网
  • 矩子科技(300802.SZ):回购完成 累计耗资2.09亿元回购1227.79万股 格隆汇9月8日丨矩子科技(300802.SZ)公布,截至2025年9月7日,本次回购期限届满,回购方案已实施完毕。公司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回购股份数量为1227.789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4.2440%,最高成交价为19.70元/股,最低成交价为13.12元/股,成交总金额
  • 21对话|李稻葵:“国家队”要承担产业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职责 南方财经记者庞成 伍素文 实习生王硕 姚文琪2023年9月,“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首次被提出。两年来,从概念萌生到写入政策文件,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践,各行各业在“新质生产力”的指引下,正不断释放澎湃的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的落地既需要突破硬科技‘卡脖子’环节,更需构建稳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使链主企
  • 【中国那些事儿】国际人士:中国抗战的贡献不只是胜利,更为世界创造了和平发展的机遇 来源: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网9月8日电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国际人士高度评价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的巨大贡献,并强调中国在当前全球事务中仍是维护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刚果(布)总统萨苏在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二战的胜利是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