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开放、富有活力”,正在成为重庆城市发展的关键词。
刚刚闭幕的重庆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将“全面培育创新开放富有活力的城市发展新动能”置于“六个新”目标之首。这既是对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的精准呼应,也是以3万亿元经济体量为坐标,对“下一步怎么走”的系统回答。
直辖28年来,重庆成绩显著:GDP从千亿元量级跃升至3万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4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71%。量的积累已具规模,质的突破刻不容缓。
依据中央对城市发展“两个转向”的重大判断,重庆城市工作进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发展方式从粗放低效转向集约高效,城市动能从房地产驱动转向科技、产业、文化赋能。这意味着,重庆正站在新旧动能转换的临界点。

▲6月26日,位于渝北区的长安汽车数智工厂,机器人配合AI视觉在线检测系统检测车身精度。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创新,是突破口。
空间上,重庆聚焦提升城市创新策源功能和市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谋划推进“核心引领—节点支撑—全域联动”的市域科创走廊建设,着力将其打造为创新资源的“聚合轴”、产业升级的“动力带”和人才流动的“畅通渠”,持续提升关键产业链控制力和产业集群竞争力。同时,加快以“416”科技创新布局为引领的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四大科创高地建设,力争2027年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3%。
产业上,重庆坚持“四侧”协同促进“四链”融合,打造集产学研用于一体的创新综合体。突出龙头企业带动和西部金融中心赋能,加快传统产业更新、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健全“产业出题、科技答题”攻关机制,持续激发国企、民企、外企等多元主体创新活力。提质提速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力争203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2万家。
要素上,重庆以超常规举措在更开放场景中引导人才、平台、资金等国内外创新资源高效集聚。完善顶尖人才“校引共用”机制,以高能级平台聚才育才;加强科技金融支撑,建设重庆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与氛围,持续激活城市创新的内在效能。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引擎。它的每一次突破,都笃定地指向同一个未来——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正于此加速崛起,其动能必将愈发澎湃。

▲8月19日,重庆果园港一个个集装箱被平稳码放到货船上(无人机图片)。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开放,是放大器。
重庆虽是内陆城市,但开放基因早已融入城市肌理。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4月考察重庆时赋予重庆的“两大定位”之一。
思路决定出路。重庆要高举开放大旗,深化改革攻坚,不断提升内陆开放综合枢纽服务能级,关键在于坚持问题导向、扭住关键环节:
有力有效破解制约西部陆海新通道和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的堵点卡点;深化推动“13+2”跨区域共建合作机制改革提能;提升“一园两体系”建设的整体质效;进一步明确“九大关键枢纽”建设的突破方向和实现路径。
以此为牵引,重庆以制度型开放为着力点,系统性重塑、全方位提升市域开放平台功能,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为城市发展注入更加澎湃强劲的动能。其目标就是全面提高重庆以一域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增强全球高端要素资源集聚配置能力的显示度。

▲8月20日,蓝天白云与碧绿的嘉陵江水相得益彰。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活力,是动力源。
城市能抵达怎样的高度,看的是创新动能;城市能拥有怎样的潜力,靠的是人才活力。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源于“人”。一座真正富有活力的城市,必然是人的活力充分涌流、智慧竞相迸发之地。
重庆始终将人才视作城市最宝贵的资源。重庆瞭望曾以《投资于人,才能收益于渝》为题指出:重庆的人才战略,绝非简单“引人”,而是真正把人才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盘”来用心经营。
政策层面,着力构建从“塔尖”到“塔基”的全方位人才政策矩阵;平台方面,高水平创新平台星罗棋布,预计2027年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平台数量达到150家;机制层面,把人才视为城市“合伙人”,通过“渝才荟”数字平台和“四支陪跑人队伍”专业服务等创新举措,推动人才与城市共同成长、彼此成就;配套方面,提质发展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让创业者“下楼”就能对接实验室,“上楼”就能找到投资人。
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创新才能生生不息,活力才能源源不断。
动能转换,非一日之功;久久为功,方能水到渠成。重庆唯有坚持创新不止步、开放不停顿、改革不懈怠,才能把“创新开放、富有活力”这八个字写进每一寸土地、每一座工厂、每一所高校、每一条街道,让创新成为最强劲的城市心跳,让开放成为最澎湃的势能,让活力成为人民最真切的体验。
【知识延伸】
8月18日,重庆市委六届七次全会举行。全会提出到2027年将实现“六个新”目标,即:全面培育创新开放富有活力的城市发展新动能,全面优化韧性可靠敏捷高效的本质安全新体系,全面构筑舒适便利普惠可及的高品质生活新图景,全面塑造绿色低碳整体大美的山水都市新风貌,全面弘扬崇德向善文化繁荣的城市文明新风尚,全面探索党建统领整体智治的城市治理新范式。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