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胜利油田鲁明公司滨南采油管理区425-斜101井组日产油从8.6吨提升至14.1吨,含水率下降26.6个百分点。成绩的取得,源自技术人员通过调剖调驱技术的创新应用,破解岩层致密、层间差异大导致的开发难题,有效提升低渗透油藏开发效率。
低渗透油藏开发长期面临平面水驱不均衡、纵向动用差异大等难题。为此,该管理区引入调剖调驱技术,经过多次试验和数据对比,选定了具有优异封堵性能和注入能力的核壳纳米材料作为调驱剂,提高驱油效率。
为精准定位和调整油藏内部的流体流向,管理区引入示踪剂监测技术,实时追踪地下水流动态,制定针对性的调剖调驱方案,有效解决井组内的水窜问题。
“过去像是在迷雾中找油,新技术成功揭示了井组内部的水窜通道和位置。”鲁明公司采油工程首席专家周玉龙说,吸水剖面和压裂参数是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的重要依据。通过精细分析这些数据,技术人员能够更加精准地控制注入水的流向和分布,提高油藏的动用程度和开发效果。
低渗透油藏具有埋藏深、构造复杂、薄互层、非均质强等特点,不同开发单元的特性各异。技术人员通过上百组试验和论证,为不同特性的油藏“把脉开方”,先后实施核壳纳米调驱、过饱和溶液调驱、氮气泡沫调驱等技术,精心组建起一套“调驱工具箱”。在实际应用中,他们对调驱方案持续优化,通过减少段塞数量、优化段塞组合方式等,提高调驱效率。
目前,该技术在鲁明公司已应用5个井组,下一步将在商河、青南、济北等管理区同类型油藏中推广应用。(大众新闻记者 顾松 通讯员 王淑梅 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