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国科研团队历经十年调查发布研究成果——中国有多少棵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08:39:00    

郭庆华团队成员在进行野外调查。

郭庆华(中)与团队在进行测量。

郭庆华团队采集生成的数据图。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写照。

截至2023年底,中国森林覆盖率超过25%,森林蓄积量超过200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增绿最多的国家。

那么,中国到底有多少棵树?

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侠客岛”开展的微博直播连麦中,记者与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所长郭庆华进行了交流。

十年“数”树

“中国有多少棵树?在完成调查之前,说实话,我对这个数字也没有概念。”郭庆华说,“现在,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根据我们的调查估计,截至2020年,中国大约有1426亿棵树,平均树密度约为689棵/公顷。”

1426亿棵,相当于中国人均拥有约100棵树。

在调查研究中,郭庆华团队有很多有意思的发现——

从植被类型看,寒温带针叶林植被区以约720棵/公顷的树密度,贡献了全国超六成的树木(约879亿棵树),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的树木密度最高,约达到989棵/公顷。

从地理区域看,西南地区树最多,约360亿棵;东北、东南和西南地区的树木数量和密度,显著高于北方和西北地区。从流域看,长江流域以约496亿棵树的绝对优势位居首位,东南诸河流域、西南诸河流域、珠江流域与松辽流域等均超过100亿棵树。

从省域看,四川、黑龙江、云南和广西的树木总数超过100亿棵,占全国总量的32%。其中,四川凭借其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条件,树木数量居全国首位。而在人均树木数量方面,西藏位列第一,人均拥有近2000棵树。

中国这么大,这么多的树,是怎么“数”出来的呢?

“我们通过科学抽样,选取了7.6万多个样方,实地调查了这些样方之后,估算出了全国的树木总量。”郭庆华说,“这7万多个样方,我们团队全部走遍了,可以说,全国各地的树林是我们工作的‘主战场’。”

做这项调查,需要时间。

“前前后后,我们花了10年左右的时间,采集了400多TB的数据。”郭庆华说,如果以一张照片5M大小计,400TB相当于8000多万张照片的体量。

给树林做CT

“‘数’树的过程,形象地说,就是给一片树林做全面的CT扫描。”郭庆华说。

采集这么多的数据,如果光靠肉眼、手持相机拍摄、纸和笔记录是远远做不到的。

给树林做CT,离不开两只“眼睛”——一只是空中的,一只是随身携带的。

空中的“眼睛”是无人机的激光雷达传感器。

“这片树林面上的整体情况如何,无人机在空中飞一下,很快我们就能知道。当然,我们用的无人机,跟大家平时拍照用的无人机是不一样的。”郭庆华说,根据研究的需要,团队研发了一些设备和工具,将它们挂在无人机上,也就是所谓的“载荷”。这里面有激光发射器,每秒可以发射出上百万个激光的脉冲,而且是可以旋转的,能多角度采集数据;这里面还有一个相机,可以同步拍摄照片、视频等数据,与激光数据互为补充。

随身携带的“眼睛”,是手持设备中的激光雷达传感器。

郭庆华介绍,最早,他们随身携带的是类似于背包的设备,这几年迭代到手持大小,更轻便,功能也更丰富了。跟无人机上的“载荷”有些类似,手持设备也是可以同步采集激光和影像数据,便于在林下随走随拍,效率比以前高了很多。

茂密的树林,常常在野外。一旦没信号怎么办?设备岂不是要宕机?

现在,没有信号也不再是问题。“无论是无人机还是手持设备,我们都运用了一些技术,可以实现准确的坐标定位。”郭庆华说。

一只天上的“眼睛”,能俯瞰下面的情况,另一只是随身携带的“眼睛”,可以平视和仰视,这样一来,一片树林的全景图就很容易绘制出来了。

“很自豪地告诉大家,这些设备和技术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郭庆华说。

当下,人工智能备受关注,在“数”树的过程中,人工智能也得到了不少应用。

在郭庆华看来,如果说激光雷达和相机是眼睛,那么AI就是充满智慧的大脑。

无论是硬件端,还是软件端,AI都成了郭庆华团队的好帮手。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个难题,同一片树林的地表是有起有伏的,如果要知道这里面每棵树的高度,显然不能简单地把所有的树都放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来计算。因此,我们针对地形的起伏,把包含相应AI算法的模组固化到硬件里面去,这样便可以在飞行过程中针对地形的起伏来调整飞行高度,这被称为仿地飞行。”郭庆华说。

AI在软件端的应用,就更重要了。

试想,在上千平方公里或者更大面积上采集了这么多数据,如果都要靠人工一个个去提取关键数据点的话,那会非常费时费力,这时候就需要应用AI的一些算法。

“我从许多年前就开始研发相关的算法,比如怎么能自动提取森林的结构参数等信息。通俗来讲,我们的研究就是用激光雷达给树林做了一个CT扫描,然后用AI来读这个片子,发现其中的关键信息并整理成我们需要的报告,如树密度地图等。”郭庆华说。

“一件很酷的事”

“十年‘数’树,我们是认真的,我觉得我们干了一件很酷的事。”郭庆华说。

这么多年,不少人问过郭庆华同样的问题:为什么要“数”树?

在郭庆华看来,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树的数量或者叫树的密度是生态系统质量的晴雨表,一个地方生态比较好的话,它的树密度会比较高一点。反之亦然。第二个原因,现在全球都面临着应对气候变化的时代课题。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这些年人工林的种植面积居世界首位,未来我们还将继续为地球增添绿色。”

基于这样的考虑,郭庆华认为,要摸清树木家底十分重要,这样可以为我们更高质量地种树提供数据支撑,比如,在哪里种树,种什么类型的树,种多少棵树等等。“因此,我们团队许多年如一日,坚持做森林研究。”郭庆华说。

令郭庆华印象最深的,是2023年在西藏自治区测量目前中国最高树的经历。

“以前开展森林调查,一个样方可能要好几个小时,现在有了激光雷达设备,能缩短到几分钟。经过电脑自动处理,可以很快获得相关数据。”郭庆华说,在激光雷达的帮助下,“寻找最高树”变成了一个可重复的科学工作。不仅如此,植物生态学家也可以在相关数据基础上进行更多深入研究,研究为什么树能长这么高,它的限制因子是什么,对我们理解整个生态的机理也有一定的帮助。

树木不仅是森林的基本组成单元,更是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器”。当前,各国纷纷响应“全球种植万亿棵树”倡议,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助力生态系统修复。中国也在为“未来十年种植、保护和恢复700亿棵树”的目标而不断努力。

“我们团队的研究成果为上述目标提供了有益的科学支撑。通过精准掌握全国范围内的树木密度分布,相关部门与科研单位能够更科学地规划造林区域,提升种植成效,避免盲目和浪费。让高精度数据与智能模型深度融合,就是为了让每一棵树都能在最合适的地方扎根成长,切实发挥生态与经济价值,为全球生态可持续管理与治理贡献‘中国方案’。”郭庆华说。

迄今,郭庆华和激光雷达技术已经打了20多年交道。“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研究,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郭庆华说。(刘发为)

(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文章

  • 以事实为锚 破认知迷局 立清醒中国观 七年深耕、立足事实,9月8日《这就是中国》迎来第300期。本期节目中,主持人何婕与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副院长范勇鹏围绕“中国战略预测精准性”、“不干涉原则下的国际影响力”、“青年战略思维培养”三大核心议题展开探讨,为观众拨开认知迷雾,搭建读懂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在谈及普通人如何提升对中国与世
  •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1项科研成果获“创客中国”湖北大赛决赛创业组三等奖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郭爱)9月4日,第十届“创客中国”湖北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荆门落幕。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噬菌突围——破解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生物科技革命”项目斩获创业组三等奖。典礼现场。 通讯员 供图该项目由第四临床学院桑明教授领衔的“循噬未
  • 台湾游客打卡榕江 盛赞“村超”独特魅力 感受大陆乡村蓬勃生机 中国台湾网9月9日讯 9月6日至7日,一支来自宝岛台湾的旅行团抵达榕江县,开启了一场别样的乡村体育文化体验之旅。他们不仅在现场沉浸式体验“村超”友谊赛的火热氛围,更走进“村超”历程馆,探寻这项乡村足球赛事背后的人文故事与精神内核,亲身感受大陆乡村发展的蓬勃生机。台湾游客现场观看“村超”。(中国台湾网
  • 21对话|李稻葵:“国家队”要承担产业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职责 南方财经记者庞成 伍素文 实习生王硕 姚文琪2023年9月,“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首次被提出。两年来,从概念萌生到写入政策文件,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践,各行各业在“新质生产力”的指引下,正不断释放澎湃的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的落地既需要突破硬科技‘卡脖子’环节,更需构建稳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使链主企
  • 【中国那些事儿】国际人士:中国抗战的贡献不只是胜利,更为世界创造了和平发展的机遇 来源: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网9月8日电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国际人士高度评价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的巨大贡献,并强调中国在当前全球事务中仍是维护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刚果(布)总统萨苏在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二战的胜利是全世界
  • 全国碳市场建设迈入新阶段(美丽中国) 来源:人民日报核心阅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近日印发。这是我国碳市场领域第一份中央文件,将为全国碳市场建设提供更完善的制度保障、更强大的能力支撑。如何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了解读。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经济社会发
  • 双会龙城圆满收官,全景回顾精彩瞬间 伴随新质生产力培育力度持续加大,“人工智能+”行动实施领域不断深化,我国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场景拓展、行业赋能、产业发展迎来高速发展期。在此背景下,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2025第十四届中国智能产业大会与吴文俊人工智能创新大会首度联袂,于2025年8月30-31日在江苏常州搭建技术展示、成果转化、产
  •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龙东升被查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纪检监察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监委9月2日消息: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龙东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龙东升(资料图)政事儿(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