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广东省劳模马可:“梦想”号舵手的硬核征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5 08:35:00    

Transparency

点击上图观看视频

距离广东省劳模表彰大会只有两天时,马可还漂在海上。

作为“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的总建造师,中船黄埔文冲生产管理部副部长马可站在甲板上,思绪翻涌——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随“梦想”号出海了。从2020年“梦想”号项目启动到2024年底正式入列,50个月的鏖战,上千个日夜的攻坚,包括马可在内的3000多名建设者的付出和辛苦,最终凝结成一把打开深海宝藏的“大国钥匙”。

“造船这个行当,来不得半点虚的。建造过程中,你一旦在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上有所疏忽,改天它绝对会对你还以颜色。”这位从业近25年的“造船人”用五个词概括他心中的劳模精神: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尊重规律、不惧困难、勇于担当。

“泥巴坞门”里面造巨轮

出生于内陆的马可,从未想过会从事与造船相关的工作。1996年夏天,他前往武汉理工大学造船系船舶工程专业报到前,买了一件新衬衫。“买回家一看,衬衣上的图案全部是船舵。”带着这件新衬衫入学,马可的命运自此也与造船紧密相连。

大学期间,除了课堂上的点滴,他记忆最深的莫过于日复一日的自我较量——每天风雨无阻必跑的1500米长跑,以及咬牙也要完成的俯卧撑和仰卧起坐锻炼。

毕业后,马可南下广州加入黄埔造船厂。一入造船业,他就遇上中国船舶发展的“黄金年代”。拥有一百多年造船历史的黄埔造船厂立足长洲老厂区的同时,快速建设龙穴新厂区。2008年,马可主动请缨来南沙参与龙穴新厂区建设,成为首批拓荒者。

彼时的龙穴岛一片繁忙,边建厂、边造船。“新厂区的船坞没建好,我们就开始造船了,船坞口当时还是泥巴围堰。”正是在这样简陋的环境里,马可第一次真正手握“船舵”:作为总建造师主持建造了彼时华南地区首艘7.6万吨载重的散货船“宏元”号。

“‘宏元号’本身的建造难度并不大,难的是在基础设施没完全建好的情况下,还要按时高质量交付船舶。”负责“宏元”号技术工作的工艺师冯仕清回忆道,马可既要操心建船的事,又要协调厂区的基建。“各项工作千头万绪,但他协调能力非常强,做了很多工作。”

时隔多年,造船时的困难和艰辛马可早已忘记。然而,交付当天,他和同事们兴奋地把安全帽抛向空中的喜悦却永远定格在脑海,成为最美好的回忆。

“海龙”出水两鬓生白发

马可的工作经历,可以用几个数字讲清:23年担任船舶建造师,几乎是船厂深耕造船一线年限最长的人;主持建造了29艘船,所造的船舶类型从散货船到海洋工程船等类型繁多。

2015年,马可接到“海龙”号建造任务。当时,同在黄埔文冲市场部工作的同事半开玩笑地对马可说:“这条船公司要安排你来做,估计又会让你‘扒一层皮’。”

果然,“海龙”号建造的四年间,马可从一头黑发变成两鬓白发。在船海事业部总装一部部长杨志刚看来,“敢啃硬骨头、善抓牛鼻子”是马可最大的特点。“厂里最难‘啃’的船基本都是他来做的。但他从不讲困难,总会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海龙”号是中国船舶集团首次承建如此高端的饱和潜水船。它是一艘主要由潜水钟、高压居住舱、过渡舱、生命保障系统以及潜水钟收放系统等组成的专业深水海洋工程船。该船能够在除南北极以外的全球海域满足多种作业需求,包括饱和潜水作业、深水勘察作业、ROV作业、海底施工作业、DP动力定位作业、吊机舷外作业,以及进行海工支援服务等。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2019年12月3日,“海龙”号饱和潜水支持船正式交付,也标志着我国在大深度饱和潜水装备和深水装备领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深水工程作业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然而,更大、更难的挑战还在前面。等待马可的任务是建造“梦想”号大洋钻探船。据了解,如果把建造货船、客船比喻为造“货车、汽车”;建造海洋工程船则相当于造“吊车、挖掘机”;“梦想”号的建造难度就相当于“船舶界的歼20”。无惧困难,向着深蓝,马可又一次出发了。

为“梦想”号钻探深海保驾护航

“五一”假期前一天,马可正带领同事撰写“梦想”号验证性试验的相关报告。这也可能也是,他们为“梦想”号做的最后一件事。

时针拨回至2020年9月,“梦想”号项目正式启动。这一次,马可成为了“梦想”号的总舵手。

“梦想”号,这艘全球技术最先进、建造难度最大的船舶之一的大洋钻探船,承载着“打穿地壳、探索地幔”的国家使命,却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全船1241台套设备、48696根管系、1200公里电缆(相当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需集成于一体,相当于将10条同等船舶的各种物资塞进一条船,建造难度可想而知。

通常,一条船的建造顺序是:从船头到船尾。“梦想”号比较特殊,马可组织团队提出了“先建两端,再造中间,最后合拢”的方案。通过打破船舶建造的常规逻辑顺序,以空间换时间,从而将设计、采购对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

这是船厂从未尝试过的方案,其间需要克服的风险也是不可估量的。特别是巨型总段合拢时,船体各个结构的定位基准误差须控制在毫米级,才能保证合拢端面吻合。为此,在马可的带领下,项目团队通过搭建数字化船台测量场,来实现异地半船建造精度控制难题,最终精度控制达到±1.5毫米。

2024年11月17日,世界上唯一一艘具备11000米超深水钻探能力的科考钻探船——“梦想”号建造完成,并正式入列。那一刻,马可没有常人想象中的欢喜雀跃,有的只是内心的沉淀和思考。“这次造船经历让我发自内心地认识到,造船业是一个技术、资金、人员密集型行业。”马可说,以前对这句话的理解停留在字面上,如今这几个字在他的头脑中都有了具象化的图像。

通过“梦想”号的合作,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梦想”号监造组组长殷宪峰这样评价他:“马可善于抓重点、攻难点。他能把项目策划、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这些项目管理工作融会贯通,做到科学有效。他主持会议简洁明了,与船东、监理、船检沟通及时高效,是难得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梦想”号工作结束了,马可很快又要踏上新的征程了。正如他作为代表,在省劳模表彰大会上向全省各行各业工作者发出的倡议那样:实干笃行担使命,创新突破立潮头,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绽放劳动者荣光。

【记者手记】

“马可真是热门对象,各家媒体都想采访他。”提出采访需求后,记者收到了这样的回复。

劳模表彰大会举行前一天,马可才从海上赶回来。趁开会间隙,记者赶紧上前采访。面对记者的提问,从求学故事到工作经历,他有问必答。遇到一些专业词汇,他也会耐心解答。真诚质朴,记者在采访本上记下了马可的第一个关键词。

“造一艘船不是一个人、一个团队就能完成的,是大家相互协作的结果。就像‘梦想’号的建造,有150家单位的3000多名建造者参与进来,每一个人都不可或缺。”马可建议记者去厂里采访一下其他参与者。谦虚低调,记者写下第二个关键词。

到了船厂,记者随机抓了几位工作人员采访。他们这样评价马可:“善抓造船‘关键路径’”“思路清晰,协调能力强”“认真负责,敢啃硬骨头”“用脑子干活,谋定而后行”“看似严肃,实则内心善良”“知无不言,乐于帮助他人”……敬业奉献,记者又写下第三个关键词。

“我不是很喜欢接受采访。其实,劳模这份荣誉属于‘梦想’号的每位参与者。”马可说,和船厂的同事一样,他追求的境界是: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

总策划丨温文星 任天阳

策划丨林海利 许平坚

统筹丨陈慧玲 林洁

执行统筹丨黄丽娜 侯恕望

文丨侯梦菲 马欣然 夏小健

图、视频丨周巍 (部分由受访者单位提供)

剪辑丨梁岚

包装、海报丨麦宇恒

相关文章

  • 广东省劳模马可:“梦想”号舵手的硬核征程 Transparency点击上图观看视频距离广东省劳模表彰大会只有两天时,马可还漂在海上。作为“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的总建造师,中船黄埔文冲生产管理部副部长马可站在甲板上,思绪翻涌——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随“梦想”号出海了。从2020年“梦想”号项目启动到2024年底正式入列,50个月的鏖战,上千个日夜
  • “五一”假期西延高铁焊轨忙 来源:【人民网】清晨,在春日的阳光下,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的茂陵焊轨基地内,机器轰鸣声不断,钢轨上,焊花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基地工人正在对100米钢轨母材进行卸车作业。刘刚摄该基地承担着陕北革命老区首条高铁——西延高铁全线无缝钢轨的焊接与运输任务,每根百米钢轨需经过焊接、热处理、探伤等16道精密工序,最终
  • 五一我在岗 假期在日历上定格,却在医院里不停流动。白衣如约加身,听诊器贴上心跳的节拍,他们来自不同科室,肩负不同使命——“五一我在岗”是妇幼人对这个假期最坚定的回答。策划:汤立毅、谢宇统筹:喻昭阳、宋诗佳记者:张玖杰见习记者:吴祺芸出品:荆楚网荆州编辑中心 荆州市妇幼保健院
  • 牡丹江站附近路段多趟列车延误数小时,亲历者称下车后当地临时调度大巴接送,多方回应 5月1日晚,有多名旅客发帖称自己乘坐D7987次列车(始发站哈尔滨,终点站七台河西),在晚上7时50分许开出牡丹江站后不到10分钟突然停车,滞留超4个小时。网友发帖截图潇湘晨报记者注意到,D7987次列车全趟列车车程2小时43分许。晚上7时50分许这趟列车从牡丹江站驶出,原定于晚上8时34分许到达鸡
  • 追踪:福州西洪路“罢工”路灯已修复,恢复照明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毛朝青 实习生 彭艺航 文/图4月27日智慧海都平台报道了《福州一路段路灯“罢工”,部门:将尽快恢复照明》。针对市民反映的沿街路灯连续两日不亮的现象,福州鼓楼区城管局市政维护管理所在接到消息后马上前去检修,完成整改。路灯已恢复照明4月30日晚上7时左右,记者回访该路段时,在现场看到
  • 新增11个特种作业复审项目 本地从业人员不用再去外地参加复训 本报讯(记者阳聃甫)近日,记者从桂林市应急管理局处获悉,通过与自治区应急管理厅沟通协调,现在我市已经开通数个特种作业操作项目的复审权限,有相关特种作业证复审需求的市民不用再花时间、财力奔波至异地参加复训。此次新增的项目主要包括继电保护作业、压力焊接作业、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操作作业、制冷与空调设备安装
  • 从“电动车围城”到“路畅通” 深圳龙华大浪“盘活”出行空间 央广网深圳4月30日消息(记者 常迪)“以前出地铁站得侧着身子‘钻’车缝,现在一眼望去电动车都停放得整整齐齐。”在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阳台山东地铁站,每天通勤都要骑电动车往返住家与地铁站之间的李女士向记者说起家门口的变化。这个曾经被违规停放的电动车堵得水泄不通的地铁站口,如今日均违停量已降到两位数,
  • 专家称“4+4”初衷是培养医学领袖:有严格考试,不是“特权”工具 近日,因中日友好医院规培生被曝从经济系“半路出家”当上外科医生,引发了公众对于“4+4”医学生培养模式的关注。对此,一位了解国内医学生培养模式的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4+4’原本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在这次事件中被公众误读了。”引发舆论的是网上有消息将规培生与“特培生”等同起来,称一些医院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