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持续显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06:39:00    

股票回购和增持是国际通用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方法。Wind数据显示,自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设立以来,截至4月10日,已有超450家上市公司获银行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支持。

近期,多家银行披露最新进展并表示,正积极推进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未来将持续加大该业务的推进力度,支持央企国企、民营企业强化市值管理、优化资本运营等各类需求,助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金融机构快速响应

为配合做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去年10月份,中国人民银行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会同中国证监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创设了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工具,并结合市场关切不断优化政策工具,降低自有资金比例要求至10%,延长贷款最长期限至3年,鼓励银行发放信用贷款,便利银行和企业开展贷款业务,充分满足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融资需求。

目前,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按政策规定,发放贷款支持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和增持。据悉,21家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发放股票回购增持贷款的,可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再贷款首期总额度3000亿元,年利率1.75%,期限1年,可视情况展期。

自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设立以来,各家银行持续加大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推进力度,为资本市场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中国工商银行积极组织开展支持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行动,扎实服务上市公司开展股票回购增持、加强市值管理等各类需求,对接企业资金需求近500亿元。截至4月9日,工商银行已累计支持及储备项目近400笔,涉及交易金额超千亿元,覆盖主板、创业板、科创板等多个板块。

中国农业银行全力支持上市公司加大增持回购需求,快速响应、全面部署,进一步做好对优质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贷款的服务和投放,已与多家央企国企、民营上市公司达成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贷款合作意向。截至3月末,农业银行累计为“三农”、先进制造、绿色金融等多个领域的53家上市公司提供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贷款服务,贷款签约金额超150亿元,已投放金额超85亿元。

股份制银行也有亮眼表现。近日,中信银行大连分行成功为上市公司中触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大股东中触媒集团有限公司发放4500万元股票增持贷款。该笔业务是该行在东北区域首单民营企业3年期股票增持贷款业务。据介绍,截至3月末,中信银行累计公告股票回购增持贷款55单,金额75.97亿元。已公告项目中,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比70%、制造业单项冠军及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达44%,公告项目中民营企业占比91%。截至目前,中信银行已与近百家上市公司达成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合作意向,储备项目金额超过300亿元。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认为,股票回购增持是上市公司稳定股价的重要手段之一,金融机构提供的专项贷款使得上市公司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回购增持操作,有助于维护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

推进力度持续加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家金融机构表示,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产品受到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的广泛欢迎。主动开展市值管理的上市公司是经营效益较好、管理层对自身业务发展有充分信心的优质企业,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客户和网点优势,持续完善对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实现银行与企业共同发展。

中国农业银行公司业务部专家马希说,农行将持续加大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推进力度,实现更大规模投放,以全面、高效的金融服务为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金融机构发力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的路径是扩大专项贷款覆盖面与规模,同时优化服务流程,实现精准投放,深化产融结合。”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认为,金融机构需以“政策工具+市场化手段”双轮驱动,将专项贷款转化为撬动科技升级、优化市场生态的杠杆。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我国资本市场有望从“政策市”迈向“价值市”,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分析,预计未来仍会有股票回购增持,银行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坚持市场化选择加大支持力度。王蓬博认为,随着后续业务的开展,预计将有更多上市公司受益,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也将进一步增强,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更为良好的金融环境。

田利辉进一步表示,金融机构在持续加大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推进力度的同时,风险防范需贯穿始终。要避免“重规模、轻质量”,从而实现“资本—产业—创新”的良性循环。

带动效应逐步显现

“政策工具的带动效应正逐步显现,对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提振市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娄飞鹏认为,去年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推出后,银行集体行动,加快落地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有助于更好支持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开展股票回购增持,进而增强国内金融安全水平。

国务院国资委也在全力支持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不断加大增持回购力度。4月8日,国务院国资委表示,将全力支持推动中央企业及其控股上市公司主动作为,不断加大增持回购力度,切实维护全体股东权益,持续巩固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信心,努力提升公司价值,充分彰显央企责任担当。同时,加大对央企市值管理工作的指导,引导中央企业持续为投资者打造负责任、有实绩、可持续、守规矩的价值投资优质标的,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多家央企积极响应,宣布增持回购。中国石化集团宣布,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4月8日起正式启动新一期12个月增持计划,拟增持中国石化A股、H股金额不少于人民币20亿元、不超过人民币30亿元,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和增持股票专项贷款。

“央企增持回购释放出三大积极信号,政策托底与市场信心强化、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双轮驱动、长期资本与市场生态优化。”田利辉认为,央企的增持行动不仅是短期“稳市工具”,更是长期“价值锚点”。央企通过专项贷款大规模增持股票,表明对资本市场的长期信心。同时,重点增持科技创新类股票,通过资本纽带整合产业链,这与国家战略“创新驱动”高度契合。此外,专项贷款支持的增持行为强调“长期持有”,与短期投机形成鲜明对比,推动市场从“炒小炒差”转向“价值投资”。(经济日报记者 于 泳 勾明扬)

相关文章

  • 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再创新高 非货排位强者恒强 7月21日,随着公募基金二季报披露完毕,公募基金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整体规模和非货规模双双创出历史新高,分别超34万亿、20万亿。多家基金公司二季度管理规模增长超千亿元。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再创新高天相投顾数据统计显示,共162家公募基金管理人披露了
  • 国补政策结束了吗?国补将恢复第二轮7月起开启继续领取,官方回应最新消息:截止时间到2025年12月31日结束 最近,不少朋友在抢国补券时,频繁遭遇 “额度用尽”“系统维护” 的提示,纷纷猜测:国家补贴是不是提前结束了?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明确表示:以旧换新国家补贴(简称 “国补”)政策并未叫停。整个补贴周期统一截至 2025 年12月31日结束,没有提前终止的计划。 7 月起已进入第二阶段发放期,中央财政追加
  • 知心爱人+高额返利?警方提醒:警惕复合式诈骗 嫌疑人取现视频截图以为人财两得,实际遭遇复合式诈骗,幸亏警方反应迅速、处置果断,成功帮被害人纪先生追回了8700元被骗钱款。近日,涉案犯罪嫌疑人被通州警方抓获归案。纪先生日前匆匆来到通州公安分局梨园派出所报警,称自己遭遇了电信诈骗。纪先生说,当天凌晨1时左右,自己在浏览网页时,突然跳出一个粉色弹窗,
  • 台北地方法院裁定柯文哲羁押禁见延长2个月 台北地方法院7月21日裁定前台北市长柯文哲、国民党台北市议员应晓薇均自8月2日起延长羁押2个月,并禁止与外界会面及通信。此外,前台北市长办公室主任李文宗、威京集团主席沈庆京则分别以新台币2000万元、1.8亿元交保,两人均被限制离开台湾、出海、住居,并佩戴电子脚镣。(央视新闻)
  • 辽宁: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15707.9亿元,同比增长4.7% 人民财讯7月19日电,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5年上半年,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15707.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64.3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5438.4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9305.2亿元,增长5.3%。
  • 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提升至53.3%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7月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知识产权运用取得新成效,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从2020年的44.9%提升至2024年的53.3%;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从2020年的3194.4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3987.1亿元,年均
  • 威力传动总裁常晓薇辞职 公司上市以来业绩连降,去年扣非净利大跌1700% 威力传动(300904)7月16日晚间发布公告,公司总裁辞职。公告显示,威力传动董事会近日收到董事、总裁常晓薇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常晓薇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总裁职务,其原定任期届满日为2025年12月15日。公告显示,辞职后,常晓薇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其所负责的工作已实现平稳交接、过渡
  • 财政部拟发行600亿元记账式贴现国债 人民财讯7月15日电,财政部网站7月15日消息,财政部拟发行2025年记账式贴现(四十二期)国债。本期国债为期限182天的贴现债,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600亿元,进行甲类成员追加投标,发行价格通过竞争性招标确定,以低于票面金额的价格贴现发行,自2025年7月17日开始计息,于2026年1月15日(节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