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夜”态激发城乡“灯光下的潜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13 10:40:00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消费提振确立为经济增长核心引擎的背景下,夜经济正从餐饮、购物的街巷夜市逐渐扩容升级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动能。商务部发布的《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约60%的国内居民消费发生在夜间。从傍晚六点到凌晨两点,8小时的“黄金消费带”正重塑城市、乡村的经济脉动。业内人士表示,夜经济正逐渐走向全方位发展的新“夜”态2.0时代,城市运行系统需尽快完成从“日间城市”向“全时城市”的转换,让夜晚真正成为充满体验和机遇的“黄金时段”。

盘活城市存量资产

  以往提到夜经济,大家脑海中浮现的就是美食街、小吃摊,如今的夜经济包含了更多的文化、娱乐和休闲元素,正以城市活力新坐标的角色,加速从单一的夜间时段消费模式向时空场景重构的全域化消费生态转变。

  每当璀璨灯光次第亮起,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河南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创意园的“夜篇章”也渐次拉开帷幕。“这里的夜晚比白天还热闹!”正在读大三的学生小陈指着灯火通明的街区说。他的身后,民谣酒馆里觥筹交错,吉他声与欢笑声交织成片。

  从北京返郑创业的90后设计师小林,在这里开了一家国潮工作室。“白天做设计室,晚上变身为餐吧,钢架结构和酿酒罐成了天然布景,年轻人特别喜欢这种工业风。”小林说。

  “曾经的工业锈带已成为生活秀场,六大特色市集深受大众喜爱。园区年游客量近1000万人次,夜间消费占比超六成。”油化厂创意园总经理曹心荷介绍,园区通过打造“文艺+新场景”消费模式,使工业遗存与潮流消费深度融合。这里汇聚了各类经营主体130余家,其中“日咖夜酒”“前店后厂”的复合业态商户就占半数以上,共同助推夜间消费活力在这片承载着独特工业记忆的老厂区里持续攀升。

  “十四五”规划明确了节假日经济与夜间经济的战略地位,多地将夜间经济作为提振消费的重要抓手。以重庆为例,2024年,解放碑中央商务区夜间消费规模居全国商圈之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西部率先突破千亿元,竞争力居全国第四位。6月6日,上海市商务委与市文旅局、重点商圈及商业综合体共同启动上海“66夜生活节”,以“商业+文化+旅游”多维共振的方式,激活城市夜间经济新势能。

  数据显示,中国夜经济市场规模已从2018年的22.54万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50.25万亿元。这也正契合了当前消费扩容需要突破“时间”与“空间”约束的趋势——时间维度通过新场景延长消费时段,空间维度通过载体创新释放消费潜能。仲量联行中国区研究部总监姚耀提出:“夜经济通过创新时空场景和消费供给模式,正在成为盘活城市存量资产、促进内需释放的有效途径之一。持续推动夜经济生态建设,充分发挥其对城市经济的带动作用,将有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点亮乡村富民新图景

  乡村夜生活同样亮眼。随着夕阳隐入群山,在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白岩镇韭黄村,长约200米的特色美食街亮起霓虹,野菜火锅升腾的雾气与烧烤架上的烟火交织,将这个喀斯特山区村寨装点成流光溢彩的“不夜村”。这个曾经寂静的村庄,如今正借着旅游业的东风,大力发展夜经济,让“沉睡资源”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屯味人家”餐馆,返乡创业的夏德军正指挥后厨备料:“野菜火锅日均接待40余桌,生意好的时候,每天营业额能达到1万元。”在韭黄村夜市一条街,这样的餐馆有42家,仅今年新开业的就有17家,经营内容涵盖火锅、家常菜、烧烤等,独特的口味引得游客纷纷点赞。距离美食街百米处,一家由民居改造的精品民宿早早进入预订高峰。

  大量游客的到来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每天晚上的游客量都在1000人以上,现有的200多户商家,每户每天平均收入在3000元左右,也给我们韭黄村带来了经济上的帮助。”韭黄村党委书记杨守亮介绍。

  改变不止发生在这个布依族村寨,不少乡村正以夜的律动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羊毛工镇红雁湖村开展“夏日米东·稻香幻境”乡村篝火烟花秀展演活动,为游客带来集烧烤、音乐与娱乐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在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笆篱镇,以当地特色农产品牛猪羊为奖品的“村BA”篮球赛从黄昏打到深夜,掀起乡村夜经济热潮,带动了笆篱高山黄牛、藏香猪、跑山羊等特色产品的推广与销售,脐橙、高山蔬菜等特色果蔬也走进了游客视野……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热度持续攀升,各地深度挖掘乡村特色,大力发展乡村夜经济,打造出别具魅力的夜游新场景。业内人士表示,点亮乡村之夜,将田园特色融入现代生活方式,正在打开“乡村+”的各种可能。把乡村夜间经济的热度转化为持续发展的动能,推动乡村发展“出圈”,必须保持文化的延续性和独特性,让每一盏灯火、每一场活动、每一项体验都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让“秩序感”融入“烟火气”

  业内人士介绍,夜经济延长了城市的活跃时间,延伸了消费场景,但也对城市配套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平衡“活力”与“秩序”成为新的治理课题,需要重视并加以应对。

  街边流动摊点,一头连着个体经营者的生计,一头连着居民的生活。然而,流动摊点难以监管到位,食品安全问题偶有发生;餐饮垃圾、油污残留,影响市容市貌;部分摊点占道经营,影响交通秩序……这些看似细微却在不断重复的不佳体验,被叠加放大为影响消费信心的关键变量。

  近期,广西南宁市持续推进对流动摊点的整治,督促流动摊贩规范经营。“我们以教育劝导为主、行政处罚为辅,既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也保障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权益。”南宁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冯忠明说,为了促进良性发展,南宁全市设置了210个规范摊区,可容纳1.4万个摊位,引导流动摊贩有序经营。“我在埌西夜市集中摆摊一年多,省去了游击摆摊的困扰。这里人气旺,我每周末都能卖出200多个辣椒芒果花。”埌西夜市摊主刘女士说。

  通过完善夜间标识体系、休闲设施等配套保障,上海的夜经济运营正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根据刚刚发布的“2025中国城市夜经济指数”,上海夜间经济综合指数持续位列全国第一。2024年,上海夜间活跃出行人次403万,夜间灯光覆盖全市75%的面积,夜间公交活跃范围1975平方公里。

  业内人士表示,夜经济逐渐走向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全方位发展的新“夜”态2.0时代。但一边是不断上升的公共服务需求,另一边是还未跟上的基础设施供给,供需错位呼唤城市运行系统尽快完成从“日间城市”向“全时城市”的转换。业内人士表示,构建适配的基础设施、措施保障和文化表达,这些细节累积的温度,终将转化为城市竞争力和软实力,让夜晚真正成为充满体验和机遇的“黄金时段”。夜经济的发展需要各界协同发力。政府需加强统筹规划,推动文商旅融合;经营主体则应聚焦消费体验升级,打造更多示范性项目,实现 “烟火气”与“文明风”的良性互动。

  “答好繁华夜色下的治理考题,‘夜经济’方能为城市发展注入更多‘夜间流量’与‘幸福增量’。”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文化与旅游系教授孙晓东说。

相关文章

  • 台湾游客打卡榕江 盛赞“村超”独特魅力 感受大陆乡村蓬勃生机 中国台湾网9月9日讯 9月6日至7日,一支来自宝岛台湾的旅行团抵达榕江县,开启了一场别样的乡村体育文化体验之旅。他们不仅在现场沉浸式体验“村超”友谊赛的火热氛围,更走进“村超”历程馆,探寻这项乡村足球赛事背后的人文故事与精神内核,亲身感受大陆乡村发展的蓬勃生机。台湾游客现场观看“村超”。(中国台湾网
  • 全媒体集中采访 || 靖远东湾:西梅丰收季 果园处处是“甜”景 眼下,靖远县东湾镇的西梅迎来丰收,果园里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从采摘到分拣包装,每一个环节都有条不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走进种植果园,紫红色的法兰西西梅沉甸甸地挂满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颗颗饱满圆润,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白霜,散发着诱人的光泽,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甘肃感德源农业科技发展有
  • 镇安县木王镇:党群同心绘新景 初秋时节,走进大山深处的镇安县木王镇,干净整洁的村道两旁绿树成荫,分类垃圾桶整齐陈列,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点缀着各色花草,处处彰显着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治理成效。木王镇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实现了人居环境提升、民风民俗转变、基础设施完善、乡村产业壮大、社会安全稳定的多元共赢,走出了一条“党建强、乡
  • 西平县志愿者开展“清洁家园”行动 全媒体记者 亚铭 长春8月30日,西平县爱心公益志愿者协会组织开展“清洁家园,美化西平”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走上街头,以实际行动改善城市环境卫生、传递文明新风,成为西平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在西平县洪河西路好人主题一条街,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们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手拿垃圾钳和抹布,认真擦拭宣传牌匾、
  • 白鸽在线向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据联交所8月29日披露,白鸽在线(厦门)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拟香港主板上市,民银资本公司、中银国际亚洲为联席保荐人。公司是一家保险科技公司,主要从事为场景合作伙伴及保险公司提供科技赋能的保险中介服务。公司主要利用场景险作为工具,通过提供保险交易服务、精准营销及数字化解决方案以及
  • 重庆瞭望|八个字,看懂重庆发展新动能 “创新开放、富有活力”,正在成为重庆城市发展的关键词。刚刚闭幕的重庆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将“全面培育创新开放富有活力的城市发展新动能”置于“六个新”目标之首。这既是对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的精准呼应,也是以3万亿元经济体量为坐标,对“下一步怎么走”的系
  • 特色种植 助民增收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市民在邢台经济开发区鑫汇家庭农场采摘葡萄。果农在邢台经济开发区晶旺家庭农场采摘鲜桃。近年来,邢台经济开发区依托良好生态优势,推动“一村一品”种植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民种植葡萄、草莓、黄桃等特色水果,让甜蜜经济助力村民增收。通讯员 李院红 摄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中信建投:泛人形机器人明年有望迎来爆发增长 中信建投指出,今年下半年泛人形机器人在物流场景会逐步从demo场景转向交付客户试用,等客户验证后明年有望迎来爆发增长,海外由于人工成本更高昂,将会是物流场景落地的首选。建议关注有望凭借二次开发能力获得超额溢价的整体方案解决商、商业化落地进展领先的本体厂对应的核心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