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西南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成立并举行揭牌仪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2 15:07:00    

中国台湾网5月22日讯 近日,西南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西南大学北碚校区东方红会议厅举行,在渝高校、科研院所涉台研究学者30余人参加。重庆市委台办主任冉华章、副主任刘建南,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黄杰等出席相关活动。

西南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中国台湾网发)

黄杰表示,学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对台工作,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在各部门的悉心指导和关怀下,在全市高校中率先成立台湾研究中心,整合全校及重庆学界涉台研究力量,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贡献专家学者智慧。

冉华章表示,成立台湾研究中心不仅是西南大学涉台研究工作的标志性大事,也是重庆市涉台研究工作的大事。我们组织动员更多学者投身涉台研究工作,助力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历史进程。希望西南大学台湾研究中心立足重庆、放眼两岸、服务统一,积极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广泛知名度、深刻影响力、工作支撑力的研究平台。

西南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中国台湾网发)

仪式上,冉华章和黄杰共同为西南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揭牌,并为中心主任、执行主任颁发聘书。随后,中心以“塑造祖国必然统一大势的重庆作为”为主题,成功举行了2025年学术研讨会。

据悉,西南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是在渝高校成立的第一家涉台研究机构。目前,该中心已凝聚涉台研究学者44人,集台湾研究平台、对台工作智库和涉台教育阵地为一体。(中国台湾网、重庆市台办联合报道)

相关文章

  • 西南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成立并举行揭牌仪式 中国台湾网5月22日讯 近日,西南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西南大学北碚校区东方红会议厅举行,在渝高校、科研院所涉台研究学者30余人参加。重庆市委台办主任冉华章、副主任刘建南,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黄杰等出席相关活动。 西南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中国台湾网发)黄杰表示,学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对台工作,
  • 合作金额超3000亿元,业务覆盖重庆东站等门户枢纽——中国中铁助力重庆织密立体交通网 5月15日19时,山城重庆迎来一场震撼的光影盛宴——备受瞩目的重庆东站正式亮灯。整座高铁站流光溢彩,宛如一艘即将启航的星际战舰,完美诠释了“山水千里,智慧光韵”设计理念。这场融合“赛博朋克”风格与科技美学的视觉奇观,与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铁)旗下中铁建工集团的匠心设计密切相关。5
  • 濮磊:用画笔展示成语魅力 近日,邯郸成语之都文创旗舰店内,一幅幅以成语为主题的国画作品引人驻足。从“一言九鼎”的庄重到“邯郸学步”的诙谐,再到“胡服骑射”的恢弘,百余幅成语作品以笔墨为媒,将邯郸深厚的文化底蕴跃然纸上。这些成语国画作品均出自邯郸市口腔医院原纪委书记濮磊之手。“当成语文化邂逅现代创意,邯郸这座三千年古城正焕发出
  • 2025 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上海盛大开幕 5月19日,SIAL世界三大食品展之一的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展会由法国高美艾博展览集团、中国商业联合会和北京爱博西雅展览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中国、法国、西班牙、波兰、意大利、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匈牙利、比利时、丹麦、土耳其、澳大利亚、韩国、英国、日本、马来西亚、斯里兰
  • 中国暂停自巴西进口鸡肉!泰国或迎来出口新机会! 据泰媒消息,近日,泰国畜牧厅厅长颂川先生透露,巴西是全球最大的鸡肉出口国家,但由于该国一家农场发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导致如中国及欧盟等贸易伙伴宣布暂停从巴西进口鸡肉及鸡肉制品。而据巴西肉类出口企业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和欧盟自巴西进口了达793,000吨鸡肉,占总出口的近15%。
  • 中国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5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及中非经贸合作有关情况,上游新闻记者在发布会现场了解到,2024年,中非贸易额达到了295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8%,连续第4年创历史新高。中国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发布会现场。 图片来源/国新网商务部部长
  • “00后”欧洲背包客冀做当代徐霞客:因“China Travel”爱上中国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宁波5月19日电 题:“00后”欧洲背包客冀做当代徐霞客:因“China Travel”爱上中国作者 张斌 刘子琳“我希望像徐霞客一样,把看到的景色和体验到的故事记录下来,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近日在浙江宁海,来自荷兰的“00后”背包客阿提拉(Attila)受访时说。几年前,
  • 新闻1+1丨4月“成绩单”出炉 专家解读经济数据背后的“稳”与“进” 5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4月份中国经济数据。4月份,面对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内部困难挑战叠加的复杂局面,各地区各部门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有力有效应对外部冲击,生产需求平稳增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消费新动能发展壮大,国民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延续向新向好发展态势。《新闻1+1》本期关注:4