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淮北市濉溪县四铺镇:三步走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7:24:00    

近年来,淮北市濉溪县四铺镇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聚焦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题,紧扣“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发挥作用”三个关键环节,全面激活流动党员“红色细胞”,有效提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质效。

聚焦市内市外,精准摸清底数。构建“乡镇—村”协作摸排体系,指导各村党支部开展摸排行动,准确掌握流动党员工作单位、从事行业、专业技术、返乡意愿等信息,按照“一人一档”要求,建流动党员档案。同时,借助全国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完成流动党员登记、接收工作,确保党员信息动态更新、精准无误。截至2025年3月,全镇共摸排出流动党员50余人,且全部向流入地党组织报到,真正实现流动党员底数清、情况明。

聚焦主体实体,实现管理覆盖。根据流动党员分布、职业特点和居住地点等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单位管理、行业管理和社区管理等多元化管理模式,充分发挥驻外商会、行业协会等组织联络作用,构建以驻地党组织管理为主,流入地、流出地协同共管机制,委托流入地党组织帮助抓好关怀帮扶、作风建设和纪律管理等,先后在宁波、合肥等地建立2个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就跟进到哪里,实现流动党员管理全覆盖、无死角。

聚焦他乡家乡,引导发挥作用。积极搭建流动党员沟通交流平台,通过电话访谈、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远教文化广场等阵地举办流动党员培训交流会,与流动党员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常态化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向流动党员通报家乡建设情况、组织观摩重点产业项目、征集岗位就业需求等。截至2025年3月,全镇先后有1名流动党员返乡创业,成功引进项目1个,累计投资10万元,提供7个就业岗位。(闫敏)

相关文章

  • 上合示范区的共赢样板 7月的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丝路电商”综合服务基地内热火朝天……作为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开展地方经贸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多年来围绕提升物流、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等开展多项制度及模式创新,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为国际经贸合作注入强劲力量。7月1
  • 全国首例特型钢轨海铁联运试验成功 7月19日6时10分,满载着346吨36米、60米两款特型钢轨的55016次列车,从灵山站准时驶出,前往鲅鱼圈北站,随后经由营口港“换乘”轮船,驶向最终目的地非洲南非,该次钢轨的成功运输,标志着全国首例特型钢轨海铁联运试验成功。今年以来,鞍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鞍钢集团)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加大特型
  • 内蒙古:七项重点工作推进北疆文化进校园   北疆新闻消息 7月10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导意见》和《全区教育系统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工作方案》两份文件。两份文件都是聚焦“文化”主题,围绕落实文件内容,近期将开展七项重点工
  • 解放社区为10名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日前,星海湾街道解放社区党委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庄严举行“初心不变信仰始终”在党50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符合条件的10名党员参加了此次活动。仪式现场,社区党委书记孙艳丽为老党员代表颁发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一枚枚熠熠生辉的纪念章,让老党员们激动不已,大家纷纷激动地表示:“纪念章是党对我们党员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精品微党课征集展播活动启事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鼓励基层党组织不断创新党员教育形式,主动适应新时代党员学习新趋势、新潮流、新需求,激发党员理论宣讲新动能,丰富党员学习内容,引导广大党员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满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即日起启动精品微党课征集展播活动。
  • 反中乱港组织“社民连”宣布解散 据香港“东网”等港媒报道,反中乱港组织社会民主连线(简称“社民连”)29日宣布解散。来源:环球时报
  • 优化环境提升发展信心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在拉动经济增长、稳定就业、激发市场活力、提升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央和地方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不久前施行的民营经济促进法更是首次将“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在调查过程中
  • 湖北这个村,走出13位博士! 湖北荆州松滋市斯家场镇深处藏着一个传奇小村——“姜家岭”6月7日2025年全国高考拉开帷幕同一时刻不少家长趁着周末带着孩子走进了姜家岭村直奔当地博士馆参观“沾沾喜气”占地仅5.32平方公里不过282户人家小小的姜家岭却走出231名大学生其中包含13名博士、38名硕士被誉为“荆州博士第一村”这个小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