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服用减肥药后被送急诊 滥用医疗手段减肥乱象何以屡禁不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9 07:24:00    

法治日报

在北京市海淀区警方近日破获的一起有毒减肥食品案中,涉案“网红”主播销售含违禁成分“布噻嗪”的“减肥神药”,导致消费者出现呕吐、肠胃痉挛等不良反应。“布噻嗪”是一种利尿剂,虽有让人短期减重的效果,但长期服用可能导致人体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

无独有偶,此前,江苏的倪女士在某聊天软件平台上看到胡某推销一款海外保健减肥产品,宣称吃了之后无须忌口,一个月能瘦5千克。倪女士花几百元购买服用了一个疗程,不仅没瘦,还出现口干、手抖、头痛、心悸等不适反应,遂报警。警方抓获胡某及其上线杨某。经鉴定,该减肥产品含有麻黄碱,被我国明令禁止添加在减肥产品中,长期食用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损害。

《法治日报》记者注意到,在社交平台、大街小巷的广告中,各类号称“快速瘦身、轻松享瘦”的减肥药物琳琅满目,它们打着“纯天然”“无副作用”的幌子,吸引众多渴望苗条身材的消费者。与此同时,减肥手术也被包装成一劳永逸的“变美捷径”,受到不少人的追捧。

然而,这些看似诱人的减肥途径,实则暗藏危机:滥用减肥药物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肝肾功能损伤、内分泌紊乱等严重后果;而减肥手术即便经过严格评估和专业操作,术后感染、营养不良、肠道功能失调等并发症也不少见。

服用减肥药后被送急诊

来自广东深圳的22岁女孩小芳“以瘦为美”,因此极度在意自己的体重,尽管身高1.65米、体重40多千克的她在外人看来已经瘦成了“竹竿”,但她依然不满意,“至少要到80斤以下才行”。

有段时间,小芳为了减重,每天只吃水煮菜,结果经常饿得头昏眼花,但坚持半个月后,往体重秤上一站,体重像被施了魔咒一样仍是卡在原来的数字上,一动不动,这让她十分焦虑。

“一周瘦十斤”“不用减肥,轻松告别赘肉”“无副作用,每天放心吃饭”……此时,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上的一张张减肥药宣传照片,“仿佛黑暗里出现的一丝曙光”。此后一个多月,她购买了多种减肥药物,还加大每日的服用剂量。

一天清晨,小芳醒来后突然头痛难忍,感觉像有钢针在刺她的太阳穴。她跑到卫生间使劲干呕,逐渐意识模糊。家人注意到了这一异常情况,赶紧拨打了急救电话。

经医院检查,小芳肝功能受损严重。医院随即实施抢救,过了危险期后安排住院治疗,如今她的身体正在慢慢好转。

“我是幸运的,医生说我如果再服用多一点减肥药物,可能就抢救不过来了。我发现,之前那个一直追求极致瘦的自己确实挺可笑。”躺在病床上的小芳懊悔不已。

像小芳这样滥用减肥药的人并不少见。

河北人何女士人到中年,每天看着肚子上的赘肉而满面愁容。因为工作繁忙,她很难有时间通过运动进行减肥,曾经也尝试过节食减肥,但没几天就放弃了。

她想到了自己经常刷到的减肥药广告,“虽然有人说会有副作用,但我瘦了以后就不吃了,应该没问题吧”。

抱着侥幸心理,她从网上下订单买了某款减肥药。一天晚上,何女士在睡前吃了3粒减肥药,结果第二天早晨起床后就感到头晕、浑身无力,还伴有发烧症状,渐渐地双手双脚开始麻木。

何女士的丈夫赶忙开车送她去医院急诊。经抽血发现,她肌酐高、尿酸高,这是肾功能受损的表现。

“医生说乱吃减肥药会对肾功能造成损伤,我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才恢复健康,现在想想就后怕。”她说。

吸脂手术不当危及生命

“无数次立下减肥的誓言,尝试过五花八门的减肥方法,节食饿得头晕眼花,运动累得精疲力竭,但体重却像坐过山车,稍有松懈就迅速反弹。别担心,或许减重手术就是改变您体重的关键契机。”

这是四川省成都市的林先生今年2月看到的一则广告。

林先生身高不到1.8米,体重超过120千克,一直深受肥胖问题困扰。他看到上述广告后前往某医疗机构咨询。该机构工作人员给林先生分享了不少肥胖人士在这里成功做减重手术的案例,告诉他再不做手术、体重长上去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并且声称减肥手术很成熟,“睡一觉起来就变瘦”。

林先生被其说动,立刻选择做了手术。可术后结果并不像医院承诺的那样。

林先生告诉记者:“术后,我的肠胃功能紊乱了,一斤没瘦,还胖了几斤。医生曾承诺术后至少能瘦15斤,但等我去讨要说法时,对方根本不承认,因为是口头承诺,我只能自认倒霉。”

“躺着腰围瘦10厘米”“7天速成沙漏腰”“快速有效解决腰腹部脂肪”……记者注意到,在社交平台上,有大量打着“吸脂享大额满减补贴”“吸脂无副作用,效果可以持久保持”的广告。

吸脂是否真那么安全那么神奇?

北京一位从事医美多年的医生告诉记者,吸脂并不等于减肥,吸脂的主要目的是塑形。现在一些医美机构推出了1000多元甚至几百元就能做的纤体瘦身吸脂套餐,但这些机构有不少从业人员并没有医师资格,如果操作不当,容易导致皮肤永久损伤等问题,严重的还可能危及生命。

据公开信息,2024年7月,贵州省贵阳市的张女士到当地一家整形医院接受吸脂手术。术后几天,她一直感到呼吸困难、头痛,身上出现肿块,后在送医时甚至出现了失去意识的情况,还被下达了病危通知书,经抢救才脱离危险。

消费者遭遇维权难困境

宁夏的岳女士长期受身材走形问题困扰,于是购买了网上一款卖得比较火的减肥药。但吃了一个多月、花了好几百元后,体重却几乎没有变化。

“虽然商家在广告中宣传服用该款减肥药不用忌口,但我还是坚持清淡饮食。在提出减肥药没有用的疑问后,对方让我拿出证据,还讽刺我是因为贪吃所以才肥胖。”岳女士说,想证明药物没有减肥效果,要去专业检测机构,费时费力,而且商家还可能会以个人体质存在差异等各种理由拒绝退货。

使用减肥药效果不佳乃至身体受损、无法退货、维权困难,是很多减肥人士都有过的经历。

2024年,天津的张先生在社交平台看到有人推荐一款减肥药,便添加了销售人员的社交账号。他起初只买了几包减肥茶,喝了之后没有效果。销售人员表示是个人体质问题,需要再多喝几个疗程才有效果。在销售人员展示的大量成功事例的诱惑下,张先生又买了近千元减肥茶,结果“喝到吐也没啥效果”。

发现被骗后,张先生找到销售人员要说法,结果被对方拉黑。

与服用减肥药相比,减肥手术失败后维权更难。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减肥手术相关证据多掌握在院方手中,患者调取病历、手术记录经常遇到阻碍;医疗鉴定成本高,维权过程漫长;部分医美机构会让患者签订含免责条款的知情同意书,增加消费者维权难度;减肥手术是否成功缺乏统一标准,一些医美机构以“个体差异”“术后未配合饮食”等为由规避责任。

记者在调查中注意到,许多消费者在经历减肥失败的痛苦后,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创伤,还要面对艰难维权局面,不少消费者呼吁网络平台清理乱象,相关部门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为他们撑起维权“保护伞”。

记者 张守坤

原标题:在减肥药物中非法添加违禁品 吸脂手术后昏迷被下病危通知 滥用医疗手段减肥乱象何以屡禁不止?

原稿点击:服用减肥药后被送急诊 滥用医疗手段减肥乱象何以屡禁不止?-重庆日报

相关文章

  • 三对母女乘车游川西时坠崖 有五人已失联超一周 三对母女7月2日乘坐朋友驾驶车辆在阿坝坠崖落水一事,引发持续关注。坠崖者亲属史女士告诉荔枝新闻,包括司机在内的失联五人目前尚未找到,搜救仍在继续,家里打算明天先带找到的2名已故小朋友回家,“先把小朋友的丧事办了”。史女士表示,当地警方曾告知家属,经初步推测,可能因躲避山上落石或车轮爆胎,导致车辆侧翻
  • 平凉首例3D打印导板联合 多技术脊柱肿瘤手术成功实施 原标题:平凉首例3D打印导板联合多技术脊柱肿瘤手术成功实施中国甘肃网7月9日讯据平凉日报报道(记者 杨曼艺)近日,平凉市中医医院(平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二科团队联合数字化中心、麻醉科等多学科,成功完成平凉地区首例3D打印导板联合多技术脊柱肿瘤手术。患者王强(化名)因腰1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椎管内占位
  • “快递已放家门口”……从一条短信开始,女子银行卡被盗刷3万多元! “快递已放家门口,如有疑问请拨打电话”转眼又是消费季你是否也经常收到这样的快递短信呢?5月11日晚北京的安女士就因为这样一条短信陷入骗局自己眼睁睁地看着银行卡里的32000元被远程转走这究竟是怎样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呢?快递异常+自动扣费+屏幕共享 新型诈骗“三连环”原来,安女士收到这条“快递短信”后
  • 李国庆发文:和俞渝财产分割达成最终和解,将布局AI应用 红星资本局6月13日消息,今日,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在朋友圈发文称,“我和俞渝女士已于2023年解除了婚姻关系。近日,作为离婚案延续,双方就相关财产分割也已达成最终和解。”资料配图 图据视觉中国他表示,“由衷祝愿摆脱了股权治理僵局的当当网,在俞渝女士领导下继续发挥国民级阅读平台的作用、继续肩负读者精神
  • 张靓颖工作室道歉 6月9日,张靓颖工作室发布严正声明,就“张靓颖工作人员非公开场合发表不当言论”事件作出回应:声明称,经核实涉事人员为第三方合作公司员工,其不当言行违背合作规范与职业道德,公司已立即终止合作,并要求合作公司严肃处理。针对管理疏漏,公司深表歉意,已启动内部整顿,全面排查相关人员,承诺发现违规将严肃处置。
  • 女子骑车遇血友病小孩“鬼探头”被索赔47万元,定责有理有据才能彰显公正公平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近日,广东中山市的薛女士在网络发帖称自己在2023年8月遭遇了一起血友病小孩“鬼探头”交通事故,引发热议。薛女士称,她晚上骑电动车路遇一对母子手牵手过马路,于是便在距离其10米时开始减速,不料减速到二人身后时,小孩突然以极快的速度撞向她的车头,两人均摔倒在地。事发后,小孩被诊断出
  • 点赞拾金不昧好少年!姚明熙同学 好样的! 全媒体记者 高锦程 袁晶明 (实习)淼淼5月9日,一场特别的赠送锦旗活动在驻马店市第二十八小学举行。市民赵女士赠送锦旗的行为源于此前发生的一件拾物归还的暖心事。据失主赵女士介绍,5月2日晚,她在人民公园游玩时不慎丢失一部手机。当她焦急地寻找时,驻马店市第二十八小学二四班的姚明熙同学主动将是拾到的手机
  • “高潮针”的资本密码 文 | 鹿鸣财经,作者 | 金德路4月27日凌晨,#女性高潮针#话题突然登上热搜榜首,阅读量瞬间突破2亿。在小红书上搜索“高潮针”,相关帖子一度超10万篇,不少博主以“亲测者”身份分享体验,用“性福大爆发”“高潮科挤爆了”等夸张话术宣传,吸引大量关注。“高潮针”爆火,也让相关医美概念股大幅上涨。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