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全球化逆风“中船系”四箭齐发,一季度业绩暴增提振股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21:09: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云帆 报道

当二十年一遇的“船周期”遭到全球化逆风,中国船舶企业的市场预期会如何演绎?

4月8日,“中船系”上市公司,船舶制造企业中国船舶(600150.SH)和中国重工(601989.SH ),燃气轮机,船用机械龙头中国动力(600482.SH ),海防装备企业中船防务(600685.SH)四家公司,“罕见”地四箭齐发,在交易日午休期间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告。

而从发布的数据来看,四家公司今年一季度均取得了极为亮眼的业绩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船系”公司目前均未披露年报,因此作为去年基数的法定披露数据或参照公司2024年半年报业绩数据。

从某种角度来说,中国船集团如此急于展现自己优异的一季度业绩,抑或是因为公司股价受到来自外部市场环境的特别压力。

午间业绩预告披露后,中国动力快速冲高,并最终收涨4.99%,报20.62元/股;此前早盘,中国动力最深跌至18.60元/股,跌幅一度接近5%。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亦表现强势,两公司均于午后盘中涨逾5%,中船防务涨幅稍稍滞后,全天收涨2.65%。

“中船系”四箭齐发

2025年,被认为是“船周期”业绩开始兑现的第一年。而随着2022年前中国船舶业低价订单在2024年基本消化完毕,2025年一季度高价订单开始确认,船舶企业业绩回归,在一定程度上符合预期。

“中船系”四家公司中,中国动力、中船防务的业绩增速最为“惊艳”。

财务数据显示,中国动力2025年一季度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亿元至4.5亿元,较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增长240.48%至410.7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幅进一步扩大至423.36%-685.05%,达到2.8亿元至4.2亿元。

而中船防务预计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7亿至2亿元,同比增加1.55亿至1.85亿元,增幅1005.77%至1200.91%;实现扣非净利润1.65亿至1.95亿元,同比增幅554.01%至672.92%。

而两家正在筹划合并中的船舶整船制造企业——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亦交出满意答卷,其中中国船舶一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亿至12亿元,同比增加5.99亿至7.99亿元,增幅149.35%-199.21%;中国重工预计一季度归母净利润5亿至6亿元,同比增加269.66%-343.59%。

四家公司也均提到了高价值订单交付和产能提升等要素。

中国船舶公告称,今年一季度,中国船舶聚焦主责主业,克服春节长假影响,在确保生产安全的前提下,狠抓生产保交付,提升精益管理水平,生产效率稳步提升;船舶行业保持良好态势,手持订单结构升级优化,报告期内交付的民品船舶价格同比提升,营业毛利同比增加;联营企业的经营业绩同步改善。

中国动力则表示,全球造船市场景气度持续提升,柴油机板块子公司2025年一季度销售规模持续快速增长,订单增加,主要产品船用发动机产销量均同比提升,同时公司实施“成本工程”持续降本增效,利润空间扩大。

护航重组

值得注意的是,中船集团“四箭齐发”,正值公司二级市场遭遇抛压之际。而包括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和中国动力同属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且三家公司均面临资产重组或重要收购,对股价均有较强诉求。

其中,中国船舶、中国重工正在推进双方的换股吸并流程,并且已经完成股东大会投票流程;中国动力正在筹划发行可转债收购中船柴油机16.5%的少数股权事宜,目前交易计划处于预案阶段,包括标的的审计流程尚未落实。

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国动力截至4月8日午间收盘分别报27.24元/股,3.94元/股和19.10元/股,较去年10月高点累计下跌37%、35%和33%。由于重组流程,三家公司又分别面临不同程度的股价压力。

其中,中国船舶、中国重工股价面临换股吸并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压力。两家公司的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价格分别为30.24元/股和4.04元/股。截至4月8日午间,两家公司交易价格分别较现金选择权折让10%和2.5%。

而根据记者统计,此前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两公司换股吸并议案设置了累计30亿元的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若相关异议股东再投出反对票后并未抛售,而两公司股价又较现金选择权存在大幅折让,异议股东可能会行使现金选择权,要求中国船舶集团按现金选择权买走其股票。

中国动力的股价压力,则来自发行预案锁定发行可转债转股价格后可能产生的倒挂。根据去年11月发布的预案,中国动力锁定的初始转股价格为17.35元/股,为彼时按定价基准日前120个交易日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80%确定,并对预案发布前的正股价格折价约26%。

然而接连的下跌令发行可转债折让配售的安全垫岌岌可危,中国动力股价于4月8日早盘一度跌至18.60元/股,较可转债拟定转股价格溢价仅为7.2%,加之外部环境影响,交易的可行性被打上问号。

在重组关键时点,中船集团祭出业绩预告“三箭齐发”,积极化解市场外部压力对公司重组计划的影响,可谓及时。

船周期逆风挺进

“中船系”股价的集体低迷无疑是外因使然。高关税、无端的靠岸费等负面因素的积聚,令在风口的造船业面临质疑不断。

客观上,近年来,随着全球船队年龄老化,维护成本上升和整体效率下降,存量船坞数量持续萎缩,船舶制造业的供需矛盾仍然激烈。但与此同时,逆全球化潮流涌动,中国船舶制造商持续获单能力,不可避免被打上问号。

目前,全球造船业产能集中于中日韩三国,而中国主导全球60%至70%的全球船舶产能,其他国家想要替代,短期可能性极低。

今年3月,日本最大航运企业日本邮船(NYK Line)高管近日在新加坡海事周会议上向外界表示,亚洲盟友日本与韩国恐难快速填补由此产生的非中国造船需求缺口。

从订单方面来看,虽然航运圈传出一定的改单和撤单的情况,如美国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就被曝出撤单,但同时中国船厂依然在收货较多来自欧洲地区的订单。

如法国海运集团达飞2025年今年仍然与中国签订了12艘船只的订单,数量与韩国齐平。此外,今年2月,地中海航运与中国长宏国际签订了8艘天然气双燃料集装箱船;3月,与中国船舶旗下广船国际签署2艘3500米车道长度的液化天然气双燃料客滚船。

而包括马士基开始与沪东中华、江南造船等中国顶级船厂洽谈新一批订单,有消息还称订单规模有望较原先预期扩大。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

  • 投影仪卖不动了!极米科技连续两年营利双降,产品质量问题引发投诉 曾一度被认为会取代电视机的家用投影仪,突然不香了。“投影一哥”极米科技近日披露年报,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4.05亿元,同比下降4.27%;净利润1.2亿元,同比下降0.30%。这是继2023年营收、净利润双降之后,极米科技又一次双降。从业务板块来看,2024年,极米科技的投影整机产品收入29
  • 厦门,从羽球名城到苏杯之城 新华社厦门4月30日电 题:厦门,从羽球名城到苏杯之城新华社记者田光雨、付敏、李昊泽“这是我第一次到厦门,但我早就知道谌龙、吉新鹏等很多羽毛球名将来自这里。”对于厦门,世界羽联新任主席巴达玛·利斯瓦达恭是未见其城、先闻其名。2025年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正在厦门凤凰体育馆火热上演。这项世
  • 10台核电新机组获核准上海独揽500亿订单 4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福建霞浦压水堆1、2号机组、山东海阳三期工程、广东台山二期工程、广西防城港三期工程等5个核电项目。这是自2022年以来,我国连续第四年核准10台及以上核电机组,保持了常态化审批节奏。以单台国产百万千瓦三代核电机组约200亿元的投资力度估算,此次新核
  • 星巴克中国门店总数达到7758家 北京商报讯(记者 张天元)4月30日,星巴克发布截至2025年3月30日的2025财年第二季度数据显示,2025财年第二季度,星巴克中国营业收入达7.397亿美元,同比增长5%。与上一季度相比,在各类商圈、不同城市层级、各个营业时段,星巴克中国同店交易量同比攀升,实现4%的增长。门店规模方面,截至第
  • 建工修复:联合体中标总投资约11.4亿元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4月30日,建工修复(300958)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七十一团城镇管理和生态保护中心发来的“第四师七十一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主体)服务采购项目”的成交通知书,成交单位为新疆鼎源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体牵头人)及联合体成员方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项目
  • 67票赞成、29票反对,75岁戴维·珀杜出任美国驻华大使!他曾任锐步公司 CEO,在亚洲居住多年 当地时间4月29日,美国参议院以67票赞成、29票反对的投票结果确认戴维·珀杜出任美国驻华大使。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于当地时间2024年12月5日在社交媒体上宣布,提名戴维·珀杜(David Perdue)为美国新任驻华大使。戴维·珀杜是一名共和党人,曾于2015年至2021年担任佐治亚州联邦参议员。
  • 南财早新闻|今年第二批81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下达;多家国有大行不再设置监事会 南财早新闻,早听早知道。今日关注1、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通知,将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重点包括国家层面已放开但地方仍在审批等15种类型。2、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今年第二批81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继续大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将充分发挥“两新”部际协调机制作用,
  • 美关税政策反噬农业:订单取消 价格暴跌 美农业陷“全面危机” 美国媒体当地时间28日报道称,由于全球多国对美国特朗普政府实施的关税政策予以强烈反击,尤其中国暂停进口美国农产品的一系列措施,美国农业部门已遭受巨大损失。美国农产品运输联盟负责人更是直言,美国农产品行业的全面危机已经到来。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援引美国农产品运输联盟的报告称,美国关税政策所引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