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疆“90后”文物修复师:为丝路遗珍“把脉开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17:27:00    

中新社乌鲁木齐4月4日电 题:新疆“90后”文物修复师:为丝路遗珍“把脉开方”

作者 苟继鹏

在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修复室内,身着白大褂的余腾飞,像医生一样正用显微镜观察着一件唐代纸文书。从业8年多,这位“90后”文物修复师已累计修复各类文物500余件。

“这些是已经修复好的纸文书,我们会定期进行检查,以防止其出现新的病害。”近日,看着自己亲手修复好的纸文书安然无恙,余腾飞轻舒一口气。

3月28日,余腾飞正在位于乌鲁木齐市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修复室内伏案修复文物。 李明非 摄

这些文书2019年至2021年出土自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共计700余件。该遗址为唐代安西四镇之一的焉耆镇所属的军事设施。“这些纸文书是实证唐王朝对西域有效管辖治理的一手史料,极其珍贵。”余腾飞说。

“在沙土中埋了上千年,大多是糟朽的团状,褶皱、残破,病害达十几种,修复难度非常大。”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发掘负责人、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胡兴军说,那时候余腾飞每天泡在修复室里,常常沉浸在修复这些唐代纸文书中,忘记了时间。

最终,历时3年修复,237件唐代纸文书重获新生,惊艳亮相。余腾飞说:“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出土的唐代纸文书还有500多件亟待保护修复。这批纸文书的成功修复,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名文物修复师,不能只会修一种文物。既然我们被称为‘文物医生’,那就要当‘全科医生’,不仅要在自己擅长的区域深耕,还要不断学习,掌握不同文物的修复技法。”2023年,余腾飞曾用大半年时间,修复了一件唐代的海兽葡萄纹铜镜,如今正展陈在新疆博物馆。

海兽葡萄纹铜镜将外来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多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中西方文化互动的有力见证。

当初这件文物交到余腾飞手里时,表面布满了污染物,还有一些很明显的粉状锈。“表面污染物处理相对简单,但等到进一步除锈时,我们检测出镜面氯离子相对含量达到了百分之十几,如果采用传统的浸泡方法,会影响它背面的纹饰。”

余腾飞说,最终通过查阅文献、咨询各地专家,选择了折中的方法进行修复,虽然时间长了一点,但是保留了文物最初的模样。

新疆地处古丝绸之路要冲,随着新疆考古发掘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越来越多的丝路遗珍出土,经过像余腾飞这样的文物修复师的巧手医治而“复活”。

“文物是有生命的,当我看到它们刚出土时糟朽的样子,心里会痛惜。修复完成,心里会有一种满满的成就感。”余腾飞说。

相关文章

  • 暖盘点丨别畏惧身前的阴影,那是有人在背后给你力量 灵台“清明”,谷雨“润”心,春夏之交的四月仿若手中的流沙,不经意间便从指缝间溜走。春和景明,微风送暖,阳光下的人们都在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着、拼搏着。虽然向往成功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但幸运的是,我们从没有一个人孤身奋斗。心中的榜样、眼前的朋友,甚至身边的陌生人都会在我们遇到挫折时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为
  • “鼎”级之约!楚王熊悍鼎时隔92年重返安徽 大皖新闻讯5月1日起,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夏商周时期的安徽”展览将完成升级,向观众预开展,一批重器将亮相。4月29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提前对展览进行了探访。除了展陈布置焕然一新外,曾出土于安徽淮南寿县李三孤堆楚王墓的楚王熊悍鼎在时隔92年后重返安徽,惊艳亮相。铸客大鼎领衔重器整齐亮相“从去
  • 一线调研丨数据传输比眨眼还快 昔日“戈壁油城”蜕变“算力新城”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在用的算力机架总规模已超过900万标准机架,位居世界前列。其中,西部地区的算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更是明显提速,在新疆的克拉玛依,这个靠石油闻名的城市如今不仅成了算力超万P的“算力新城”,更是拥有了全国最大的影视动漫渲染基地,那么,这个西部的资源性城市是
  • 减少临床护士从事非护理工作,国家卫健委要求为护士减负 | 医养照护人才市场大调研 “人手不足”“待遇不高”“倒班频繁”“非护理工作多”“医患冲突”“分工、分级不明”……近期,第一财经对多地临床护士、护理学学生开展调研,多名一线护理工作者反映了前述问题,而这些问题在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和重症医学科、儿科等科室更为凸显。为切实给临床护士减负,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在25日发布的“关于做好202
  •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发布!甘肃临洮寺洼遗址入选 近日,国家文物局发布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甘肃临洮寺洼遗址入选。具体评选结果如下: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浙江仙居下汤遗址甘肃临洮寺洼遗址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陕西宝鸡周原遗址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一起来了解临洮县寺洼遗
  • 华侨捐赠千件文物,历经三载回归故土! 25日,晋江正式启动2025年“五一”文体旅消费季活动,同步举行海外文物回流捐赠仪式。旅居澳大利亚的华侨庄铭博、高克娟夫妇向晋江市博物馆无偿捐赠其珍藏的1501件中国文物艺术品。据悉,此次捐赠是晋江有史以来最大的文物征集项目,也是国内规模较大的海外文物艺术品回流捐赠项目。庄铭博与他捐赠的藏品(晋江市
  • 房山琉璃河遗址获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本报讯(记者崔毅飞)4月23日至24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京举行。经项目汇报会、综合评议,“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会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乔云飞宣布: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浙江仙居下汤遗址、甘肃临洮寺洼遗址、西藏康
  • 热雪新疆e起来|丝绸之路滑雪场新体验:中外网红的冰雪奇缘 来源:国际在线 在新疆乌鲁木齐的丝绸之路山地度假区,参加“热雪新疆e起来”活动的中外网红们尽情感受滑雪场带给他们的快乐,并围坐在一起畅聊旅途感受,向中外网友推介新疆冰雪文化。他们的深度体验之旅是“热雪新疆e起来”网络主题活动的一部分,该活动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主办,乌鲁木齐市委网信办、阿勒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