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西宁房博会现房热销透视—— 政策红利进入“读秒”阶段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9 04:13:00    
优惠政策吸引市民咨询。西海新闻记者 邓建青 摄
市民咨询楼盘。 西海新闻记者 邓建青 摄
市民了解楼盘信息。西海新闻记者 邓建青 摄
房博会现场。西海新闻记者 祁晓军 摄

西海新闻记者 周建萍

5月8日,由西宁市房地产业协会主办的“凉爽夏都·避暑安居”2025西宁五一黄金周房博会进入倒计时阶段。

展会现场,房企销售标注图上,一个个密集出现的“售罄”标识,与购房者穿梭于现房样板间的忙碌身影相互交织,共同勾勒出一幅火热的市场图景。

与此同时,省级与市级联合发放的7000万元购房补贴资金池,目前仅剩下不足1100万元,政策红利已然进入“读秒”阶段。

这场由政策强力驱动、市场积极呼应的购房热潮,深刻折射出西宁楼市正在发生的深层变革以及消费新趋势。

现房销售成主流:

从“看图纸”到“零距离”的转变

房博会现场,中海·翰林原著、绿城·锦玉园等项目的售罄楼栋,成为众人热议的焦点。以绿城·锦玉园为例,其8号楼、10号楼、11号楼、14号楼、17号楼、18号楼、23号楼、24号楼、25号楼等主力户型已标注售罄,目前仅剩下1号楼、2号楼、3号楼、5号楼等少量房源热销中。绿城·锦玉园大客户总监邓起龙介绍,通过房博会的有力助推,楼盘的成交量逐月上升。

业内人士分析,购房者的决策逻辑正在发生显著变化,从过去单纯依靠“看图纸”想象未来住房的模样,转变为如今追求“零距离”的实地考察。在现房销售模式下,购房者能够亲自实地考察房屋的质量、户型结构以及周边配套设施等实际情况,从而有效规避了期房交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例如,西宁万科长租公寓通过开展“避暑房”试点活动,为购房者提供灵活的租期选择以及社区化服务,成功吸引外地游客以及“候鸟族”的目光,在展会期间成交了5套。

此外,各房企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纷纷通过提升现房品质来吸引购房者。泰达·润园项目凭借其低密社区的特色成为刚需购房者眼中的“黑马”;宁夏中房·东方云锦项目则以新风系统、隔音设计等差异化卖点,吸引了众多潜在客户的关注,为后续销售蓄积了客源。

补贴倒计时:

日均40套的“窗口期”争夺战

西宁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的数据显示,自2月6日购房补贴政策正式实施以来,截至5月6日,已经累计发放5910万元补贴资金,日均兑现金额达64万元,日均签约套数更是高达40套。按照当前的发放速度推算,剩余的1100万元补贴资金预计将在5月底前全部发放完毕。这意味着,未来两周将是购房者享受每套1.6万元补贴的最后宝贵时机。

政策红利究竟是如何触达购房者的呢?凡是在2025年2月6日之后购买西宁五区两县新建商品住宅并完成备案的购房者,都可以通过云闪付App申领1.6万元的消费券,该消费券可用于购房、装修等多种场景。

为了进一步刺激购房需求,部分项目还推出了“政府补贴+企业折扣+家电礼包”的组合优惠活动。比如,某楼盘通过总价直降10万元的方式,进一步降低了购房者的置业成本。与此同时,配套服务在同步升级。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低至15%,且支持“购房补贴公积金对冲”联办通道,实现了补贴与月供的无缝衔接。

在政策有力刺激下,购房者的决策周期明显缩短,“现场算完账就能签约”已经成为了常态。以中海·翰林原著为例,其销售人员表示,“五一”假期,楼盘成交了10套,其中多数为西宁周边区县顾客借助房博会推介锁定了房源。

避暑经济赋能:

从“候鸟式养老”

到“候鸟式置业”的升级

西宁独特的高原气候与生态优势,正催生出一个全新的“避暑房”市场赛道。此次房博会上,特设了“避暑安居专区”,专门推介2025年年底前可交付的房源,并且联动文旅部门推出了一系列福利活动,如“购房送景区门票”“物业费抵用券”等。

众多典型案例中,西宁万科长租公寓-one寓,作为青海首个长短租结合的租赁产品备受青睐。西宁万科公共事务部公共事务合伙人贾金明介绍,公寓为消费者提供了从日租到月租的灵活选择,并且配套了健身房、洗衣房以及智能化管理系统。其租金透明且无任何隐形费用,周边3公里内还覆盖了学校、医院等完善的设施。

此外,一些文旅融合项目则依托塔尔寺、老爷山庙会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省外购房者前来“候鸟式”定居。部分楼盘还将避暑房与康养服务相结合,精准瞄准了老龄化市场的需求。

数据显示,2024年西宁发放购房补贴5000万元,直接带动房地产投资91.95亿元;2025年房博会期间,家电、文旅等关联消费同比增长了30%,购房家庭成为了主力消费客群。

市场前瞻:

政策托底与品质竞争的双向驱动

当前,西宁楼市呈现出两大显著趋势。一方面,政策工具持续发力,从首付比例下调(最低15%)到公积金贷款额度上浮(最高150万元),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有力稳定了市场预期。

另一方面,房企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向品质领域。现房销售模式倒逼开发商不断提升产品力,恒温恒湿住宅、适老化设计等成为了新的卖点。同时,线上直播、VR看房等数字化营销方式也逐渐普及,重构了“看房—选房—安家”的整个链路。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西宁正从“生态立市”向“安居之城”转型,政策红利与城市魅力形成了良好的共振效应。未来,随着保障性住房、康养社区等业态的不断完善,西宁有望成为西北地区的特色楼市标杆。

机不可失:

抓住最后的“政策+现房”

窗口期

对于购房者而言,当前的市场窗口期无疑兼具政策红利与产品升级的双重利好。7000万元购房补贴资金池即将见底,现房库存持续去化,房企优惠集中释放,这三者相互叠加,形成了一个难得的置业机遇。

眼下,西宁楼市在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的推动下,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现房销售的主流化、补贴倒计时的紧迫性、避暑经济的赋能以及市场的前瞻趋势,都为购房者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购房者应抓住这最后的窗口期,实现自己的安居梦想,而西宁楼市也有望在政策与市场的共同作用下,迎来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建议购房者尽早作出决定,在充分享受政策实惠的同时,有效规避未来可能出现的市场波动风险。正如西宁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所言:“补贴收官前完成签约,让政府资金为您的安家计划助力。”在这场楼市与政策的双向奔赴中,西宁正以独特的魅力书写着“安居乐业”的新篇章。

《西海都市报》(2025年05月09日 第A4版:西宁·民生)

来源:西海都市报

相关文章

  • 西宁房博会现房热销透视—— 政策红利进入“读秒”阶段 优惠政策吸引市民咨询。西海新闻记者 邓建青 摄市民咨询楼盘。 西海新闻记者 邓建青 摄市民了解楼盘信息。西海新闻记者 邓建青 摄房博会现场。西海新闻记者 祁晓军 摄西海新闻记者 周建萍5月8日,由西宁市房地产业协会主办的“凉爽夏都·避暑安居”2025西宁五一黄金周房博会进入倒计时阶段。展会现场,房企
  • 百万房贷利息较高峰减半,2字头利率让观望买家“动心” “是不是终于可以下手首套房了?”近日,房贷政策“大礼包”发出后,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讨论:到底该继续存钱、还是在低利率环境下“上车”买房。房贷利率确实来到了历史低位。5月8日,在央行官宣“降准降息”、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后,北京、深圳等诸多城市接连跟进新政,宣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
  • 庄浪:小青菜撬动村集体经济大发展 时值初夏,走进庄浪河流域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一排排日光温室在阳光照射下,映出银白色的光芒。浆水生产厂房矗立一旁,格外醒目,与周围的田园风光相映成趣,无声诉说着这里的产业活力。踏入浆水发酵车间,浓郁醇厚的酸香瞬间沁入鼻尖,令人垂涎。工人们专注地搅拌着发酵中的浆水,一派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这座充满生机的
  • 新华鲜报丨利好!一揽子金融政策重磅出炉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 题:利好!一揽子金融政策重磅出炉新华社记者吴雨宣布降息降准、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完善房地产融资制度、发布公募基金重要改革举措……7日上午,三位金融管理部门“一把手”亮相国新办发布会,推出一揽子金融政策,释放稳市场稳预期的强信号。一揽子金融政策聚焦哪些方面?发布会上,中国人
  • “五一”游西藏热度飙升 156.72万人次共赴雪域之约 体验制作藏香的游客。参观布达拉宫的游客们。今年“五一”假期,国内文旅市场热力十足,呈现“多点开花、全域繁荣”的良好态势。记者从携程集团获悉,假期期间长线旅游市场表现尤为亮眼,西北地区成为最大赢家——青海、新疆、宁夏等省区景区门票销售额同比激增1至2倍,展现出强劲的市场吸引力。值得关注的是,西藏文旅市
  • 省发展改革委:多措并举破解民营经济融资难题 青羚网讯5月6日,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消息,为着力推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省发展改革委不断强化政策引领,加强政策宣介,会同省直相关部门和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优化金融供给,强化信贷支持,积极引导预期、提振民企信心,不断激发民营企业韧性活力,助力青海民营经济行稳致远。省发展改革委
  • “宽准入”激发市场活力 民企发展开拓新空间 我国近日发布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清单事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自2018年全面实施以来,清单历经4次修订,从151项压缩到了106项,压减比例约30%。《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深圳、广州等多地采访了解到,随着交通、能源、养老等多个领域一大批准入限制得到放宽,我国市场准入效能不断提升,准入环境
  • 售卖26元过期食品,被罚1万元? 售卖26元过期食品被罚1万元合不合理?湖北蕲春: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纠治“小过重罚”“这件事让我得到了教训。我保证以后一定定期检查库存,及时发现并处理快过期的产品,避免售卖过期商品。”近日,湖北省蕲春县一家超市的老板黄某收到了行政机关作出的不予处罚决定,心里长舒一口气。2023年,退休后的黄某在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