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著名学者黄修己逝世,南下38年成就“学科灵魂”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1 22:00:00    

记者获悉,5月11日,著名学者、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修己逝世,享年90岁。

黄修己1935年出生于福州,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7年调入中山大学。

著名学者黄修己

中国现代文学的领军人物

黄修己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卓有建树,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史家、学术史家,曾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被评为“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主要编著有《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第三版)》《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百年中华文学史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集》《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第二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赵树理评传》《赵树理研究》《不平坦的路》《张爱玲作品赏析》等作品。

2023年10月,黄修己获颁“中国现代文学学术贡献荣誉奖”。这一奖项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的最高荣誉,授予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学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刘勇表示,“黄修己先生长期以来在现代文学作出杰出贡献,他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旧有的文学格局。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领军人物,黄修己先生精准把握学术研究的关键性问题,体现了敏锐的洞察力。”

北京大学教授商金林表示,黄修己的治学特色可以归纳为四点,一是打通现当代研究,赵树理研究便是其中范例;二是由“专”到“博”,由研究赵树理起家,扩展到整部文学史;三是走史论相结合的道路,黄修己所著《中国现代文学简史》和《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都是论从史出的成功之作;四是从“史料”里找“文献”,从“文献”里找“史料”,《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被誉为“专精”与“博通”的交融。

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黄修己教授开创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博士点,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中山大学副校长郑跃介绍,黄修己不仅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而且为中山大学中文系的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彭玉平看来,黄修己先生调入中山大学后,带领一批学有专攻的学者大力调整学科格局,逐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编纂史与学术史等方面树立起中山大学的学术品牌。“一个学科要有一个灵魂,既要有洞悉历史的深邃、关怀当下的热情,更要有前瞻未来的锐眼。黄修己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全局观、穿透力和辐射性的‘学科灵魂’。”他说。

记者了解到,黄修己编写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曾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这部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在1984年推出的著作,是新时期以来第一部由个人编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率先吸收了新时期的一些思想解放的观点和开放的文学史视野。“不少有特色的作家作品,都是由黄先生这部著作第一次写进文学史的,这是得风气之先的学术创举,也折射出黄先生文学史视野的开放。”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解志熙说。

“第一课就是赵树理”

1935年,黄修己出生于福州。从少年时代起,他便展现出对知识的强烈渴望。14岁初中毕业后,他选择参军,在军旅生活中依然坚持学习,订阅了《文艺学习》《语文学习》等杂志,甚至利用排队买饭的时间记笔记、学语法。他说:“我的优胜之处是绝不为了应考而学,而是自主地按兴趣来学习。”

1955年,他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师从王瑶教授。大学毕业后,他担任王瑶的助教,却因时代风云被推上了讲台。“那时搞‘教育革命’,王瑶先生不想讲课,就交给我接着讲。”黄修己回忆道,“第一课就是赵树理”。

这一偶然的任务,让他与农民作家赵树理结缘。为了研究赵树理的创作背景,他多次前往山西,深入田间地头,与当地村民对话,探寻社会生活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比如《孟祥英翻身》,讲的是劳动英雄教妇女刷牙洗脸。这听起来很小,但只有去了山西,才明白那里缺水成灾,现代化的起点就是教农民洗脸刷牙。”

黄修己的研究成果《赵树理研究》被视为赵树理研究领域的高峰之作。他由此也更加意识到,文学研究不仅要沉浸于书本,更要走进现实生活。

从史料中找出历史的脉络

1987年,他南下广州,任职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在岭南这片改革开放的前沿热土上,他迎来了学术生涯的新高峰。1989年,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简史》进行了全面修订,推出了更为系统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

黄修己始终认为,文学研究需要跨学科的视野。他不仅关注文学本身,还引入史学、人性论等理论。他的学生、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吴敏回忆道:“黄老师特别注重史料的收集与分析,但他更强调从史料中找出历史的脉络。”

这种学术理念促使黄修己在20世纪90年代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学术史与学科史研究的新领域。他的《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总结了70年来几代人的文学史编纂经验,成为学术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进入新世纪,黄修己将目光投向文学研究的百年发展史。他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系统梳理了学科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文|记者 孙磊

编辑:孙磊

相关文章

  • 共享机遇 共赢未来——中东欧记者团解码中国经贸“引力场” 近日,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活动期间,中东欧记者访华团参访了宁波老外滩等地,亲身体验宁波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卓越成就,感受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发展活力。
  • 中国丹麦商会会长:美国关税政策严重破坏全球供应链 由消费者买单 5月22日,由中国贸促会主办的2025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丹麦商会会长李曦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的关税政策对众多企业造成巨大冲击,最终这些成本尤其会转嫁到美国消费者身上。美国的政策让全球市场陷入恐慌,严重破坏全球供应链。(张东方 陈彩霞)责任编辑:【孟湘君】原标题:《中国丹麦商会
  • 昂扬精神面貌 凝聚精神力量 “通过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模范的动人事迹走进千家万户,精神光芒在人们心中闪亮;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在城乡基层蓬勃发展,文明
  • 推动上海合作组织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大使随笔·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 于 骏今年是上海合作组织的“中国年”。2024年7月,中国接任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上海合作组织是首个中国参与创建、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成立24年来,上海合作组织始终坚守初心、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富有成效的和平发展道路,树立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成为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重要力量。“上海精神
  • 操盘必读丨商务部再回应美国对人工智能芯片出口管制;2024年快递业务收入同比增13.8% 要闻精选>>何立峰:中国欢迎美资企业深化对华互利合作 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22日晚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美国摩根大通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 何立峰表示,近日中美经贸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为两国继续开展经贸合作创造了条件。中国正在着力构建全国统一
  • 西南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成立并举行揭牌仪式 中国台湾网5月22日讯 近日,西南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西南大学北碚校区东方红会议厅举行,在渝高校、科研院所涉台研究学者30余人参加。重庆市委台办主任冉华章、副主任刘建南,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黄杰等出席相关活动。 西南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中国台湾网发)黄杰表示,学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对台工作,
  • 合作金额超3000亿元,业务覆盖重庆东站等门户枢纽——中国中铁助力重庆织密立体交通网 5月15日19时,山城重庆迎来一场震撼的光影盛宴——备受瞩目的重庆东站正式亮灯。整座高铁站流光溢彩,宛如一艘即将启航的星际战舰,完美诠释了“山水千里,智慧光韵”设计理念。这场融合“赛博朋克”风格与科技美学的视觉奇观,与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铁)旗下中铁建工集团的匠心设计密切相关。5
  • 濮磊:用画笔展示成语魅力 近日,邯郸成语之都文创旗舰店内,一幅幅以成语为主题的国画作品引人驻足。从“一言九鼎”的庄重到“邯郸学步”的诙谐,再到“胡服骑射”的恢弘,百余幅成语作品以笔墨为媒,将邯郸深厚的文化底蕴跃然纸上。这些成语国画作品均出自邯郸市口腔医院原纪委书记濮磊之手。“当成语文化邂逅现代创意,邯郸这座三千年古城正焕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