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今天,如何为孩子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21 10:48:00    

近期,《中国教育报》聚焦青少年“远离网络黑话烂梗”刊发系列报道,引发师生热烈讨论。青少年在通过网络便利丰富学习、生活的同时,除了受到网络语言环境的影响,也面临着违法和不良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泄露、网络沉迷、网络欺凌等多重风险。在当前复杂的网络空间中,如何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技术赋能,为孩子上网装上“净化器”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表明,2024年新增的742万网民中,10岁至19岁青少年占比近半。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说,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未成年人网络使用中的种种问题也日益凸显,从身心健康受损到学习与社交失衡,从价值观塑造风险到网络沉迷危机,每一项都牵动着社会的“神经”。

一边是与网络空间越来越密不可分的“互联网原住民”,一边是潜藏着诱惑与陷阱的“网络丛林”,技术手段的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自2019年起,部分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上线“青少年模式”。2024年11月,国家网信办发布《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升级推出未成年人模式,实现时间、内容、功能三方面管理升级。

如何切实提升“防护墙”的效用?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所所长姜朝晖建议,网信等部门可以在校园电子设备和未成年人网络系统中部署黑话烂梗等不良内容的自动识别过滤系统,阻断不良内容非常规表达的传播链路。

在方增泉看来,网络平台应加强内容审核和隐私保护措施,减少不良内容和隐私泄露风险,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安全的网络环境,如设置家长控制功能,网络欺凌行为的预警预防、识别监测和处置机制等。同时,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推广“身份识别+行为分析”复合认证技术,通过高精度的身份识别算法,结合先进的用户行为分析模型,实现对未成年人身份的精准验证与网络行为的深度洞察。

科学引导,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

如果说技术过滤是为未成年人筑起“防护墙”,那么网络素养的提升则更像是为孩子装上“导航仪”。

今年4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深入实施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提升网络文明素养、数字道德伦理。建立大中小学衔接的数字素养培育体系,将数字素养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方增泉建议,学校要系统性地落实网络素养课程体系化建设,将网络素养全面融入中小学课程体系,构建阶梯式网络素养框架,“网络素养教育不能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更要注重价值观引领,培养学生的数字伦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主任邹煜看来,教师应将学生的网络素养培养深度融入日常教学全流程,构建“课前浸润—课中思辨—课后拓展”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我们要通过课程或活动让学生理解互联网内容的传播机制,学会理性看待流行文化,避免盲目跟风,保持独立思考能力。”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初中教研员王萍说。

“培养青少年的网络素养需要教师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利利认为,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做家校协同的主动参与者,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异常行为”,要及时向学校和老师反馈。

“家长要发挥教育、示范、引导和监督作用,以身作则,主动提升自身网络素养,摒弃‘手机带娃’的惰性思维。”方增泉补充说。

形成合力,多方协同营造良好生态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汇聚各方合力。2024年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提出,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制机制、促进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加强网络信息内容建设、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以及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措施。

专家表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构建了一个网络空间中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包括家庭、学校、政府有关部门、网络服务提供者以及相关智能终端的生产者、销售者等。

“网信部门应加强对网络空间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青少年网络保护政策体系,推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落地实施,明确平台责任、家长职责与学校义务,建立网络内容审核、时间管理、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刚性规范。同时,网信、公安等部门可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传播低俗、暴力、歧视等不良内容的账号和平台,为青少年清除信息噪声。”邹煜建议,社会组织与公众也应成为青少年网络环境的建设力量。此外,应鼓励更多专业人士、大学师生、创作者群体参与青少年网络文化建设,共同打造符合时代精神与成长需求的数字内容生态。

方增泉建议,要根据互联网发展不断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配套细则,明确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信息的具体类型、判断标准和处置办法,完善网络暴力等违法行为的惩处机制。制度建设要避免“一刀切”,在“堵”与“疏”之间寻求平衡,在加强保护的同时,更重视青少年主体地位和参与权。

在王利利看来,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政府、平台、社会各界以及学校、家长形成合力,协同推进,“要完善法律法规与监管机制,明确平台责任、内容审核标准及违规处罚措施,加强对网络不良信息的常态化监管,建立全方位保护体系”。

来源:中国教育报

相关文章

  • 女子直播辱骂母亲被拘7日:因被从田间劳作返家的母亲责备了几句,在直播间持续辱骂 7月14日,湖北咸宁。大坪派出所接到群众报案,称辖区内一名主播在网络直播时当众辱骂自己的母亲,言辞粗俗不堪,相关直播视频被录屏后在网络上大量传播,引发网友强烈不满。经查,陈某利当日在家中直播时,被从田间劳作返家的母亲责备了几句,陈某利因不满母亲的责备便与其发生争执。随后,她竟在直播间内持续对母亲进行
  • 内蒙古:七项重点工作推进北疆文化进校园   北疆新闻消息 7月10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导意见》和《全区教育系统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工作方案》两份文件。两份文件都是聚焦“文化”主题,围绕落实文件内容,近期将开展七项重点工
  • 汉中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企业调查摸底工作的通知 汉中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企业调查摸底工作的通知汉中市内各有关企业或机构:为营造良好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产业发展环境,全面掌握我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企业基本情况,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决定对全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企业开展调查摸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调查摸底的对象1.从事网络安全
  • 家长注意!儿童玩水后感染“食脑虫”,专家提醒   最近,来自福建和安徽的两位家长分别在网上发帖称,自己的孩子在玩水后感染了“食脑虫”,情况十分危急,这引起了很多家长的担心。  “食脑虫”到底是什么?正常游水嬉戏容易中招吗?家长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有效避免孩子们遭遇这类风险呢?  “食脑虫”是什么?  会对人体造成哪些损害?  “食脑虫”并不是
  • 环球墨非上涨6.71%,报2.817美元/股,总市值6508.41万美元 7月8日,环球墨非(GMM)盘中上涨6.71%,截至00:32,报2.817美元/股,成交3.58万美元,总市值6508.41万美元。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09月30日,环球墨非收入总额4136.1万美元,同比增长53.82%;归母净利润1213.74万美元,同比增长85.25%。资料显示,环
  • “新新”向荣 “链”接三秦产业图谱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公示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陕西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3 陕ICP备05003022号-2 版权所有:Copyright © ishaan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
  • 14~18岁违法可拘留,新治安管理处罚法来了 6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自明年1月1日起施行。此前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是在2005年8月审议通过的,历经20年,如今,这部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从打破“未成年人违法不拘留”的刚性惯例,到重构“被殴打还手即互殴”的认定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精品微党课征集展播活动启事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鼓励基层党组织不断创新党员教育形式,主动适应新时代党员学习新趋势、新潮流、新需求,激发党员理论宣讲新动能,丰富党员学习内容,引导广大党员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满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即日起启动精品微党课征集展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