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贯彻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系列访谈
弘扬沂蒙精神 发挥发展优势 加快建设省区域副中心
——专访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涛教授
在临沂客户端讯中共临沂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地理区位、城市底蕴、千万人口、商贸物流、民营经济、丰富资源、城乡融合等优势,加快建设实力强劲、活力迸发、开放包容、人文底蕴厚重、宜居宜业的省区域副中心。”建设省区域副中心,已成为临沂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引领各项工作的关键目标。
锚定建设省区域副中心这一战略目标,对奋力谱写现代化强市建设新篇章意义重大。近日,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涛教授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科学谋划‘十五五’规划的重要节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紧扣‘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的发展要求,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充分发挥发展优势,凝心聚力加快建设省区域副中心。”

资料照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要保护和运用好红色资源,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对此,刘涛谈到,临沂作为沂蒙精神的发源地,沂蒙精神不仅是临沂的城市名片,更是这座城市发展的“根”与“魂”。推进现代化强市建设、建设省区域副中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更是新时代传承与弘扬沂蒙精神的重要实践路径。
刘涛说,我们要深入挖掘沂蒙精神“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丰富内涵,将其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让这张城市名片在新时代闪耀出更加夺目的光芒。在新时代大力弘扬沂蒙精神,需通过理论宣传、思想教育、实践体验、文化熏陶、文旅项目等多维度举措,在学习中传承,在弘扬中发展,在创新中超越,使沂蒙精神深入人心,焕发出新的精神光彩,成为引领发展的精神灯塔,激发全市人民的奋斗热情,凝聚起建设省区域副中心的强大合力。

资料照片
刘涛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沂的发展乘势而上,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幸福指数持续攀升,走出了一条革命老区率先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之路。就建设省区域副中心而言,临沂具备诸多有利条件和显著发展优势。
例如,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临沂立体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现代化交通体系不断完善,为经济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庞大的人口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扩大内需和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市场体系日益健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市域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民营经济活力四射,贡献了全市90%以上的营收、税收和就业的民营经济始终是临沂发展的坚实基础;产业发展生机勃勃,以标志性产业链构建“临沂版”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力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协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态势良好,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山清水秀、天蓝水净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资料照片
这些优势共同构建起临沂迈向省区域副中心的坚实基石,为现代化强市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依托这些优势,要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开放,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确保建设省区域副中心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谈及工作落实,刘涛表示,唯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才能将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我们要坚持干字当头、以钉钉子精神狠抓工作落实,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确保每一项任务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更好凝心聚力建设现代化强市和省区域副中心。

资料照片
具体来说,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注重扩大有效需求,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积极培育优势产业集群;要加快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大力推进商城国际化和数字化,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不断提升城市能级;要时刻关注群众安危冷暖,更好增进民生福祉;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扎实建设美丽临沂。
刘涛表示,回望来路,沂蒙精神是我们攻坚克难的精神密码;展望前程,发展优势是我们加速奔跑的坚实底气。让我们以沂蒙精神为指引,深挖历史文化富矿、激活红色基因能量、释放现代发展活力,用实打实的发展成果回应人民期盼,让这座兼具厚重底蕴与蓬勃朝气的城市,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持续书写精彩答卷,让省区域副中心的蓝图在实干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贾路杰
编辑: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